“双减”背景下传统艺术在美术教学中的融合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20
/ 2

“双减”背景下传统艺术在美术教学中的融合探索

马四维

西安经开第三小学   710018

摘  要:中华传统艺术博大精深,是千年文化精粹的积淀。传统艺术在美术教材中均有出现,但教学中,往往因教师挖掘的不深、结合的不够、涵盖面不广等诸多因素,导致青少年对民族传统艺术不感兴趣,觉得“老土”,从而致使传统艺术未能得到很好的认可。鉴于此,引导广大青少年充分认识优秀传统艺术,进一步理解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丰富美术教学内容及构架的重要途径,也是美术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传统艺术  美术教学  融合 创新 传承

引言:中华传统艺术博大精深,是千年文化精粹的积淀。在美术教学中传承好、发展好中华传统艺术既是实现文化担当的体现,更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实现文化自信的重要路径。美术教育的根在优秀传统文化。然而,目前的美术教学中传统艺术占比较少,如何将优秀的民间艺术与美术课堂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民间艺术独特的魅力,是当前美术教育应当研究探索的课题。

自国家“双减”政策颁布以来,西安经开第三小学就紧盯政策为学生释放出来的时间红利 ,聚焦“三个课堂 ”,在美术教育过程中,利用课后服务平台,充分结合学校“种子”课程内容以及学生兴趣爱好开设第二课堂,积极探索传统艺术在美术教学中的融合,引导学生将传统文化从视觉感知转为行动认知,提高动手能力,增强文化自信,在他们的心中埋下了传承的种子。

一、传统艺术在美术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

传统艺术传承千年,涵盖着广泛而独特的民俗文化、传统故事,经过大浪淘沙的洗礼,现今所留下的都是经典。在美术教学中渗透融合传统艺术,这些经典经过美术教师们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们的美术能力得到充分的提升,艺术修养得到加强;也可以让学生们能够充分地感受到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让他们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进而积极主动地承担起建设社会主义和弘扬传统的文化的重任。同时,学生通过学习认识传统的民族文化,有利于对传统美术教育的发展,于此同时能够激发学生们对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的喜爱之情,增强学生对民族艺术的认同感,从而使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在当代美术教育中不仅要引导学生通过欣赏民间艺术,感悟传统美,还要培养他们对美的欣赏,让学生在艺术实践中体验审美情趣,培养他们良好的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民间艺术的教学融入,将影响他们一生的文化修养。

二、传统艺术融入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传统艺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较为普遍,但往往因挖掘的不深、结合的不够、涵盖面不广等诸多因素,导致青少年对民族传统艺术不感兴趣,觉得“老土”,从而致使传统艺术未能得到很好的认可。具体表现为:一是结合本土民间艺术的门类较为单一,有的仅局限一两类拓展。二是美术教学课程设置结构性缺陷,有的学校在教学中没有从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的角度去认识民间艺术的重要性,导致课程设置的薄弱或精力投放的单薄。三是体验感不强导致学生对民间艺术兴趣不浓,有的对民间现有艺术资源的挖掘仅限于表面,有显示学生学习兴趣、学习需求对接不够紧密,缺乏体验感,导致融合与学习脱节。

三、传统艺术在美术教育中的课例实践

实践中,西安经开第三小学围绕学校“和润”文化理念,以周、秦、汉、唐文化为主线。在此平台上,尝试将陕西本土艺术融入平时美术教学,利用描、拓、刻、塑等形式表现瓦当、兵马俑、青铜鼎等,将传统艺术与美术教学进行融合,其表现形式受到学生的喜爱。这些探索让能够让学生学习传统艺术时被快乐围绕,让学生乐此而不疲,让传承与自信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一是熠熠青铜、烁烁其华。仿铜画是一种集泥塑、雕刻、绘画于一体的艺术表现形式。实践中,我们引导孩子们利用超轻粘土在木板、纸板、废旧器皿上手工捏制造型,形成浮雕效果,再刷上金属色丙烯颜料而成,奇妙地再现了古老复杂的铜版雕刻艺术。本课程将欣赏、实践、兴趣与传统艺术融为一体,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及动手实践能力,培养了孩子们对中国古老手工艺的喜爱,通过中国独有的历史文化符号——青铜鼎、铺首衔环、长命锁等的仿做,了解中华民族更多璀璨的传统文化,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及文化自信心。

二是植物拓染、花间物语。天地间万千植物,一次次轮回,花开、草枯时刻在变化,能将花草最美状态保留下来的方式,只需两块布、一把锤,加上随手可得的花花草草。课堂中引导孩子用布紧覆在植物表面,将其纹理结构打拓在布上,一件件原形原色的作品就完成了,花草就这么自由自在的、姿态优雅的走入了我们的生活。植物拓染,不仅使孩子们探索了古老的染色文化,更是促进了孩子们对大自然的保护与热爱。

三是创维扎染、布染而遇。扎染艺术是我国一项古老的民间艺术。扎染工艺分为扎结和染色两部分。通过纱、线、绳等工具,对织物进行扎、缝、缚、缀、夹,等多种形式组合后进行染色,从而形成深浅不均、层次丰富的色晕和皱印。在我校的扎染课程中,学生积极动手,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扎出一个个扎件,染出一幅幅图案。在此过程中,学生们体验到了扎染带来成就感,合作互助带来的幸福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除此之外,学生在扎染过程中还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探究型课题小组,围绕扎染这一课题,学生自主探究,探究扎染的历史、扎染图案的演变过程、现代社会对于扎染的认识等。学生们通过调查问卷法、查阅资料法、访谈法等方法深入探寻扎染的神秘,领略扎染的秘密。

此外,我们还围绕传统艺术进行了传拓、糖画、陶艺、版画等的课程实践,均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这些课程的实践探索既丰富了美育教学内容,满足学生多元发展的需求,也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创意水平,有效地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四、传统艺术融入美术课堂的路径思考

通过大量课例实践,实现民间传统艺术与美术教学完美融合,关键是要结合好、挖掘好、拓展好。结合好即:要充分了解本土民间艺术蕴含或者能够释放出来的文化艺术信息,使其与不同年龄学生心里期盼和兴趣爱好相结合,找准这个发力点是首要前提。教学实践中要注意让学生初步了解传统民俗文化。结合地域特点,选择代表性的图案、纹饰、等重点欣赏,了解其历史背景及文化内涵。挖掘好即:要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的将本土民间艺术的内涵和外延研究透,为下一步对接教学目标释放出更大空间和可能。拓展好即:就是要紧贴现实生活,将民间艺术与现实生活的某个环节、某个细节、某种现象相关联,创意式的展开教学。总之,民间艺术与美术教学的融合是美术教育的一片蓝海,大有作为,空间无限,需要用独特的视角、创意的思维、完美的体验来支撑,只有这样传统民间艺术才之花能在校园盛开留芳。

参考文献

[1]《中国民族民间艺术读本》,2013年辽宁大学出版社,包泉万,许伊莎著。

[2]《民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2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