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创新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20
/ 2

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创新研究

卢诗强

莱芜职业技术学院 山东省 271100

摘要:工学合作模式是我国近年来大力推广的,一种适应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既是对高校生专业技能的深化培训,也对学生的思想意识产生了一定影响。探讨高职院校在工学合作教育背景下,开展思政教育,要积极借助现实因素,有利因素来促进思政教育的创新改进,增强其实效,促进我国高校思政教育迈向和谐先进的新方向。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学结合

引言:

“工学结合”是我国目前正在大力推动的一种先进职业教育模式,但要使其在高等职业学校中得到充分发挥和应用,就需要逐步探索,并在探索过程中不断对其进行相应的改进,以使其与主流教育体系相互融合,协调发展。在此基础上,如何有效地借助工学结合的思维来开展思政教育,化解教学矛盾,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工学结合模式与传统思政教育的差异

一般来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都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来进行的,老师们会按照课本上的内容,给他们灌输思想。在课堂上,老师是核心。课后则利用课外文化活动来进行教育补充,是目前大部分高等职业院校普遍采用的传统教学方式。但是这样的教学模式最大的弊端是脱离于学生需求,所以效果不甚理想。

近年来,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工学结合”模式的不断推进,学校专业教学、思政教育方面也开始出现了一些问题和矛盾。原本学校教育目的很简单,就是让学生们掌握一种专业技能。但是教学过程却过于偏向理论化,导致教学内容与企业岗位要求不匹配。学生理论化知识太多,导致眼高手低,不懂企业文化,没有敬业精神。这种状况影响了学生就业心态。

而通过“工学结合”的教育方式,使单纯的学生向社会发展的需要转化,使之从单一校园环境到一个复杂行业环境的认识转变。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们可以逐步了解到社会环境、市场行业的真实情况,同时还能切实的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有利于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后更快地适应新环境、新生活。削弱学校到社会转换过程中的迷茫期。可以说“工学结合”的模式可以引导国内职业教育的新方向、新价值取向[1]。可以打破传统的教学思维,让教学环境和内容突破学校思维的局限性,让思政教育更具有开放性、实践性,思政教育内容更加贴合于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想法,也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纳,进而提升思政教学的效果。因此高职院校方面要积极顺应时代变化,借助工学结合的理念模式来不断革新思政教育方法和内容。

二、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院校在思政工作上的创新研究

“工学结合”模式的突破,是经过实践而形成的一种全新的思政和实践方式。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由教室到企业,学生身份发生了变化,从而引起他们在思想观念上的转变。因此,在新的观念问题产生的同时,学校方面也必须在思政教学方面进行改革,以适应新要求。

(一)把握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思政教育新特征

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们有了更多的机会直接走进企业,参与到实践中来,而学生们的思想教育也就不一样了,脱离了原本的框架和束缚。传统的课本教材、宿舍、课堂活动等内容,都出现了新的特点,呈现了多元化、实践化特点。这就要求学校的思政教师们抓住新特点,建立起新思政教育理念。

首先,思政教育要从传统模式和内容中延伸出去,向工作岗位、法律规范、协作精神等方面延伸[2]。将思政教育融入到学生实际的日常工作、生活、人际关系等问题中。在教学内容上追求“新”。从现实要求和今后发展的角度,从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和学生的成长需求出发,高校思政教育亟待改革。教师应灵活运用教材,结合学生实情、教学要求,整合化一。同时,要做到“贴近学生与生活实际”。课堂上将生动的案例引入教室,在挑选个案时,最好遵循新颖有趣、有说服力的,可以来自校园附近、社会热点话题等。通过摆事实,举数据,看变化,谈感受,让课堂上的知识更加鲜活。思政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专业特长,开展具有特色的学习活动,营造生动、高效的课堂氛围,充分发挥思政教学的优势。

21世纪,知识积累更迭将更加迅速,如果只靠死记硬背显然不能顺应时代发展要求。需要整合、应用和创新资料,唯有善于学习的人才不会被淘汰。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网络、图书馆、企业、社区等多种形式,积极拓展学生的学习领域。所以,要转变以往以书为基础的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必须与社会密切联系。把理论和社会现象联系在一起。在教学中,除了要对知识点进行细致的讲解,在新知识的同时,也要对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总结,并对其在社会实践中所起到的作用进行分析。只有如此,学生的思政思想才能不是空洞、不盲目,并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二)逐步实现从理论灌输到职业化的思政教育

