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规划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20
/ 2

生态旅游规划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许丽君 

西北综合勘察设计研究院  陕西西安 710014

摘要:如今人们逐渐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旅游方式逐渐发生改变。旅游业也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传统旅游业逐步向生态旅游方向改进。本文围绕生态旅游规划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展开研究,阐述生态旅游规划内涵,针对生态旅游规划与旅游业在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基于实践层面提出建设策略,以期促进中国生态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助力。

关键词:生态旅游规划;可持续发展;策略

1引言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已不再局限于城市生活的喧嚣,而是向往返璞归真的大自然,原生态的自然景观充实了旅游者的精神生活。而旅游者的递增给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诸多问题,本文将对此产生的一系列问题进行简要分析探讨。

2生态旅游规划的基本概述

2.1生态旅游内涵

生态旅游是一种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旅游经济模式,将自然环境与区域内的人文历史和科技充分融合,创造出能够满足现代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需求的旅游产品。生态旅游经济发展是一个多样化资源高度融合与创造过程,将撬动并联合更多相关产业融合性发展,进一步延长并拓宽旅游产业链,形成强大的旅游业产业集群,促进地方生态旅游的整体发展。在林业经济发展中,正因为融入生态旅游经济的模式,使地方经济增长从传统的“砍树”模式转变为现代的“看树”模式,从传统的“卖木材”模式转变为新时代的“卖景观”模式,将传统“林业产品运出去”模式转变成“把城镇居民吸引来”的模式。这是一种经济结构的根本性转变,森林生态旅游经济重新整合林业、果业、木材加工以及林下经济发展的完整产业链,成为撬动庞大林业资源整合的新支点。

2.2生态旅游规划内涵

生态旅游规划是由生态旅游提出而产生的一种研究理论,是在对生态旅游综合情况展开调研的基础上,对一定区域范围或者一段时期内的生态旅游发展活动进行科学的策划布局,有效保证生态旅游经济的发展能够有序开展,确保生态旅游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应用,进而实现旅游产业结构上的合理性,促进相关产业及行业的融合与发展,最终能够促进生态旅游业实现可持续性健康发展的目标。

在规划过程中,由于研究侧重点不同,类别划分的具体方法也存在较大差异。如按照规划研究范围和层次划分,主要分为“区域生态旅游规划”、“生态旅游区规划”以及“景点规划”。如果按照旅游规划的内容性质划分,可划分为“生态旅游发展战略规划”和“生态旅游规划设计”。而如果按照对象来划分,则包括自然保护区、农业、森林、乡村以及海滨生态旅游规划等。

3实现生态旅游规划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具体策略

3.1树立旅游经济发展的全局意识并积极推进生态旅游规划

在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应当重视生态旅游规划,树立资源保护优先的基本原则。在积极促进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同时,构建生态旅游资源可持续增长的新型发展模式。为了实现更好的生态资源开发,应当采取科学的规划措施,探索如何将生态资源的优势真正转化成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首先,要做到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生态资源规划立足于区域内生态经济资源的特色,包括自然地理环境、旅游发展的实际需求以及区域内经济发展的战略性目标等,进而确定旅游经济发展的重点区域和重点规划路线,避免出现过度开发和盲目开发的情况,导致对植物生态系统的破坏。在此过程中,应当做到有步骤、有重点、有节制的开发,积极做到地理优势与资源优势的充分结合,在不破坏整体生态环境和条件的基础上,依托于生态资源的优势建设旅游中心区域,推出特色项目,打造出区域旅游经济的特色化。同时,积极号召社会参与,共谋发展。在生态旅游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应当调动区域内公众的参与积极性,实现责任分担和成果共享,使每一个居民都能成为生态旅游经济发展的参与者,为旅游经济的发展贡献才华。进一步增强参与者的归属感,增强区域凝聚力,形成良好的共建共享氛围,另外,积极促进资源整合,促进合作。生态旅游经济的发展需要整合丰富的资源,但在许多旅游区由于地理位置分布分散,则会导致旅游者出现额外的消费,也会影响旅游者的体验。为此,应当进一步整合区域资源,在全域旅游的指导下,以发展的眼光进行区域旅游经济的定位与发展,构建大旅游的发展思路,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

3.2构建全方位的资源监督管理制度且持续增强

对生态资源的保护生态旅游资源的积累将经历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有可能涉及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应当把资源的保护作为重点观念,通过多样化的方式渗透到生态旅游经济发展的各方利益相关者,使所有人都能够充分明确对生态资源进行保护的重要性,积极开展生态资源的保护和教育工作,树立起全局意识和资源保护的意识,才能为生态旅游经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还应当构建全方位的生态旅游资源监督制度。导致生态旅游资源受到破坏的因素较多,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例如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应用、旅游者进入景区内带来的大量生活垃圾和环境污染等。而生态资源一旦受到破坏,难以在短期内实现修复和完善。为此,应当从两个方面加强生态旅游资源的监督管理。除了应当号召地方相关部门以及新闻媒体、学术团体和行业协会共同担负起监督的职能以外,还应当采取更科学的监督方式与手段。例如,采用遥感信息系统加强对生态旅游区域资源的监督,采用全球定位系统、虚拟技术以及信息网络技术等对资源实现动态监督。这是一项长期的行为,需要设立专职部门和人员负责,加强动态性监管,确保生态旅游资源稳定发展,构建良好的旅游生态环境。

3.3积极推进市场化运作模式并且强化生态旅游品牌营销和管理

在生态旅游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应当基于实际构建市场化的创新旅游体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价值,加强社会联合与协作,不断壮大旅游产业。在此基础上,增强市场营销的辅助手段,积极开展生态旅游的品牌化管理,将生态旅游作为地方旅游产业的营销重点。根据不同区域的特色,确定差异化的定位与特点,进而使旅游者产生更愉悦的感受和体验。为此,应当引进具有现代管理理念和营销理念的品牌管理专业人才,促进旅游经济品牌稳步推进。与此同时,根据生态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调整品牌营销的策略和方法,有效避免出现重复建设和审美疲劳的问题,塑造起景区的独特性和唯一性,将更有助于旅游产品的市场细分与定位。另外,在新的形势下,信息化自媒体新媒体成为营销的重要手段,还应当积极采用新媒体,吸引更多潜在的旅游者走进景区。

参考文献

[1]李敏, 喻晓玲. 新疆巴州湿地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研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0(2):4.

[2] 张淑霞, 孙云霞. 森林旅游与林业工程建设研究[J]. 农业科学, 2021, 3(6):7-9.

[3] 夏金, 曹保荣. 生态环境保护视域下乡村旅游发展新路径研究[J].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20, 45(10):5.

[4] 周晓波. 生态文化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 新丝路, 2021, 000(006):P.1-1.

[5] 余侃华, 任梅梅, 武联. "旅游+"视角下县域村庄融合发展机制解析及规划应对研究——以西安市阎良区为例[J]. 生态经济, 2020(3):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