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倾听与讨论中一步一步前行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20
/ 1

在倾听与讨论中一步一步前行

周珊珊

株洲八达小学,412000 

正式实施“学共体”有三个月的时间了。我们与孩子的这场“静悄悄的革命”,也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

倾听是教育的原点

我从学生一年级开始就非常重视培养倾听的习惯,但即使我再努力,班上总有几个走神的孩子。对于走神的孩子,我会故意叫他起来回答问题,希望能把注意力拉回来,但实事上总是治标不治本。在“学习共同体”中,倾听关系不仅存在于师生间,还存在于生生之间,当然,老师也必须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倾听每个学生在课堂中尚未说出的话”,这很重要,却往往被我们忽视——教师对学生的话语不敏感 ,教学沿着预设的路线进行,师生对话必然只能停留在语言的表层。“听到课堂上每一处细微的声音”,而不只是发言的学生、捣乱的学生或走神的学生,还要在倾听过程通过眼神、动作或语言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或引导。

只听就行了吗?当然不是。倾听一定要伴随思考。我会告诉学生在听同学回答的时候需要思考哪些问题,如:他的想法是否与我一样?如果不一样,他的见解是什么……倾听与思考并行,学习的功效才能最大化。

讨论是学习的助推器

在构建四人学习小组之前,我和任课老师全面权衡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性格特征等因素进行小组划分。我们也征求学生的意见,并做了适当的疏导或调整,让学生之间可以彼此接受,成为同一组的组员,建立初期的同伴认同感。

“学习共同体”没有固定的模式,所以一开始我们兀自“自由发挥”,只提倡共同讨论这一点。可实施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这样没有组织的小组讨论产生了一些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小组讨论的音量不能控制。每当讨论到了行头上,学生的音量就不自觉加大,影响了课堂纪律。

第二个问题是“学习共同体”下的小组合作没有组长,分工也不明确,容易造成混乱,小组内的后进生往往会在这个环节中黯然失色。经过借鉴和改良其他学校的小组讨论模式,我认为还是要让组织能力强的孩子担任组长,并且尝试了较为固定的小组讨论模式:

聚首。这一环节让学生调整坐姿,准备讨论,脑袋向中心靠拢。

开口。讨论的问题有难有易,易的问题让后进生先说,优秀学生补充;难的问题让优秀学生先说吗,后进生进行补充。这样就能解决后进生开不了口的尴尬。

总结、评价。让三个组员点评讨论环节中每个人的发言,说出理由,再有组长总结。这一环节非常重要,能使学生们的倾听习惯得到巩固。

展示。单一问题由组内成员在总结环节中推选一个发言人,多个问题由组长安排分工。每一组发言时,发言人必须以“我们组认为……”开头,以“我们小组回答完毕,请其他同学补充”结束。

补充。当一组回答问题完毕时,别的组可以再次举手。如果是补充同一问题,以“我要补充……”开头,对同一问题进行补充;以“我要反驳……”开头,对前面的阐述提出不同意见。每次回答完毕后,我一定会问:“这是你们整组讨论的结果吗?”只有得到肯定回答后我才会对小组进行评价。

对于“学习共同体”课堂教学模式,我还在摸索中,但只要一直努力下去,胜利就在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