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大概念教学素养导向的单元整体设计》有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20
/ 2

      ——读《大概念教学素养导向的单元整体设计》有感

燕瑞

西安黄河实验小学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无论是学生的学,还是老师的教,在今天都发生了重大转型,新时代教育背景下,这些转型需要我们教师紧跟时代步伐,紧贴改革脉搏,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探索教育教学的新道路,改革自身教育教学的新方法。

刘徽老师的《大概念教学——素养导向的单元整体设计》一书,丰富了我对教学的新认识,从“大概念”、大单元,到深度学习、真实性学习等概念,为构建新的教学实践,实现新课改新理念的课堂转型提供了扎实的理论依据和切实的实践方法。对此,我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思考。

一、素养导向日常大概念教学需关注什么

自“核心素养”落地以来,知识核心时代已日趋走向核心素养时代,这使得教育教学的任务绝不再是给学生“灌输”知识,而是给其未来的发展提供核心素养。因此,教育教学要由此出发,培育自由、健康、全面、和谐发展的“真”人。新课标中“立德树人”总目标更是明确了当前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 

大概念教学强调:“素养很难像知识一样现学现用,它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因此我们要在教育的每一门课程,每一个环节都追问‘是否有生活价值’”。据此,培养核心素养要在课堂教学、学校生活中观照学生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正如还海特《教育的目的》中所说:“教育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五彩缤纷的生活”。

首先,关注自主、自信、自律的人格塑造。教育要纠正那种只重视知识,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学生道德品质、身心发展,甚至是培养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错误做法。塑造自主、自信、自律的基本人格,是当前教育的基本任务,应该摆在任何一门课程教育的突出位置,这也是当前学科育人化所提倡的重要理念。

其次,关注关键能力的培养。如今,学习内容的增多,学科项目的细分,碎片化知识的摄入,导致学生能力的发展尤其是关键能力的发展被弱化。什么都要学,什么都要练,难免造成“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盲目。分析和解读关键能力,是培养关键能力的重要基础。在教学目标中,要把关键能力摆在重要位置,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要把关键能力的训练、提升作为重要环节加以强化。

最后,关注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无论是关键能力还是必备品格,亦或是核心素养的养成,都不是一蹴而就之功,核心素养要发挥作用,也非一朝一夕之力,核心素养体现在日常生活中,也在日常行为中不断得以强化、巩固和内化。

二、大概念教学背景下如何实现教育教学转化

大概念教学认为:“为真实而学,在真实中学,是真实性学习的内涵。富兰和兰沃希将深度学习的目标定位于‘使学生获得成为一个具有创造力、与人关联的、参与合作的终生问题解决者的能力和倾向’”。核心素养包括两大素养,即专家思维和复杂交往,作者在书中所提出的高阶能力,它包括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我们要从只关注应试和分数、忽视德育和身心发展的片面教育倾向中走出来,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教学活动以及我们的教学方式。 

首先,大概念教学需要我们转变教育理念:从知识为本转向以核心素养为本。课堂已经不再是灌输知识的场域,而是思考、发现、探究及认知建构的场所。核心素养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整合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不能只是单纯局限于专业知识技能的讲授和练习,而应从“学以致用”的角度进行课堂教学实践。

其次,大概念教学需要我们转变教学方式:从讲授式转向真实情境的创设。核心素养取向的教学,其学习内容需要紧密结合学生真实的日常生活经验,给学生形成一种开放的学习探究空间。在迁移知识的过程中,学生所学习的专业内容便有了现实意义和价值,也容易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再次,大概念教学需要我们改变教学活动:从教师教的活动向学生学的活动。我们要精心设计学科活动,通过学科活动全面激发学生。学生的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是在相应的学科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学科活动的目的是让学习者的亲身经历与学科知识建立联系。

最后,大概念教学需要我们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从单纯的听讲式学习向探究式的问题化学习转变。问题化学习可以给学生提供具体的“学习任务”或“研究课题”。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思维和行动的知识运用能力会得到锤炼,因此,学科核心素养能力也会得到提升。

三、大概念教学背景下教师如何增强专业素养

刘徽老师指出:“大概念是反映专家思维的,因此专家思维也是大概念的直接来源”,“大概念教学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增强自己的专业素养”。因此,刘老师提出:“如果我们要求学生向专家一样思考,前提条件就是教师也要向专家一样思考”。因此,无论体现在课程设计还是课堂教学中,都离不开教师作用的发挥,这无疑给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只有在学科素养、教学技术、教学艺术和综合素质上进一步提升,才能更好地实现核心素养的教学转化。

首先,树立“学科育人”观念,促进学生真实学习的发生。真正有效的学习,是基于学生问题的大概念学习,而不是以知识为中心的碎片化学习。大概念学习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强调问题解决策略,先见森林后见树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具有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功效;碎片化学习遵循知识的逻辑顺序,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导致学生的学习处于支离破碎和零敲碎打的状态,如同走迷宫,效益低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转变重知识轻育人的观念,引导学生开展基于问题解决的整体性学习,在学习中实现问题生成、能力培养、情感共鸣和生命成长。

其次,以“大概念”统合三维目标,落实素养目标。素养目标统合了认知、情感和技能,它的构成是复杂的,如同刘老师在书中所说:“今天我们所说的素养更多的是一种高通路的迁移,而复制是一种低通路迁移”,因此,我们的目标更多地指向于理解这个层面,而和理解相关联的就是大概念。素养指向的是真实性,而真实性就是在具体的情境中主动调动相关的知识、技能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今天素养导向的教育改革背景下,我们需要对以往的实际经验进行总结和反思,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剖析素养目标的构成,从而更合理地设计,使目标真正起到有效引领教学的作用。

最后,不管先进的理念再多,方法再多,归根结底,还需要教师自身具备扎实的学科素养,只有拥有真正扎实的专业学科素养,才能把课上出学科的味道,才能实现核心素养的学科转化。这就需要教师必须多读书、多研究,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厚积薄发,形成深厚的专业积淀与文化底蕴,做学生思维火花的点燃者和生命成长的引路人。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诚如刘徽老师所言:“教育需要经历一个范式层面的改革,要从教知识转向教素养”。大概念不仅要让学生具备专家思维,同时也要让教师具备专家思维,范式型的教学改革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极大的挑战,无论是研究者还是学生,而对于教师来说,这场改革更是对自己学习经验和教学经验的再造,在这场改革中,我们不仅是探路者也是受益者。

作者简介:燕瑞(1983.10-),男,汉族,陕西榆林人。乘素养之风 走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