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鉴赏与创造力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20
/ 2

审美鉴赏与创造力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探究

周慧慧

东台创新高级中学 224200

摘要:在当前新课程标准不断变革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不仅需要认真落实语文要素,同时还需要注重对学生核心培养,其中涵盖“语言构建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维度的内容。而文言文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精华,其中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文言文教学中逐渐培养并增强学生的审美鉴赏以及创造力,将成为增强学生人文素养的必要前提。本文将对审美鉴赏与创造力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路径进行探究。

关键词:审美鉴赏;创造力;核心素养;高中语文;文言文

引言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高中语文核心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文言文中的对仗句式、倒装句以及词汇运用等都呈现相应的美感,引导学生从文言文的内容理解以及学习中感知文言文的独特魅力,将能够更好地深入感知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进而为激发学生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积极性提供必要前提。以下将对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路径进行探究:

一、品味语言,培养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

中学语文新课标提出:“审美教育具有促进人的知觉意识的全面发展,要善于发掘美、追求美、创造美。[1]”中学的文言文都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经典之作,不管是在语言上,还是在句法上,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鉴赏力,首先要从语言的鉴赏入手,以文字为桥梁,细细品味,含英咀华,感受作者的丰富的思想感情,感受作者的高雅,自觉地培养自身审美意识与能力。如欣赏《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作者以落霞、孤鹜、秋水和长天四个景象勾勒出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用生动的文字描绘了一副动人心魄的画面,作者的心情愉悦而明朗,对大自然的和谐之美,不知不觉间就流淌了出来。又如学习《归去来兮辞》,笔者让学生讨论、交流最喜欢的词句,并说明理由。有的学生说最喜欢“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他注意到,陶渊明写下这首诗的时候,正值初冬,别的草木早已枯萎,而松柏却是常青藤,菊花盛开。而松柏、菊花则是作者高尚品格的象征:松柏笔直代表着诗人的刚正不阿;菊花,在严寒中盛开,代表着诗人的坚韧。很明显,学生们的理解是以欣赏语言为基础的,这不仅增强了其对陶渊明的了解,也使其对作品的内涵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进一步优化提升学生整体的审美鉴赏能力。

二、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学会创造美

在当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运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进行文本展示,可以使文言文的意义更加生动、形象化。比如《荆轲刺秦王》,老师首先播放一段动画短片,让学生理解这篇短文是什么,然后让学生把短文中的内容复述出来,然后把其中的一些晦涩难懂的词语解释出来。比如“旦暮”、“穷困”等字词,把读音和释义分开讲解,融入文章中的含义,由此使得学生能够在逐步解析的情况下逐渐创设出基本的历史情境,进而为发现美、创造美提供必要前提。再比如,读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固然为王安石所提出的“尽吾志也而不能至,可以无悔”而感动,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了一个题目:“如果你就是文中那个‘怠而欲出者’,你将如何书写自己的人生?”而后学生便可以充分发挥自主创造力,制定自我的人生规划。有的说,人有人说,一个人的一生,可能会因为外在的因素而改变;有人说,一个人的主观努力固然重要,但也要分析客观情况,不能鲁莽行事;有人说,一个人要有一个好的计划实际上就已经成功了一半。通过学生自主感悟,自主构思的过程,实际上将能够将文本读“活”,学生由此使得学生在创造美的同时,也获得了阅读的快感[2]

三、深入朗读,在句式中感知美

在高中文言文的学习中,其实是要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理解力,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主动激发学生的“动手”意识,从而保证文言文的教学效果。在文言文教学实践中,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引导学生根据教材内容积极开展课外阅读;二是以文言文为载体,通过组织活动引导学生使用文言文进行交际,从而使高中生更好地感受到文言文的魅力。通过课外阅读,可以更多地了解文言文实词、虚词、句型,从而提高学生对文言文句型词汇的理解。

例如,学习完欧阳修的《伶官传序》以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新五代史》的课外书籍,而在学习状语后置等内容时,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适量适度典型的现代汉语,促使学生在将现代汉语翻译为文言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语言的领悟能力,同时能够更加灵活地对文言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感知和运用。如让学生将“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翻译成文言文,学生会发现与之对应的文言代词,而与之对应的动词则是根据文言句的特点,设置相应的宾语、数语。经过探究,他们最终将歌词翻译成了:余(吾)拾钱一枚(文)于路旁。学生在探究中达成共识,“我”在文言文中可以翻译成“余”,也可以翻译成“吾”;由于古人一般不用“捡”,因为有“路不拾遗”“拾金不昧”“俯拾皆是”等成语,所以可以用“拾”翻译“捡”;同时,古人将修饰中心语的数量短语放在后面,要译成“钱一枚”:“于路旁"要放在动词的后边,这是文言文表达的语法规则,而通过这种转换的方式也能够使得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提升,进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3]

四、强化日常阅读积累,感知文言文之美感

(一)通过阅读和背诵培养语感

文言文与现代汉语在词汇、语法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别,而文言文又有自身的严格的词法体系,这就使得目前的高中生学习文言文的困难主要表现在对文言文的认识和掌握。然而,对于高中生来说,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通过阅读和朗读消除学生对语法的障碍。因此,新课标提出中学文言文教学的基本要义,首先要强化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并培养其阅读语感,从而使其更好地感知文言文的整体美感。

除此之外,在学习相关的文言文时,还要进行理性的思考与研究,在了解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中华人文精神的基础上,加强对文言文的阅读,同时要多读一些古书,注意选择科学合理的译本,由此使得学生能够在言语转化过程中感知古文之美。

(二)重视文言文知识的积累

通过对高中语文文言文的阅读和背诵,可以获得大量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以及中华传统文化知识。《新课标》不但为普通中学文言文教学提供明确的目标,而且在实践中也对文言文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其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因此,在新时期的教育大背景下,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需要深入推进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特别是有关基础课程的教学,既要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又要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除了教材之外的文言文学习,将能够使学生的文言文认知理解能力得以更大程度的提升,并使其在语法句式积累的基础上理解文本大义,进而感知文言文之美。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标背景下,强化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核心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期间具有优秀中华文化内涵的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以及创造力,将能够更好地使其感知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进而为培养其人文素养提供必要保障。本文主要从审美鉴赏能力培养的角度出发对高中文言文的教学策略进行探究。

参考文献

[1]左延慧.基于语文核心素养建构高中文言文教学高效课堂[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7,33(01):80-84.

[2]郑光环.核心素养下打造高中文言文高效课堂[J].汉字文化,2017(09):41-42.

[3]黄蔚玲.论高中文言文教学中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策略——以《东海之大乐(秋水)》教学为例[J].教育观察,2021,10(11):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