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背景下矿山环境生态修复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20
/ 2

新常态背景下矿山环境生态修复措施

左海泉

河北省地矿局第五地质大队 河北省 唐山市 063000

摘要:作为一个矿业大国,面对现代社会快速发展带来的挑战,矿产资源的开采量越来越大,而传统的粗放开采模式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损失和环境污染,已经逐渐被淘汰,向绿色开采模式转变。但受诸多因素影响,采矿遗留了许多地质环境问题,导致地质灾害频发,加剧了环境污染和破坏,不符合绿色环保理念。因此,在促进矿山资源开发的同时,必须进一步加强矿山地质环境的治理,整合资源,寻求合理有效的措施加以实践,以提高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效果。

关键词:新常态;矿山环境;生态修复;

矿山资源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支撑,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由于过度开采和无序利用,导致矿山区域和周边环境的生态环境严重失衡,地质地貌变形、植被损毁,水土变异污染、甚至造成严重的地质灾害等。因此,加强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已被党和国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在深刻认识矿山生态环境形势严峻态势下,探讨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治理的理念、思路和方法,对实现矿区及周边环境青山绿水、空气清新、产业与经济共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现状分析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经历一个较长的周期,逐渐从点源性治理方向朝着集中连片大面积治理方向发展,治理内容进一步增加,对于新时期的矿山地质环境生态修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所产生的作用不断提升,在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的同时,逐步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有助于赋予经济持续发展活力和动力,改善生态环境。当前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内容还有所偏颇和不足,更多的是针对显性的和表面的问题治理,对于深层次的水土污染治理缺少足够的支持力度,实际工作效果不可观。以往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多是用于解决地质灾害隐患,对废弃矿山合理开发和利用,但是很少涉及到后续的生态修复内容,影响到矿山地质环境整体修复效果。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式较为单一,多是点源性,很少集中连片治理,治理效果同预期相差深远。所以,当前我国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成效不高,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持续性不足,影响到矿山地质环境生态修复效果。

二、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治理的措施与建议

1.加强修复治理方案编报的审查管理。方案编报审查是开始生态环境修复治理的首要内容,也是重要内容。无论是废弃矿山,还是生产建设矿山,都应该加强方案编制在生态环境修复治理中的应用管理。根据修复治理种类、属性和目标,科学界定自然恢复、物理修复和生物修复的范围和层次,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资金使用上的过多设计。同时要加强方案设计中绩效指标设置的合理性,加强国土部门、环保部门、安监部门和农业主管部门等共同参与的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治理的规划引导,深入开展修复资源再利用研究和论证,以丰富家底来盘活土地存量,以深入挖掘潜来聚集潜在资源。方案编制的针对性是矿区生态系统的修复重点、难点和长效性,在此前提下,应科学合理地设计矿山生态修复目标和工程措施。强化修复治理方案编制对矿区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特点认知的客观性、合理性及科学性。强化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审查的严肃性、合规性和权威性。方案审查部门要深入对生态系统及其服务功能破坏程度方面的实地调查,对方案编制的内容质量审查进行严格把关。在具体实施上,要规范执行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治理方案的同步编制、同步审查、同步实施的“三同”制度,避免方案编制与实际操作脱节。

2.加强修复治理的资金筹措和管理。多年来、国家财政虽然对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治理进行了大量的资金投放,但仍然不能满足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治理的现实需要,因此,各级政府和相关企业必须加强资金筹措和自己管理与使用。国家充分认识到我国态系统受损退化的严重问题,面对历史欠账,现在的生态环境修复涉及面广,任务重大,需要动用全社会广泛参与。《意见》就参与机制、参与领域和政策支持等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并且提出了要坚持“保护优先、系统修复、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目标导向、改革创新、协同推进”的运作机制。在国家政策激励下,引入社会资本投入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发挥资金整合的优势。在此过程中,要加强过程监管中的多部门协调合作。建立完善多部门联合监管体系,清晰界定各利益主体的责权利关系,通过地方政府主导,构建国土、林业、安监、规划等多个部门和矿山开采企业共同组成的联动机制,系统化管理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工作,提高矿山开采工作效率和地质生态保护质量,实现生态效益和环境保护齐头并进。

3.系统化开展生态环境修复治理。第一,各地政府要结合国家绿色发展理念和指标,探寻实现矿山环境绿色发展和经济效益同步提升的政策措施,切实掌握本地矿山生态环境的家底,综合考虑矿山地质灾害和生态系统的影响范围、类型和程度,科学设置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治理的方式与方法,按照“宜林则林、宜水则水、宜耕则耕、宜草则草、宜园则园”的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治理理念,因地制宜地开展矿山环境修复治理。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的责任义务原则,明确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治理主体,并做好修复治理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对接工作。第二,加强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治理的法律法规建设。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必须建立在法律法规的保障基础之上。目前我国针对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并没有具体完善的法律法规,同时,要制定专门的地方性生态补偿法规,认真落实区域生态补偿制度通过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方式,精准实施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工作。第三,构建科学化的生态环境修复治理措施。作为对废弃矿山的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应该以复垦耕地、改良土壤、植树造林、恢复植被、美化环境为重要目标。播撒草籽复绿,有条件的对于废弃矿山,改善土壤的酸碱度,要通过物理手段,施用稻壳、锯末和农家肥等有机物料,以增加土壤营养。对于酸性土壤的改良可使用生石灰来综合酸性,也可以通过加大灌溉量来冲洗土壤中的酸性含量。对于已经被利用的土壤,在施用化学肥料时,尽量施用碱性肥料,如磷矿石粉、碳酸氢铵、钙镁磷肥等,这都是改良酸性土壤的有效方法。植被的恢复,要根据矿山地质灾害的程度和本地地质特点,选择栽种生长速度较快、适应能力较强、抗逆性能力较好、具有抗旱、抗污染、抗风沙等特性的植物,而且要以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植物为主,还有认真考虑不同类型植物的互相搭配。对于生产建设矿山则以保护生态环境和防止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生产建设矿山企业要更新观念,强化管理,在进行矿山资源开采规划时,要对矿区的地质地貌情况进行仔细勘察论证,制定科学有效、切实可行的开采方案,并对防止党组织和生态环境修复要建立科学的修复预案。采用先进的开采设备和技术,提高开采的现代化、科学化水平,为矿山高质高效生产奠定基础。在修复治理过程中,通过降坡、修建挡土墙、截排水沟、覆土复绿等工程措施来保护生态环境和消除地质灾害隐患,并对采矿过程中的废石、废渣要及时清理和妥善处理,对地面坑口可以利用固体废料进行及时覆土回填,在提高矿山生态环境稳定性的基础上,有效减少地质灾害的产生概率。

总之,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虽然战线长、难度大、任务重、困难多,但我们只要充分提高思想认识,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示范引领、优化监督服务和做好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好产权激励资源利用、财税支持、金融扶持等方面的政策优势,科学设计、合理规划、加强管理,认真实施,全力开展绿色矿山建设和废弃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治理。

参考文献:

[1]赵俊杰,浅谈新常态背景下矿山环境生态修复措施.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