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低中段数学课程学科性与功能性融合教学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20
/ 3

培智低中段数学课程学科性与功能性融合教学初探

谢晨 ,章蓉

金华市特殊教育学校   321000

摘 要:数学课程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具有抽象性、逻辑性、辩证性以及广泛性,因此它是一门源于生活并指导生活的学科。但在培智低中段课程中数学的学科性却又成为了无法克服的难题。智障学生思维的形象具体性、刻板、迁移能力差且障碍程度逐渐加深,往往使他们无法理解数学内容或者出现学了新知识却无法应用于生活的情况,经过两年的教学探索发现在教学过程中将数学的学科性与功能性相融合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内容,本文主要探讨培智低中段数学课程学科性与功能性性教学如何有效融合。

关键词:培智低中段数学;学科性;功能性

正文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生活数学课程的学习能帮助学生掌握必备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初步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为学生适应生活、适应社会奠定重要的基础”[1]但在培智课堂中常常出现数学的学科性与功能性不适配的问题,指的是由于教材与现阶段学生程度不符,教法中出现学科性与功能性融合不到位等因素导致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所掌握的知识无法在生活中迁移使用的情况,针对此问题笔者进行论述。

1名词解释

1.1培智数学的学科性

培智数学的学科性是指在培智数学课堂中教师开展以学科为本的教学。现如今培智教育倾向于数学的学科性与功能性教学进行融合教育,但还是有部分教师专注于学科性的教学,未将学科性教学与功能性教学紧密结合,但这样的教学方式往往让学生理解困难,思维混乱,无法将所学知识用于实际生活中。另外进行学科性与功能性融合教学的教师因学生障碍程度不同、教师个人观念差异等因素导致教学融合效果并不理想。

1.2培智数学的功能性

数学功能性技能是指人们能够自信地、有效地和独立地运用数学知识、方法和模式处理日常生活、社区、教育情境和工作中各种问题所必备的综合性技能,是数学表述、分析、解释、评价、交流和反思等基本技能构成的复合技能。[2]由此可见,数学功能性技能对于普通学生学习来说都过于困难,更何况智障学生呢?虽然培智数学的功能性能有效帮助学生更快地适应生活,但也需要学科性作为基础,习得知识后再用于生活,否则空有使用工具却无材料也是无用功。

2学科性与功能性融合教学优点

    学科性与功能性融合教学具有三种优点:一是有效吸引学生兴趣。通过在教学过程增添生活化素材,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让学生对学科性知识产生兴趣。二是提升教学效率。借助功能性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了解掌握学科性知识,突破教学重难点,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三是缩短迁移路径。对于智障学生来说,所掌握的数学知识最终是在生活中应用,而将学科性与功能性融合教学,通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直接掌握生活适应技能,减少转换路径,能有效缩短学生学习使用的迁移路径,提升学习迁移效率。例如《认识人民币》第一课时认识1元时,以乘坐公交车为背景学习认识和使用1元人民币,当然可以根据学生能力扩充电子1元人民币的内容,不仅让学生高效掌握人民币知识,还辅助了解乘坐公交车的生活小知识。

3学科性与功能性不适配缘由

3.1学生障碍程度逐渐加深

随着全纳教育的传播和融合教育的深入,所有特殊学校实行“零拒绝”的教育举措,而资源教室和卫星班的开展加剧了更多的轻度障碍学生入学普校,导致培智学校的学生普遍偏中重度。近几年笔者也越来越感受到学生能力越来越弱,所教授的数学知识很难理解和掌握。

3.2教学内容与学生能力不适配

    数学课程是一门具有严密逻辑性的学科,由于学生障碍程度逐渐加深,缺乏数学逻辑性,经常在课堂上出现教师在讲解数学内容时学生发呆、不知所措的状况,无法理解数学逻辑。或者出现学完了新知识点,但在生活中无法应用的情况。

3.3功能性教学内容欠缺联系

   为了让学生适应生活,单元主题式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将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生活适应等学科内容放在一个单元主题下进行教学。在这种模式下,虽充分显示了数学的功能性,但数学内容的学科性欠缺,教学内容不系统,知识与知识之间无联系,导致学生虽然掌握了些许生活知识,但能力却未有提升。

4融合措施

4.1私人定制,合理功能性目标

    拿《认识2》第一课时举例,在上课前需要对学生进行学习能力前测,可以做3项检测:第一,出示2根铅笔提问学生“有几根铅笔”;第二,出示数字2卡片,提问学生“这是数字几”;第三,请学生书空2。根据学生的检测结果、学习接受度、障碍情况、思维能力等分成A、B、C三组。先框定每个组的学习目标,例如A组:理解数量是2 的物品用数字2表示,能熟练地从1数到2并正确书写数字2,能从电话号码中找出数字2;B组:能从1数到2,初步学会书写数字2,能从门牌号码中找出数字2;C组:在助教辅助下,能从1数到2,能从12路公交车中找出数字2。在这3个分层目标中还需要细化,需要对学生情况进行了解,例如戴同学是A组学生,而他爸爸的手机号码中刚好有数字2;叶同学是B组学生,她刚好住在2单元;陈同学是C组学生,她回家需要搭乘12路公交车。当然这三位同学都只是个例,功能性目标的私人订制需要在足够了解学情、生活环境下,依生而定,根据学情设置不同难度的功能性目标,迁移应用生活之中。

