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迁移在“后疫情时代”大学英语教学中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20
/ 2

情感迁移在“后疫情时代”大学英语教学中探索

高洁

大连艺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0年,猝不及防的新冠肺炎疫情将在线教学推到了时代的前沿。疫情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随之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高校的教学方式。在后疫情时代,疫情很有可能不会在短时间内完全消失,而是随时都可能会小规模暴发,这些因素对教学工作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可以预见的是,由于在线教学具有平等性、超时空性、便利性等优势,在线教学的地位与作用在后疫情时代还会大幅提升。

但是,随着在线教学的全面深入推进,一些影响教学效果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就大学英语课程在线教学而言,在线教学有其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师生无法再像传统课堂教学那样进行生动活泼的英语对话、丰富细腻的眼神交流、深入细致的当面互动。概括起来,就是情感缺失成为制约教学效果的一个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在线教学中,教师如何采用合理的情感迁移应对策略,如何打造有温度的课堂,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效。为了解决大学英语在线教学中的情感缺失现象,笔者建议,可以尝试在大学英语在线教学中采用情感迁移策略,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服务三个方面采取有效举措,打造有温度的课堂。

一、情感因素的概念及在线教育中情感因素的研究现状

情感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又注重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教学过程不能止于单方面的知识传授,而是既需要学生的全身心参与,又要尽可能地需要满足学生的情感零求,从而有助干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和健全的人格。语言学习过程本身就是充满情感活动的过程,语言教学更要关注情感。在语言教学中,情感包括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感情、感觉、情绪、态度等。美国教育学家克拉申也认为,情感因素直接影响第二语言习得,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和个性特征等都直接影响学习进程及效果。


二、大学英语在线教学中学生的情感缺失的原因

1.疫情焦虑

焦虑是指个体由于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或者碰到不能克服的障碍、威胁等,使得其自尊心与自信心受挫,或者是由于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而形成的紧张不安、带有恐惧感的情绪状态。焦虑是影响语言学习的情感障碍,会分散学生课堂的注意力,对语言学习造成恶性循环,妨碍学生高质量完成学习任务。在大学英语在线教学的过程中,笔者通过课前与学生交流、课上观察学生表现、课下与学生互动等方式,尽可能地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从反馈的情况可以发现,一些学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有的学生表示自己跟不上课堂的节奏,有的学生抱怨在线学习难以进入状态。学生的焦虑心理可能是多种原因导致的。疫情打破了人们原本的生活方式,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给一些年轻学子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冲击。他们可能会产生焦虑、抑郁、恐慌、悲观、烦躁、无聊、无奈等负面情绪,导致出现学习兴趣下降、注意力不能集中、做事动力不足等情况。

2.学业压力

第一,目前网络在线学习平台较多,且许多学校没有关于规范使用在线平台的相关规定,不少教师使用的在线教育平台不一样,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负担。从有的学生反馈的情况来看,有时一门课程的学习需要用到的在线学习平台就有4-5个,学生需要频繁地在各个在线学习平台之间转换,同时还要应对各种在线作业,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并且平添烦恼。


第二,虽然通过在线学习,一些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显著增强,但是,还有一些学生对在线学习适应较慢,有时还很容易受到身边环境的影响,甚至有的同学虽然看上去是处于在线学习状态,但实际上是“人机分离”的状态。这些情况会导致部分学生的学习进度明显跟不上教师的节奏。

第三,在线教育由于缺乏面对面的直接交流,有的学生可能会因为游离于教师视线之外而感觉被忽视,有的学生可能会在学习过程中采取回避和退缩的态度,有的学生本来比较喜欢当面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此时也可能会显得比较沉默。

3.人际交流的限制

大学生正处在青春年少的时期,探索意识强烈,多数学生比较喜欢与他人交流、碰撞思想,同时,他们往往渴望得到外界的关注、关心。但是,在线学习时,学生往往只能居家学习,缺乏在校园里师生间、学生间的人际交往形式,尤其是日常的面对面的情感交流更少。一些学生在网络课堂上似乎变成了“隐形人”,由于缺乏存在感,就比较容易产生孤独感。从学生的反馈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学生还是渴望面对面的、真实的交流,渴望与同学们在一起时的集体生活。笔者认为,无论是学生之间,还是师生之间,通过面对面的交流,能更细致入微地观察对方的“微表情”,对话往往也显得更有温度,有利于触及人的深层次情感。从这个意义上讲,面对面交流在目前依然是无法取代的,且更能凸显教师专业工作的价值和意义。在这个方面,线上教学的效果明显要弱于课堂教学。

