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视角下城市微公园设计初探

/ 3

低碳视角下城市微公园设计初探

杨涛涛,孙佛佑,盛婧薇,梁婧

兰州交通大学

摘    要

随着城市高速发展,城市面临着外部气候变化与内部资源效率低下的双重困境,构建调节社会环境和心理环境的城市微公园成为热点,而低碳理念的运用能在城市资源以及生态碳环方面发挥重大作用。本文从绿色低碳视角下城市微公园设计问题的思考展开,对城市微公园、低碳等概念进行阐述,介绍其发展过程中指导理念的发展与变化,探索低碳理念在居住区、行政商业区、工业区、文化教育区等城市不同区域的设计要点,以期形成低碳公园设计的相关理论。

关键词:城市微公园;低碳理念;城市区域

兰州交通大学创新训练项目:基于高密度城市下的沙漠绿洲“城市微公园更新”——以兰州市城关区中山桥周边区域为例

项目编号:CXXL20220195

引    言

由于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暴露出绿色空间不足,生态敏感,人们生活质量低等一系列问题,于是建设满足社区居民日常休憩需求的公共空间成为重要问题,微公园就应运而生。微公园本身是散落或隐藏在城市中的边角空间,是塑造城市生态环境微循环的绿色斑块。其本身就具有生态性,在如今双碳目标和存量发展背景下以低碳的视角探索城市微公园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1.概念解析

口袋公园是在1963年首次被提出,指位于人口高密度、建筑高密度的城市中心区的呈斑块状散布的面积较小的公园[1]。参照诸多学者和机构对口袋公园概念的阐释,本文将所指代的微公园定义为:位于高密度的城市社区,商业区等城市集聚区的边角地块和散落或隐藏其中,能够满足居民日常生活,提供社交活动场所,面积不大的开放空间。

低碳指通过技术、制度、产业、能源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生态共赢的一种发展理念。低碳视角下的微公园,目的是采取一系列措施从而增加公园系统的碳汇能力,降低碳的排放量,形成低污染、低能耗、高生态的景观体系,带来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并提高人们的幸福指数。

2.发展现状

2.1国外发展现状

自口袋公园的提出以来,由于其适合在高密度街区中增加居民健康和福祉,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建造了大量的口袋公园[2]。国外主要关注口袋公园的社会效益和环境心理学研究,通过研究绿色覆盖层、树木、水景等因素如何影响居民的精神状态从而来改善口袋公园的使用价值。许多城市绿地的建设为低碳园林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2.2国内发展现状

在我国,口袋公园的发展从1991年至今主要经历了探索起步和快速发展两个阶段,口袋公园的建设已经出现大量由社区绿地、闲置空地改建而成的口袋公园,一些地区尝试进行口袋公园的系统化建设。

相较城市微公园的大量建设,低碳理念的引入则尚在起步阶段[3]。虽不乏成功的案例,但大多来源于“经验性”的低碳评价,更多偏向于灵光乍现的“设计创意”和单点开花,缺少对于实际增汇减碳的定量统计和明晰的设计指导以及整个城市绿地系统的调控。对于低碳理念在园林中的应用还任重而道远,因此,在低碳视角下对城市微公园的探讨是很有必要的。

3.低碳理念指导下微公园的建设意义

3.1城市发展中微公园建设遇到的问题

快速发展的城市化建设进程,伴随着城市人口和建筑密度的不断增长[4],居民活动社交的公共空间越来越少,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进一步增加了居民心理和身体的双重负担。同时,不仅产生了热岛效应,水土流失,工业“三废”等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还导致了土地利用方式、建筑物集聚形式,人口和产业活动方式等人文地理环境的改变。在这样宏观环境和个体环境的双重变化下,如何平衡城市空间建设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如何平衡城市中公共空间建设与个体居民的关系?如何在公共空间景观建设中有效利用资源和能源?是现阶段城市发展需要思考的重要内容。

3.2低碳公园建设的意义

现阶段城市发展由增量扩张向以城市有机更新为代表的存量开发转变,城市公园作为极具代表性的绿色基础设施,是城市存量建设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环,微公园作为适应高密度街区重要的一部分自然也相当重要[5]。同时,伴随着环境的恶化,“双碳”目标的提出,城市公园作为城市不可或缺的要素,如何将绿色低碳理念融入城市公园设计中,对城市微环境的调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微公园由于规模小,适应高密度社区建设,所以遍及于城市的各区域,渗透于城市各功能区。各微公园相互连系形成城市绿地微系统可以为市民,小动物提供舒适的走廊。低碳理念引导下的城市微公园更能将生态微环境优化,缓和当前高碳形势,落实低碳理念到城市微公园,可以产生相较于普通公园更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将绿色低碳理念融入城市微公园设计,使二者有机结合,通过文献收集、理论研究等方法对城市不同区域微公园设计措施进行探讨。

4. 低碳理念在城市不同区域微公园的应用

4.1居住区城市公园低碳设计

随着时代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变化,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住区中城市微公园的地位会逐渐的提升。在设计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1、绿化景观

绿化这一组成部分,在设计要注重空间的层次感,植物的多样性。在空间设计手法上点、线、面三者相结合,在植物配置上应该因地制宜,选择当地的植物,要确保做到适地适种。

2、水体 

水体在景观设计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城市微公园设计中,不管是立体化效果还是水平化设计,都会给人们一种灵动舒适的感觉。但在水体设计的过程中要始终秉承着 “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同时也要注意设计尺度与比例要与公园周围环境相一致,协调。

