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研究——以重庆市渝北区三大重点片区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20
/ 2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研究——以重庆市渝北区三大重点片区为例

张英

重庆通拓交通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重庆市 400039

摘要:近几年,随着城市更新行动的实施,及轨道交通TOD模式的推广,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迎来新的契机,地上地下一体化发展成为当下新趋势。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也从单一的人防工程建设为主到如今的地下管网、地下商业设施、地下停车设施、轨道交通、市政道路以及公共服务设施的综合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开发呈现综合化、立体化、深层化趋势。

关键词:城市更新行动、TOD、地下空间、地上地下一体化

一、引言

城市地下综合体开发作为较先进的地下空间资源建设模式,重庆于2005年进行了初步尝试。通过规划,主城区确定了11处地下空间大型综合体建设项目,主要布局在江北观音桥、渝中区金融街等旧城改造地带以及沙坪坝西永、南岸茶园等城市新区建设。这类型开发主要利用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的便捷性与人流量大的优势,与地下步行道系统和地下轨道系统、地下快速道路系统、以及地下交通换乘枢纽结合,充分发挥地下交通设施沿线空间的辐射和拉动作用,从而带动地下公共空间建设。通过交通和商业等功能的互动作用,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实现综合化、立体化的开发利用。既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地下轨道交通设施在建设资金与经济效益方面的不足,又与地面商业形成互补,使城市更加繁荣。以南岸区南坪中心交通枢纽标志性工程为例,项目于2007年12月开工,总投资约14.3亿元,包括车行交通、轻轨交通、景观整治等共8个建设内容,采取深层开挖、立体化建设方式,其开挖深度达32m,一共4层,形成了集轨道交通、公路交通、商业、停车、旅游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大型地下城市综合体。

二、重庆市渝北区三大重点片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渝北城区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地面开发建设稳步推进,但地下空间开发较弱,尤其是两路老城区,地面城市功能混杂,亟需结合城市更新及轨道建设,研究地上地下一体化开发利用,疏解地面非核心功能。

(一)现状及存在问题

渝北城区现状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规模约257万㎡,以地下公建开发为主,主要分布在三龙、两路和中央公园三个片区。地下商业、停车多分布在地下轨道站点附近的成熟区域,地下道路多分布在解决地形高差路段和通行压力大的交叉口。通过对现状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分析,存在如下五大问题:

1、点状分布,独立开发,缺乏连通;

2、业态单一,停车为主,商业为辅;

3、停车困难,地下局促,地面拥堵;

4、缺乏整合,利用率低,活力不足;

5、地上地下,协同不足,缺乏互动。

(二)规划思路及策略

本次以有机更新的渝北广场老城区、提档升级的新城广场新城区和预留预控的广告产业园城市新区为对象。

1、针对老城区——渝北广场片区,在尊重现状的基础上,整合地上地下城市功能,疏解地面非核心功能,缓解地面交通拥堵;结合轨道站点,通过地下空间“微更新、微改造”,实现各功能区的有效链接,尤其是实现了渝北广场片区地下空间与江北国际机场的便捷、快速连通,吸引机场旅客来此消费、玩耍,最终实现老城复兴,旧城更新,带动老城区城市品质提升。

2、针对新城区——新城广场片区,通过轨道站点出入口、地下廊道的设置,缝合原本被城市道路割裂的生活、休闲、体育、商业等空间,引导大量人流通过地下方便快捷的到达各功能区,从而激活原本萧条的新城广场片区,实现片区提档升级。

3、针对城市新区——广告产业园片区,结合地面汽车小镇、家居小镇、商务办公的现状情况,在地下布局相关的配套服务、停车、仓储物流功能,实现立体分层、地上地下功能一体化发展。并创新性提出打造“一心两枢纽”——智慧物流地下空间,建设江北机场物流基地与寸滩保税港区的地下快速物流通道,实现“水陆空”物流体系融合及快速转换,构建低风险、低运费、全天候、智能化、无中断、高效率的智慧物流仓储平台,打造重庆市地下物流试点先行区。

(三)规划主要内容

1、渝北广场片区

通过“优化交通、联通空间、整合功能”达到“促更新、提品质”的目的:

一是新增11.5km跨片区横向连接隧道,强化渝北广场与空港片区中部交通联系,有效缓解同茂大道、百果路、双龙大道交通压力。

二是新增两条地下车库连接道,连接太平洋广场地下停车场、新建P+R停车场、金港国际二期地下停车场,并新增1309个地下停车位,从而有效缓解片区停车难,地面交通拥堵问题。

三是构建800米地下特色主题人行廊道,通过三个地上地下慢行转换节点、两个半开放式地下空间节点、一个地面景观节点串联,实现轨道站点与碧津公园、商业集聚区、江北国际机场之间无缝、快速联通。

四是将文化展厅、农贸市场、艺术长廊、城市展廊等放入地下,疏解地面非核心功能,净化地面空间,丰富地下空间。

2、新城广场片区

通过“缝合空间、优化业态”达到“聚人气、活片区”的目的:

一是借助轨道建设契机,通过新建地下1.8km人行廊道、地下连通道等,将原来割裂的地下停车场、地下商业、地下轨道站点、地下体育馆等有效联通,构建地下空间网络系统。

二是挖掘图书馆、文化馆、体育馆“三馆”潜能,优化完善培训、体育、文化、亲子、休闲、商业六大功能业态,实现“六态融合”,汇聚人流,激发新城广场片区活力,打造一站式生活场景综合体。

3、广告产业园片区

通过“立体分层、创新业态”达到“上下联动、复合利用”的目的:

一是结合地面汽车小镇、家居小镇、商务办公的现状情况,在地下一层布局商业综合服务设施、汽车产业服务设施、家居产业服务设施、综合管廊,地下二层布局智慧停车场,地下三层布局智慧仓储物流平台。

二是由单一的地下停车功能向产研展商复合化、多功能融合发展,向地上、地下多位一体的立体空间发展,从而复合利用、提升片区产业能级,助推片区发展。

三、结语

基于城市更新与轨道TOD政策要求,渝北区重点片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研究有针对性的选择代表“老城区”、“新城区”、“城市新区”三种不同类型的片区,探索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模式,为老城区实现有机更新、新城区实现提档升级、城市新区实现地上地下一体化发展提供良好借鉴。

[参考文献]

[1]李春.城市地下空间分成开发模式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2007.

[2]孔令曦.城市地下空间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和对策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06.

[3]王敏.城市发展对地下空间的需求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2006.

[4]宿晨鹏.城市地下空间集约化设计策略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2008.

[5]周伟.城市地下综合体设计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建筑学院,2005.

[6]胡能灿,对国土部门加快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思考【J】,南方国土资源,2011,(2

[7]刘景矿,庞永师,易弘蕾,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研究——以广州市为例【J】,建筑科学,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