由于智障学生认知水平、言语能力、思维、情感表达等能力存在缺陷,教师需要依据学生现有能力水平设立适合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不能太高,超出学生已有认知水平)。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将复杂、晦涩难懂的数学知识融入到生活化教学中,从根本上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并提升学生对生活数学课的学习兴趣。

4.2巧用功能性资源,夯实基础

功能性资源根据时间可划分为事实性功能资源和未来性功能性资源。事实性功能资源是指学生已经经历过的活动或情境,例如我在教授《7的组成》时,巧妙利用植树节活动学习新内容。我采用带领学生一起植树的情境,从点人数、拿洒水壶、拿小铲子到最后一起来植树,在这四个环节中,让学生逐步掌握7的组成。在点人数环节中,由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学习7可以分成1和6。在拿洒水壶的过程中,老师提问:“一队拿了几个?另一队拿了几个?”让学生在探索中掌握7可以分成2和5。在拿小铲子的过程中,先让学生自己试着说出7可以分成几和几,再一起说出7可以分成3和4。在植树的过程中归纳7的组成。将7的组成与植树活动相结合,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也让学生体会植树的过程,将数学知识与劳动经验相结合,寓教于乐,让学生探索学习。

而未来性功能资源是指还未发生的活动或情境,是因为教学内容需要而创设的资源。由于智障学生的已有活动经验不足,而有时候教学所需的素材并不在学生已知范围内,这时候就需要创设间接经验来帮助学生理解,比如播放生活片段视频。拿我在教授《认识圆形》一课时举例,由于圆形对于培智一年级学生过于抽象,我便想法子带学生玩呼啦圈、三角板,让学生自己将呼啦圈和三角板放在同一起跑线一起滚,发现呼啦圈可以很自如地滚动,三角板得在帮助下才能滚。在这节课开始时,我便播放了学生们玩呼啦圈游戏时的视频,学生观看时全都热情洋溢,因此整节课学生都聚精会神地听我上课,教学效果当然不差。

为了让数学知识和生活相融合,再加上为了让学生理解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离不开数学的,以我自己为例,我之前在课堂上大幅度的加入生活素材,过于将数学课堂生活化了,而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化素材的位置本末倒置,让学生记住了生活知识却对数学知识不理解。生活化素材的使用是以数学知识的学习为基础,在学会数学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添加适当的生活化素材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数学知识。因此,教师务必确保教学活动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数学内容的逻辑性,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合理添加资源,保证教学重点和难点得到夯实,从而提升培智低中段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4.3活用功能性教学方法,迁移生活

功能性教学方法可以细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抓住契机型,二是实践活动型,三是游戏娱乐性。抓住契机型教学方法指的是牢牢把握时机,抓住一切教学契机,例如王同学一天起码要问好几遍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放学,我便以此为契机,专门设计了一节《认识钟面》的课,从我的一天开始,了解早上起床、吃早饭、上课、吃中饭、放学、吃晚饭、睡觉的时间,这样学生可以通过学习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情,而且教学融合效果良好。

实践活动型是指通过创设实践活动将学科性知识迁移生活之中,提升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例如我在教授《认识4》时,通过创设“动物园里的小熊今天过生日,请同学们帮忙按照客人数量来摆椅子、小碗、勺子、被子”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数学知识,感受数学的魅力。

游戏娱乐型是指借助游戏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用数学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增强学生生活中的数学意识。例如我在教授《认识远近》一课时,布置的家庭作业是让学生和父母一起完成折纸飞机,折好后和父母一起比赛,看看谁的纸飞机飞得远。在和父母比赛的过程,既增进了感情,又学会了数学知识,知道远近的比较需要在同一基准线进行。

数学对于智障学生来说是枯燥乏味的,要想让学生能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就必须在教学中有创新,那么功能性教学方法不失为一个好主意,不仅会让学生眼前一亮,而且通过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创设学生熟悉与感兴趣的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类比、沟通从具体的感性实践到抽象概括的道路,加深对数学新知识的理解。

4.4创设功能性评价,指导学习

    针对培智学生有着发展迟缓的特点,教师的评价要便于学生理解,针对性要强,尤其要做到因人而评,应当根据学生特点开设评价渠道。[3]因此将功能性评价根据反馈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家长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评价、自我评价。根据不同对象的反馈与评价,全方面了解学生学习与生活的情况。由于学生对学科性知识的学习并不是简单上课就能学会应用的,需要长时间的实践与反馈来指导下一次的学习,形成良性循环,提升之后的学习效果。

5结语

总之,培智数学学科性与功能性二者缺一不可,而如何更好地融合性教学还需要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数学课程标准(2016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2]Edexcel. GCSE in Mathematics For First Teaching

from September 2010 (Issue 2)[EB/OL].www.edexcel.com,

2013-12-05.

[3]余明红. 在评价中促进培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体进步[J]. 考试周刊,2017(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