三、大学英语在线教学中的情感迁移策略

在后疫情时代,在大学英语在线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情感缺失现象可能会较为普遍,并且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态度、方法和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寻找有效的教学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认为,使用灵活多样的情感迁移策略,或许是个有效的方法。学习迁移是一个心理学术语,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根据迁移性质的不同迁移可分为正迁移与负迁移正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反之则为负迁移。

1.教学内容的情感迁移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是产生积极情感的基础和保证。以大学英语课程为例,教师在教学内容选择方面,要不仅仅局限于教材和知识点,还要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适应社会,帮助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坚定理想信念,打牢理论基础,学好专业本领。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可以充分利用万众一心全民抗疫这本活生生的教材,挖掘抗疫斗争中蕴含的积极的情感元素,开展好抗疫主题教育,深入挖掘此次抗疫斗争中涌现出来的典型事例,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和良好的心态,引导学生增强爱国情怀,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和目标。教师还可以灵活设计教学内容,注重以契合学生当下学习环境的最佳方式灵活使用教材,创设联系生活和生动有趣的情境,调动学生对于人生和社会的思考和体验,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用积极的态度和情感面对学习和生活。

2.教学方式的情感迁移

为有效解决在线教学的局限性问题,教师可以采用情感融入和互动式教学,以弥补在线教学的不足,从而感染和带动学生,打造有温度的在线课堂。教师的情感融入,一方面要发挥自身的情感因素的感染作用,提高个人的思想修养和教学水平,用本人饱满的积极情感和教育情怀感染和带动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促进情感教育的顺利实施。另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因素,做到心里始终装着学生,给予学生细致的情感关怀,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健康,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友好的在线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有所得。互动式教学,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情感共鸣。

教师教学效果产生的前提,是学生在情感上接受了教师,才会向教师敞开心扉,从而接收知识和信息。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与学生的思想沟通,关心学生的心灵成长和学习状态,以积极的心态感染和带动学生,将情感融入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打造有温度的线上教学。例如,在每节课的前面几分钟,可以从“情感热身”开始,找好一个切入点,与同学们聊一聊身边发生的并且大家也感兴趣的话题,询问一下同学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经过前面的交流,课堂学习就容易自带温度,学生也能感受到温暖。对于大学英语在线教学来说,教师出境进行视频直播比语音和录播更便于开展互动教学,更容易吸引学生上课注意力,也便于拉近与学生的情感距离。

3.教学服务的情感迁移

对于在线教学的授课教师来说,情感教学要从网络课堂的界面延伸到课前和课后的教学服务,为学生提供无微不至的、全方位的情感关怀。要以情入心,走进学生心灵,了解学生所思所想所困,解决学生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例如,教师可以每次上课前在班级QQ群中发布本周上课内容预告和预习材料,每次课后及时解答学生疑问,平台上布置的作业也应尽可能给与个性化回应。


构建学生课下学习共同体。除了在线教学的平台之外,教师可以组建其他师生交流平台或学生之间的交流平台,如课堂派、云课堂、微信群等,作为在线教学的课外交流阵地。依托相关平台营造虚拟的共享交流平台,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可以融入闯关、打卡、弹幕、表演、抢答、答题、讨论、互评等等元素,让学生以积极的情感和状态参与到学习中来,让学生在情感上有归属感。二是建立学生个性化的电子学习档案,注重形成性评价。可以为学生建立个人电子学习档案,记录学生在线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以及教师的点评反馈等。

综上所述,情感因素对大学英语在线教学至关重要。在疫情防控始终不能松懈的情况下,在线教学将成为高校日常教学不可或缺的部分。而无论教育技术如何发展,教育始终都是一个“以人为本”的过程,始终是一颗心感染另一颗心的过程,教师应该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去感染和引导学生,以情优教,以情润心,实现良好的情感正迁移,培养学生成为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