“工学结合”是一种以服务学生发展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所以,在“工学结合”的基础上,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从传统的教学方法转向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同时,要革新传统以教师为中心,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基础,通过简单的理论灌输来达到思想教育目标的模式。在学生参加企业实习期间,企业技术人员、教师应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技能操作等方面的教育,逐步形成学生爱岗敬业的品德;培养高职学生在艰苦的基层工作环境中刻苦学习的精神。通过与实践结合的思政教育,让初出茅庐的学生进一步了解行业境况和社会生态,让他们完成“社会人”的转化,逐步增强他们的环境适应性。

将工学模式下的思政教育内化为实际行动,应重视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实践能力。在教学方法上,要做到“动”。老师的教学交流要与同学产生共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通过设置现实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用社会需求的标准来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要求,让他们自己明白自己为何要学习?怎么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有些老师觉得学生听课热情不高,而有的同学则认为这种课程枯燥乏味。但是实际上,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广泛,形式灵活,最容易讲出生动有趣的内容,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介绍社会上的热点话题,来拉近和学生的关系,寻找共同的语言,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师要善于调动课堂氛围,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感染力,使课堂教学真正走进学生心中,提高教学效果、说服力、感染力。在进入实习的过程中,他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思政教育就应该结合学生出现的思想、实践、人际交往等困惑和问题来开展,帮助他们找到问题症结所在。并指导解决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三)在工学结合模式中充分发挥思政教育多元化功能

在“工业融合”的思政教学模式中,教学模式不能过于局限。而要从单一的教学方式走向多元化,从“教育”走向“服务”[3]。也就是说,要把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形式向学生的职业发展、引导学生的就业方向转变。运用现代科技对学生进行教学,使教学更具实用性。转变教学方法,让学生更接近生活实际,更接近社会,目前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很突出,所以在学生找工作的同时,也要参与到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引导中来。

充分利用企业、学校、社会等多种教育主体的职能优势,使企业、社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另外,这也是我们在思政课教学上的一个新的尝试。在学生进入公司以后,公司对学生的思想认知,也要承担起一定社会教育引导责任,因此,无论是公司的经理,还是技术骨干,生产线工人,都可以一定程度上承担起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成为思政教育的主体。当然,这种教学模式还需要借助校企结合模式的深入发展。

(四)用实践教学,引导学生走入社会

通过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更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尽早地接触到社会环境、企业环境,同时也能了解到相关行业尖端、主流的机械设备。可以在学校与社会的转折过程中,尽早地了解生产技术、行业发展趋势,掌握最新的专业知识,从而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加速他们融入社会的步伐。不至于让学生毕业之后就陷入迷茫和失业的状态,帮助学生尽早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完善心理认知和学习状态。

但是,目前许多思政教师却是一头雾水,觉得思政课程和其他专业不一样,其他专业学科可以讨论物流、设计产品等。而思政教学内容不容易和企业、实践工作相互联系。其实本文的观点正好相反,思政课与企业的联系,可以比其他专业学科联系得更紧密,因为在各个专业的课程中,我们都能主动地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有利的环境,让思政内容融合到行业企业当中。

很多时候,学校和教师们对于实践性、专业性教学的内涵认识,都十分重视技能方面的“硬性练习”,也就是考验和督促学生加强实际操作能力训练。目前,实践教学的内容既有“硬实践”,也会有“软实践”。也就是“运用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技能,帮助学生积累实践经验”等。与硬性实践相比,它更注重学生的“思维”和感受等方面的主观情感训练,注重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运用。例如,企业文化在培养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方面,也会起到一定作用。公司方面,可以将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责任意识等多项软性指标作为观察的内容,通过引导和发展,这些企业文化将会对学生的成长发展带来深远影响。此外,高校思政也要思考和创新其独特优势,在实践教学上,我们实行了“集中”和“分散”的模式。“集中”的模式就是老师组织同学去参观了解,可以去企业、博物馆、农村等区域学习了解思想文化、体验实践生活;“分散”的模式,就是让学生们自己去进行社会调查,或者参与社区、公益活动等,思政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并对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做到知行合一。

结论

高职院校在产学合作办学背景下,要不断适应新形势,不断吸取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经验。高职院校的产学合作教育是高等职业院校的一次重要改革,其改革的成败,与这种模式下的思政教育也有一定关系。所以要充分吸纳和挖掘企业优秀文化,抓住机遇,把思想性、教育性和多样性结合起来,在理念、内容和方法上进行前瞻性地探索,化抽象为具体,提升思政教育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 邓婷婷.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 南方论刊, 2020(7):3.

[2] 谭雯. 基于就业导向工学结合:高职思政课教学新模式[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1, 20(22):2.

[3] 刘冬焱. 关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分析[J]. 山西青年, 202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