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中国抗疫故事”视角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20
/ 2

“讲好中国抗疫故事”视角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探索

于婕

        大连艺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 要: 中国人民在党的带领下,在抗击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的战争中铸就了可歌可泣的“抗疫精神”,彰显中国的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抗疫故事”符合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需要,对高校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具有时代价值、创新价值、强化价值。符合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的需要,这对我国营造有利外部舆论环境,提升我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大学英语课程要培养学生“讲好中国抗疫故事”的能力,这是检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最有效方式之一。为了“讲好中国抗疫故事”,要加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 融入思政元素、培养文化自信、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以提升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关键词: 讲好中国抗疫故事; 大学英语; 课程思政

新冠疫情发生后,中国积极的应对方法和态度以及应对效果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在获得了国际社会高度赞誉的同时,也不乏一些不和谐的国际声音,但我们要坚定执行习近平总书记“讲好中国抗击疫情故事”的重要精神,勇担时代使命,向世界讲述中国抗击疫情的感人故事。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阴影笼罩全球的背景下,用英语讲好抗疫下的中国故事,把这种温暖人心的正能量传播出去,积极争取世界人民和国际社会的理解与支持。

2020 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 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高校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充分挖掘各类课程思想政治资源,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因此,教学中应自觉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好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要实现这些目标,将“讲好中国抗疫故事”这一理念应用到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中是切实可行且必要的策略,同时两者与大学英语课程的结合,更有利于将语言与人文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培养出立足中华面向世界的大学生。

一、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  

首先,大学外语与课程思政相结合有助于守好意识形态阵地。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其传播媒介。传授语言的教学过程不可避免地传播了该语言所代表的文化和承载的意识形态。但当前部分西方思想和文化有被过度推崇的倾向。青年学生由于判断力较弱,很容易受错误思想的影响,对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念不加辨别、全盘吸收,迷失自己甚至背离社会主义教育的方向。[1]鉴于此,将思政教育融入教学过程尤其重要。

其次,大学外语课程思政建设可以更好地服务于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培养政治信仰坚定、专业素质过硬的国际化人才的战略目标。外语教学不仅要注重学生的语言能力基础,更要提升学生对“中国理念”“中国道路”和“中国外交”的深刻理解和精准把握[2],以便更多的青年人才有能力参与国际事务,在国际社会中维护国家利益,发出中国声音。

二.大学英语课程“讲好中国抗疫故事”的价值内含

时势造英雄,凡人出壮举。大疫当前不言退,在疫情防控期间恪尽职守、默默奉献、舍生忘死、冲锋陷阵的人与事,可谓不胜枚举。把一些可圈可点的生动故事、卓有成效的经验办法,特别是那些可歌可泣的凡人壮举说出来、讲出去,可以全景式地展示中国抗疫的众志成城和英勇奋战,可以极大地鼓舞士气、振奋精神、凝心聚力、团结向前。

新时代大学英语教育教学应结合课程特点,探索外语课程思政育人功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中国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语言能力培养有机结合[3]。依托在线课程教学资源、多元网络授课平台,向学生润物无声地传递时代精神与正能量,引导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家国情怀、世界眼光和“中国心”的国际化人才。

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中国人民在战“疫”中用可歌可泣的壮举向国际社会传递了中国战疫必胜的信心和希望,用实际行动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责任与担当。但某些国家病毒源头“污名化”、疫情问题“政治化”的声音不断出现,如何向世界讲好中国的抗疫故事,分享抗疫经验成为一个重要问题。在新冠疫情这样的全球问题上,高校教师应引导学习外语的学生理性分析问题,有力驳斥病毒“污名化”和“阴谋论”,讲明疫情无国界,人类应共同抗击; 引导学生用事实说话,讲好中国抗疫故事。中国抗疫的胜利是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放在首位,全力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成果,是中国人民充分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团结协作精神和疫情防控人人有责的主人翁意识所取得的成果,这份成绩单是全国人民付出巨大牺牲和努力取得的。大学英语课程应培养青年向外传播中国声音的能力,阐释抗疫中国方案,宣传和弘扬中国抗疫精神。讲好中国抗疫故事,不仅可以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更可以展现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展现新时代的中国力量和中国形象。

因此,有效的大学英语教学要充分挖掘课程内容的丰富人文内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战疫精神有机融入大学英语教学内容中,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三、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

( 一) 将思政元素融入英语教学,提升知识结构复合性

如何将外语教育与思政育人紧密结合,增强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认同与道路自信,坚定中国立场、面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当前高校外语教学改革面临的全新课题。

新时代大学英语教学应积极探索外语课程思政育人功能,提炼教材中的思政教育元素,着眼于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融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优秀传统文化、战疫精神等教学素材。在打好学生外语功底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道路自信、文化自信,培养兼具国际视野和中国立场的高素质人才。

( 二) 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中,教学团队可开展集体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如通过设计课前“思政十分钟”环节补充相关知识与学习资源,增强外语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融合。也可以“我的英语,我的大学”作为新生入学第一课的教学主题,从英语学习和思政教育两方面给学生以方向性指导。此外,还要注重提升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融合,充分利用各类网络教学平台与资源,积极开展课程思政的混合式教学实践。如在教学中以“学习强国”平台的双语金句———“习近平说”作为延伸阅读素材,教授学生精准英文表达,同时培养学生全面战胜疫情的坚定信心。布置学生课下自学“钟南山全程英语分享中国抗疫经验”“美籍教师反对污名化中国”等音视频素材,组织课堂讨论,将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同抗疫实践紧密结合。

( 三) 创新教学内容,联系时政要闻

大学英语教学应紧密结合教材,提炼教材中的思政教育元素。如以教材中的“美国梦”为切入点,做“中国梦”与“美国梦”的对比,使学生进一步深刻理解中国梦的内涵。辅以最新时事视频和中英对照素材,引导学生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强化正向在当前新冠疫情的背景下,可开展新冠肺炎相关的主题教学。如以 WHO 官方发布的新冠肺炎视频为教学素材,以问题为驱动,鼓励学生用所学的语言知识描述当前疫情现状和变化。同时以丰富素材提炼出共性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辨析国外媒体观点,培养批判性思维。

四、结语

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作为我国高等学校开设课程中量大面广的通识必修课的大学英语课程,需自觉承担起立德树人的使命任务,践行“外语教学+课程思政”。通过开展习近平总书记“讲好中国故事”思想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探索实践,丰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内容,研究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在立德树人方面的时代价值,培养学生通过大学英语课堂建立“四个自信”。通过混合式教学等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导向,树立文化自信,弘扬我国优秀传

统文化,将“讲好中国故事”相关的课程思政元素无缝对接于大学英语在线教学中,实现“云端”化的外语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 夏文红.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使命担当[J].人民论坛,2019,( 20) : 108-109.

[2] 崔戈.大思政格局下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 7) : 138-140.

[3] 蔡基刚.课程思政与立德树人内涵探索———以大学英语课程为例[J]. 外 语 电 化 教 学,2021,( 3) : 52 - 57+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