3、公共空间 

居住区公共空间的设计要做到以人为中心,同时也要处理好邻里空间的需求以及无障碍设施的设置。

4、文化传承

文化气息在居住区中也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随着时代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居住区内微公园的文化需求以及传承的要求也在逐渐的提升,因此,城市微公园设计时应注意突出文化气息。

5、类型多样

居住区是一个庞大的人类集聚地,而且有着不同的年龄,性格,工作等群体,因此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需求,在设计的时候要尽量的考虑全面。

4.2行政商业城市公园低碳设计

行政商业区因为人流量大,且行人没有较长的停留时间,但其实根本原因是行政商业区“寸土寸金”的情况,使其不存在能使人能够停驻的地方,所以微型公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口袋公园”是最适合商业区周围的城市公园。设计中需要注意的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特色,以解决功能为主

行政商业区周围的城市微公园在设计时,要注重场地所在地的特色与地位,微公园要以解决实际功能为主,例如调节城市局部微气候和热岛效应。

2、注重街道完整性

行政商业区大多数建筑以办公、商业等性质为主,其中不缺乏城市的地标性建筑。因此城市微公园设计需要处理好做街道断面问题,充分利用行政商业区狭窄和空间利用率不高的场地;同时要把握好建筑与微公园D/H的关系,丰富城市的轮廓线;城市微公园为城市空间界面的完整性起到了重要作用。

3、离散式分布

城市微公园的设计受到多方因素的制约,大多数情况下,将建筑与建筑,建筑与广场,建筑与道路之间的土地建立有机的联系。但是各个城市微公园之间并没有很强的联系,而是一种分散式的分布状态。

4、人性化尺度,调节人们情绪

城市微公园需要用比较少的场地来满足人们的需求,而且使用人群存在一定精确性,所以在某些空间尺度上需要具体考虑,而且城市微公园要具备调节人们情绪的能力。

4.3工业区城市公园低碳设计

在城市工业区的公共环境内也渐渐的出现了城市微公园,为城市中打工族提供一个公共交流的空间,同时也具有调节工业区微气候和弱化建筑轮廓线的作用。根据工人活动特点以及工业园区内环境需求,城市微公园设计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位置集中,易于到达

微公园应该设置在工人日常通行比较集中的位置,但同时也要协调好交通流线的问题,为工人枯燥无味的生活增添色彩。

2、公共空间的使用,使其增进交流

城市微公园中应设置为城市居民及打工一族共同混合使用的环境设施,增进交流,打破封闭,使其开放。

3、解决人们的思乡之情

设置各地民俗景观,以解决工人们的思乡之情,且为他们提供所需要的社交场所。

4.4文化教育城市公园低碳设计

城市中的文化教育区是能够体现文化资源和教育能力的地方,主要指大学城、文化科技园等,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城市微公园要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活动有比较密切的联系。

2、城市微公园为师生们建立了一个相互交流的场地。它应该是一个可以使人放松的空间,而且能够满足师生的基本活动。

3、城市微公园要能够给师生们给予一个缓解压力,增加交流学习的场所。

4.5旧城中的城市公园低碳设计

微公园更新设计过程中要保留本地文化、并能够使其发扬光大。低碳理念非常适用于旧城区的改造[6]。 怎样能够在很好的利用这一点的基础上把低碳绿色理念融入进去就是我们下面要研讨的问题。

其实在设计中注意以下几点就能很好地把握旧城改造中的微公园设计。

1、地域性的设计

在微公园更新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城市的环境和肌理,应该延续城市的原有历史形态,且把适用于本地地域性的低碳绿色设计方法进行充分的发扬利用,要做到因地制宜,使其具有独特的风格。

2、文化的传承

环境设计要体现城市的历史文化感,同时也要和现代社会文化相互融合。设计中可以使用本地历史化的构件,塑造出具有本地历史文化的场所,着力与当地历史相呼应。城市微公园要建设成为具有绿色低碳、具有城市文化气息、具有开放性与共享性的公共空间。

3、景观协调性

城市微公园与周边环境应相互联系,色彩统一。同时将低碳理念运用到景观塑造中,构筑物最好利用可循环材料和低污染材料。             

5.结语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进程加快,建设满足社区居民日常休憩需求的特色空间成为首要问题。城市微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塑造城市生态环境微循环的绿色斑块。并且因为新时代环境质量的要求和人们高生活水平的需求,所以城市微公园的建设是城市建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城市作为一个巨系统,本身的构成也是非常复杂的。本文以城市微公园为研究对象,对微公园的定义,发展的现状以及建设的角度出发,对城市中不同区域下微公园设计提出了相关建设原则,设计的主要还是围绕“以人为本”的设计理论为主,在城市未来的建设中,低碳型的城市微公园建设体系也会越来越完善。

参 考 文 献

[1] 李婧轩.袖珍公园景观设计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

[2] 赖秋红.浅析美国袖珍公园典型代表——佩雷公园[J].广东园林,2011(3):40-43.

[3] 王进.城市口袋公园规划设计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9.

[4] 吴巧.口袋公园(Pocket Park)——高密度城市的绿色解药[J].园林,2015(2):45-49.

[5] 刘骏,柘弘,张华东.存量规划背景下城市公园设计策略研究——以重庆金州公园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9(02):91-93.

[6] 李芸,李静,张浪.低碳园林的营建原则与方法[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7):10524-1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