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培养幼儿看图说话兴趣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20
/ 2

幼儿教育培养幼儿看图说话兴趣研究

齐红满

河北保定蠡县辛兴镇中心幼儿园  071400

摘要:看图说话教学实质上就是对某个静止的画面加以想象,将其还原成生活中一个完整、生动的片断。简而言之,就是让静止的画面“动”起来,主要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提升其思维能力。

关键词:幼儿教育;幼儿看图说话;兴趣培养;

引言

《纲要》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纲要》中明确把幼儿早期阅读纳入了语言教育目标体系,提出要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前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书写技能。借助绘本看图说话是幼儿园中提高幼儿讲述能力的基本形式和重要手段,它和儿歌、故事一样是提升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有效方式,提升幼儿看图说话能力的同时能促进幼儿的观察、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

一、幼儿教育培养幼儿看图说话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一,部分教师在看图说话教学环节中习惯沿用固定的模板教学法,过于重视“标准答案”,削弱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第二,教师没有充分意识到看图说话教学板块的重要性,一带而过的教学设计无法充分体现看图说话教学的价值和重要性;第三,幼儿本身不具备高水平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细心观察能力,需要教师耐心地引导,但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难以提供给幼儿足够的思考、练习空间,进而难以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第四,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无法激发幼儿的兴趣,幼儿缺乏自由表达和思索的空间,对幼儿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升极其不利。

二、幼儿教育培养幼儿看图说话兴趣的实施路径

(一)掌握观察技巧

看图讲述中,教师指导幼儿观察画面时可以抓住不同图片的特点,运用不同的观察方法,如顺序观察、先局部再整体、先整体再局部、对比观察等,帮助幼儿理清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等,从而使幼儿的看图讲述条理清晰、结构完整、内容丰富。1.顺序观察对于单幅图片,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按照从上到下或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观察,帮助幼儿全面、细致地了解图片内容。在小班《谁吵醒了小弟弟》看图讲述中,教师引导幼儿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观察,全面把握图片信息。幼儿按照“小弟弟醒了—姐姐画画—小狗在外面叫—钟表在滴滴答答走动”的观察顺序,依次讲述图片中的人物、他们在做的事情以及谁吵醒了小弟弟,从而学习并掌握有序观察和条理讲述的方法。2.先整体再局部针对图片内容朴实、情节平淡、前后图片之间逻辑性不强的看图讲述,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先整体观察,初步感知理解图片后,再逐幅仔细观察讲述。中班看图讲述《共伞》中,小丽撑着雨伞往家走,看到小刚没有伞,就喊小刚一起伞下避雨;路过幼儿园,两人看到一个小弟弟用手捂着头等妈妈来接,就走过去由小刚背着小弟弟,小丽撑着伞,一起把小弟弟送到了妈妈身边。故事共四幅图,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故事主题集中而又明确。对于这一类的故事,教师采用让幼儿先整体再局部观察的方法可以产生较好的效果。

(二)提升幼儿的看图说话能力

幼儿在看图说话环节从图中获取信息,将其整理、归纳后以口头讲述的方式来表达看到的内容。低年级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联想思维能力不足,往往只会笼统地观察图画内容,需要教师在强化幼儿看图说话能力的基础上提升幼儿的思维能力,进而让幼儿跟随教师的引导有顺序地观察图画,这样才能在组织语言时更有逻辑性,从而清晰、准确地用语言表达出图片呈现的内容。教师在指导幼儿看图说话的过程中,要先带领幼儿准确地判断出画面方位与主要内容之间的关系,从多个角度去分析、讲解,如由点到面、从人到物、由远及近、从整体到局部等,并沿用这些视角和原则进行讲解,使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观察和表达习惯。此外,针对低年级幼儿词汇储备量不足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提供一些相关的连接词给学生,助力幼儿完成表述。

