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20
/ 2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何磊

身份证号码:420683198001254917

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产业化成为我国的强国战略目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作为一个培养电子信息人才的专业具有极强的应用性。随着社会对电子信息行业人才需求的逐步加大,人才的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素质成为各大院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近年来,由于高校的全面扩招,毕业生每年持续增加,就业压力逐步增大,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因此,高校要加大教学理论与社会实际需求的承接,注重培养学生应用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对课程模块和内容进行科学合理规划,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构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打造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验平台,以全面提高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途径

1导言

社会实践课程是专业教学实践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社会实践课程的学习,学生能逐步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体验社会,从而丰富社会经验,对未来学习进行合理规划,为向职场过渡做准备,更好服务地方城市发展和经济发展。

2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现有实践教学体系与人才培养目标衔接不够紧密。在新形势下,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实践、创新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而现有实践教学体系知识不够系统全面,学科交叉融合性相对较差,学科基础与专业结合契合度不够,只注重理论知识、轻视应用实践能力培养,且缺乏创新性教育,不能适应当前新工科环境下的社会产业发展需求。二是实践教学体系不够完整,教学内容和方法陈旧单一,教学模式不够科学合理。传统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往往缺乏综合性和设计性的实验,只是简单的对课程理论的验证,缺少工程实际问题项目实践,不能有效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精神培养也不利。三是校企融合不够紧密,不能通过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平台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日常的教学实践环节,学生只是在实训基地进行观摩,亲自动手实践的机会比较少,导致实训效果不佳,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新的社会发展态势和就业形式为高校提出新的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要改革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注重理论培养的同时,要加强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强校企合作,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之成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3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途径分析

3.1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体系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是产教融合的着力点。经过广泛调研,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和专业发展,通过和企业工程师进行深入探讨,设置了OBE模式下的课程体系,培养能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应用型人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调整后的课程体系增加了智能物联的相关课程:Oracle数据库应用开发、Linux程序设计、人工智能概论、Android程序设计、Java Web程序设计、云计算与大数据概论、RFID射频识别技术、无线传感网络、Python语言程序设计、信息感知开发实践和树莓派Python应用开发实践。主要由三个平台和一个环节组成,三个平台包括通识教育平台、专业教育平台、个性发展平台,其中专业教育平台包括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个性发展平台包括专业选修课。一个环节为教学实践环节,包括课程实验和集中实践两部分。为了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在此将实践教学环节作为重点来抓,进一步加强工程教育认证的培训和实施,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加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训练,着重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3.2改进教学方法,融入课程多元化元素

随着课程思政的不断推进,在课程总体目标引导下,本课程从文化自信,专业自信,社会责任,道德和法制意识等多方面着手,深入挖掘在电子专业调研,集成电路应用和发展,软件工程应用,就业方向选择等课题中包含的思政元素,依托专业背景开展思政教育,将思政元素有效融入社会实践课程,并深入到学生电子专业技能培训和企业实践中,更好突出课程本身的专业性。因此,本课程教学团队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在课前教育,企业实践,课外扩展,论文撰写等多个过程融入思政元素,将正能量引入教学。在课前教育环节,制定严格的考勤评分机制和社会实践纪律,让学生行为有法制意识;在走访我市电子行业相关企业中,注重引导学生了解电子电路发展优势,培养学生的专业自信;在校外实践基地实习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社会责任感,要敢于克服困难,利用专业知识解决实践过程遇到的难题,培养工匠精神。通过一系列润物细无声的教学,让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社会实践课程全过程,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3.3合理划分课程实践能力模块,构建立体化渐进式实践教学体系

结合社会行业需求,以企业实际工程项目为目标,结合学科专业教学训练计划,整合各类教学资源,构建螺旋渐进立体化的层次的“模块式”的实践教学体系结构。围绕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培养目标,结合行业需求和专业特色对实践教学内容和各个环节进行优化,将实践教学划分为基本技能培养、专项技能训练、综合技能实践和创新技能培养四个大模块。采用多层次、多阶段、全方位地教学培养模式使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形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明确教学目标和训练任务,突出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一体化培养。通过项目驱动引导,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将课程实验、设计、实训、毕业设计等前后衔接,使之成为统一规划的有机整体,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4扩展教学模式,强化虚实结合实践体验

课程教学模式已从单一线下教学发展为线上线下混合式多样化教学,将电子专业知识和企业实际应用相融合,使学生所学专业知识逐步得到内化吸收,避免了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相脱节的情况。其中线上学习包括企业相关岗前培训、企业导师项目经验分享等视频观看和讨论,让学生提前感受企业文化,了解电子行业发展趋势,熟悉企业岗位要求,将理论学习提前至线上进行,让学生在进入企业实践前进行“虚体验”,为后期企业实践奠定基础。改革评价方式,调动学习积极性。课程改变原先“一份课程报告定终身”的考核方式,设计多元化课程评价体系,使课程的评价过程可测量,可回溯。在充分考虑课程三个模块后,课程考核方式采用多角度综合评价,课程成绩构成包括课内及线上学习、企业项目实践、专业方向调研报告、任选项完成效果和成果分享及PPT展示五大模块,增加过程性考核机制,并将企业老师引入教学考核团队。

结束语

总之,牢固树立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的中心地位。采取校企深度融合、与企业共建项目班,以项目教学方法改革为手段,通过课内课外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全过程、多模式”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南电子信息工程相关企业培养所需的应用型优秀人才。按照“广泛参与,关注重点,提升层次,提高质量”的原则,积极开展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并组织学生参与各类电子系统设计类学科竞赛活动。扩大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的参与面和受益度,以赛促学,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过程的改革符合专业发展、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学生认知规律,在整个闭环的教学过程中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贺阳.高职院校电子信息工程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21,18(05):152-153.

[2]李莉.基于电子信息工程特色专业课程教学方法探究[J].电子世界,2020(16):59+61.

[3]李玉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教学融入课程思政的改革[J].中国新通信,2019,21(22):177.

[4]邹新莲.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方法及内容改革初探[J].才智,2015(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