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生课堂阅读能力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20
/ 2

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生课堂阅读能力的培养

张春雨

安徽省含山县小学教师进修学校  238100

摘要:小学语文阅读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其中课堂中的限时训练相对于课后作业对学生有更强的约束力和价值,也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但对于小学生而言,大部分同学缺少一定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所以如何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阅读并且能够切实提升阅读能力,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难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有效引导;策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阅读能力的培养无疑是重中之重,但阅读对于小学生来说,缺乏了一定的趣味性,面对密密麻麻的文字,学生们产生的情绪大多是逃避和厌倦,这也给老师们的工作加大难度,同时,如何能够用适当的方法,让学生们潜移默化的接收老师给予的信号,也正考验一名教师的教学能力,对于小学教育来说是里程碑式的重任。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课堂阅读能力的问题

1.1学生缺乏积极主动性

在目前这个教育阶段下,多数学生对阅读缺乏积极性,甚至一提到书本就产生了逃避的心态。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在当下这个应试教育盛行的年代,阅读更多作为一种应付考试的工具,老师们更多注重的是文章的内容分析与结构解析,以达到在考试中获得高分的需求,从而忽视了对学生们阅读兴趣的培养,学生从心理上默认了阅读只是一个用来得分的工具,而不是由内而外产生对于文章的好奇和追问。

二是如今信息发展迅速,人们可以从各个方面获取想知道的讯息,电子化阅读的发展也让传统书本逐渐褪去了市场,色彩多样、种类各式的快餐式图书琳琅满目,能吸引学生注目的多是只注重表面光彩、内容寡淡的浅显化书本,而真正能够带给学生思想上的提升的经典书籍正在被边界化,也越来越少有学生能够突破信息茧房的包围,去寻找真正对自己有益的图书。

1.2学生没有有效的引导及方法

对于成人来说,都很难做到完全自制的阅读,那么对于尚未拥有一定自律能力的小学生来说更是难度加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多是把阅读作为一项任务在完成,而如果老师也正好将阅读作为一项任务颁布,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定向思维,认为完成阅读就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完全没有用心理解文章。同时,阅读不仅仅是一项纸上作业,更是需要学生读写结合,而读书也可分为略读、精读、品读等方法,在读书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将自己代入文章中的各个人物,体味人物的身世和心理,从而产生一定的共情,长此以往的培养学生阅读的欣赏能力与兴趣,这需要老师细心的引导与教学。而在现实中,很少有老师愿意在课堂中花时间让学生细细品读文章,多数时候只是简单略读,就急着讲解文章内容,但细细品读并不意味着浪费很多时间,老师在学生阅读过程中应该有针对性的限时训练,从而提升学生阅读的速度,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1.3学生缺乏有效的课内外阅读结合

首先学生在课堂中阅读到的文章必然是有限的,同时教科书上的文章多数意味深远但缺乏一定的趣味性,让学生难以产生兴趣,如果仅仅只是在上课过程中阅读,而不作任何课外补充,那么就会出现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内容脱节的情况,多数教师的思维还停留在课外阅读只是对于课内阅读的补充,是为课内阅读提供帮助的而不是课内课外相辅相成这个层面上,无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其二,学生的课外阅读选择也大有讲究,武侠、影视等各种猎奇的书本冲击着学生的阅读兴趣,若没有外界的引导,多数学生都会选择内容浅显、立意不深的书,而家长也未能够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

其三,从目前国内教育形式入手,课业带给学生的压力日渐增加,在“内卷”严峻的社会当下,不少学生从幼儿起就没有了童年,取而代之的是数不尽的课外培训班和兴趣班,家长在注重培养孩子多方面发展的同时,剥夺了孩子自由支配课余时间的权利,从而导致学生课外负担过重,丧失了课外阅读的可能。

二.提高小学生语文课堂阅读能力的方法

2.1提高学生兴趣及积极主动性

常言:“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自然就会愿意静下心阅读。

方法一:采用思维导图模式。仅仅以文字的方式展现一篇文章,不仅阅读量很大,而且容易令学生感到疲劳,从而懈怠。运用思维导图的模式,将枯燥的文字以简单的方式转化为图片,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文章内容和结构,在观赏彩色图片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对文章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同,小学生正处于创造力和好奇心蓬勃的阶段,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思维导图,不仅能够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组织力,同时也锻炼了对文章结构拆解的能力,有效的转化了传统的阅读方法,满足了学生的成就感。

方法二:分组讨论。课堂上老师的提问,学生经常会因为害怕回答错误而不敢举手,从而错失了锻炼自己的机会。将班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一起讨论,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内发表自己的看法,聆听各个同学的不同意见,最后选出代表回答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避免了只有个别同学思考的情况,同时没有了老师的干涉,学生交流会更加大胆和有激情,课堂参与度也会大大提升。

2.2增强学生的词句训练

词和句子是组成一篇文章的基本要素,只有弄懂了词语和句子的含义,才能读懂整篇文章。在没有受过训练的情况下,学生阅读通常是将文章分散性阅读,没有任何章法,而一篇文章则应该是由各种不同类型的句子构成,教师应该深入文章本身,抓住其中的词句重点,为学生之后的阅读打下基础。

首先,课前预习。在学习一篇文章之前,先通读文章,然后翻阅字典查询不认识的生词和生字,并标注在课本上。在上课时,老师可以抽查学生,不过关的课后将词语的意思抄在课本上。

其次,课堂自学。在正式开始讲解前,老师可以让学生通读文章后,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写出理由,或者找出一句不能理解的句子,提出问题,将自己的理解与老师的讲解进行对比,找出差异所在并及时提问。

最后,课后练习。老师可以在课本上寻找一句适合仿写的句子,将仿照句子练习作为课后作业布置给学生,加深学生对这一句子所采用的修辞等手法的印象

2.3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

课内学习时间有限,提高阅读能力更重要的是课内课外相结合。

首先,课外阅读不拘泥于书本。一些益智类的小故事、动画节目,在丰富有趣的基础上,能潜移默化带给孩子们思想上的升华,家长可以适当挑选有益的电视节目给孩子观看,睡觉之前可以阅读一些有趣的寓言故事,让孩子明白其中道理并加以运用。啊啊啊啊啊

其次,课外阅读并不需要只将范围局限在一间书房内。读与说相互结合,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龄人之间可以互相交换阅读书目,向对方讲述自己所看的书里的内容以及有趣的点,把自己最擅长的故事讲给别人听,还可以将自己读完书后的感受写下来,增强记忆。

最后,营造浓厚的家庭阅读氛围。家庭教育不可或缺,喜欢阅读的家庭更会培养出一个喜欢阅读的孩子。所以在做好学校阅读功课的基础上,也要重视亲子阅读。在放假时间里,抽出两个小时,全家人一起看书,让孩子时刻处于书香氛围之中。啊啊啊啊啊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任重而道远,需要老师、学生、家长三方齐头并进。阅读能力的提升并不是一朝一夕的成功,而是需要不断的打磨与配合。阅读是贯穿一个人一生的必经之路,需得从小学开始重视,为将来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墨.思维导图助力小学语文阅读教与学[J].中华少年,2019:29-29.

【2】邹青海.让小组合作成为小学语文课堂靓丽的风景[J].东西南北:教育,2019:364-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