(三)教师适度干预

教师要明确自己教育者的身份,在语言教学活动中与幼儿平等地交流,但这不意味着教师丧失了对绘本阅读活动的引领作用。教师要积极利用绘本材料和创设的情境来设计活动课程,要通过自己的课程设计帮助幼儿理解绘本内容,将绘本的图画与所配文字联系起来。在帮助幼儿理解内容的同时,教师要确保自己能够有效引导幼儿进行深入思考以及大胆表达自己想法。但是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也要掌握好尺度,将干预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内,不要将幼儿园语言教育变成填鸭式教学,这就违背了学前阶段教育的初衷。教师可以多展开一些开放式的问答活动,以促使幼儿思维活跃、语言能力得到发展。

(四)注重对绘本内容的删减与改写

教师在选材结束后要重视对其中内容的删减与改写。绘本的内容通常比较丰富,在一节语言课程中,想要实现对所有内容的精读精讲对教师而言比较困难,对幼儿来说,也有一定的难度与挑战性。教师需要对本节课程的目标进行评估,选取具有针对性的重要内容与情节,同时依据教学课程的具体需要,对绘本的内容进行删减,留取适宜内容进行分析,并开展语言活动。

(五)多种组织形式相结合,帮助幼儿逐步理解、讲述

《纲要》指出:要灵活运用集体、小组、个别活动等形式。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应用单一的活动形式或多种活动形式相结合,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绘本内容,并进行讲述。第一,教师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发挥幼儿主动性。教师可以开展个别活动,让幼儿用图画的方法记录周围发生的有趣的事,鼓励幼儿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图画,说一说在这图画里自己所看到的和所理解的,再通过教师的相关指导,逐步锻炼幼儿的读图与语言表达能力。个别活动有利于教师发现幼儿个体存在的问题,进而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有助于幼儿理解和讲述能力的发展,但由于幼儿较多,因此教师能给予幼儿个体的时间不多,无法更深入地带领幼儿掌握绘本内容。第二,利用集体教学有效帮助幼儿观察、理解图片内容,结合绘本内容,循序渐进地培育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例如,以《小老鼠学画画》绘本开展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将“一只拿着一支画笔的可爱小老鼠图片”呈现在幼儿面前,引导幼儿说说:“小老鼠想干什么?”幼儿会说:“它正准备画画呢。”“画画时要用到什么呀?”幼儿回答:“颜料。”“那让我们一起随着小老鼠区分不同颜色的颜料吧。”……由此引导他们认识颜色以及让他们了解日常生活中香蕉、玫瑰花、橘子等的颜色。当他们对颜色掌握得差不多之后,继而引导他们将不同颜色的颜料混合起来,生成许多新的颜色,使他们认知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渐进式提升。

(六)思维导图支架

对幼儿来说,讲述之前凭空对讲述内容和顺序在大脑中进行独立构思是难度非常大的。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把杂乱的信息有条理地用网络图的形式呈现出来。在看图讲述《游乐场的故事》中,教师引导幼儿将观察的图片内容结合自己在游乐园的体验绘制成思维导图。幼儿在用不同颜色的线条和图画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不仅把游乐场里的活动画了出来,而且还联想出是怎样玩、发生了什么好玩的事情等。

结束语

在幼儿语言教学中应用绘本具有十分显著的价值和优势,这样做不仅有助于提升幼儿的思维能力,还有利于激发幼儿的表达兴趣。在开展幼儿看图说话教学时,教师仍需不断探索、完善应用绘本的方式、方法,解决以往应用绘本时出现的问题,并借助趣味化、实践化的绘本教学为幼儿创造出更良好的学习环境,推动幼儿思维、语言能力的发展,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韩铭.整合让绘本阅读步入“快车道”[J].山西教育,2016(03):53-54.

[2]王娟,李维,王维宇.故事诱发方式对4~6岁儿童故事复述的影响[J].学前教育研究,2016(10):47-56.

[3]李琳.学前儿童语言叙事能力的宏观结构研究[J].家教世界,2012(6):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