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规划的城市生态网络体系构建思考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20
/ 2

国土空间规划的城市生态网络体系构建思考分析

雷后菊

新疆启信亿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城市生态网络体系构建中要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坚持循序渐进的方式,避免急功近利。在构建生态网络体系中工作人员要对各个方面的资源进行考虑分析,加强各项影响因素的考虑,同时加大环境的保护力度。国土空间规划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就是城市生态网络,所以在进行国土空间规划设计中,要统筹规划,综合性、全面性地分析不同层次的规划方式,将城乡之间的差距尽可能地缩小,将城市生态网络的建设质量提高。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城市生态网络体系;构建思考

引言

在构建城市生态网络体系中,要充分考虑居住环境和城市生态环境,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政府各个层级的国土空间规划任务,将各个层级生态网络构建目标明确,同时有机整合所有区域内的生态环境,将城市生态网络系统性提高。

1国土空间规划概述

国土空间规划是对一定区域内的国土空间进行开发保护,并且在时间和空间上对国土空间进行安排。国土空间规划可以说是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空间蓝图,也是各种开发、保护、建设活动实施的基础依据。国土空间规划包括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以及相关专项规划,由国家和省市相关部门编制相应的总体规划,各地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编制详细规划,相关专项规划则体现在特定区域和特定领域,是针对空间开发、保护、利用而做出的专门安排。我国对于国土空间规划非常重视,在相关政策法规中,对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目标进行了明确,强调到2020年,构建完善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基本完成市县以上各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形成全国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图”系统;到2025年,将建全国土空间规划法规政策和技术标准体系,实施国土空间监测预警以及绩效考核机制,逐步形成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以统一用途管制为手段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机制;到2035年,提升国土空间治理体系的治理能力,形成稳定、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国土空间格局。

2国土空间分类体系存在的问题

2.1分类体系多标并行,衔接不畅

各部门为满足工作需要,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衍生出多元化的分类体系,对同一地表实体在数据采集、名称内涵、空间边界、权属划定等方面均存在严重分歧与不匹配现象,致使各类空间规划在用地分类上出现衔接不顺畅的事实。最具代表性的是,国土部门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下简称土规)和住建部门的城乡规划(以下简称城规)。土规以耕地保护、严控建设用地为指导思想,在用地分类上也更聚焦城市外围非建设用地的地类细分,对建设用地的细化情况较为欠缺;而城规以引导与调控城市空间结构与用地功能布局为主要手段,更加关注城镇内部建设用地的详细划分,因此土规和城规的用地分类体系在衔接上存在较大差异。

2.2分类形式以功能为主,政策为辅

以功能性为主、政策性为辅的用地分类,是现有规划用地分类的主导形式。具体地,城规和土规的分类形式以土地功能、空间形态和地表覆盖为分类依据,采用等级式的分类结构进行划分。虽然这样的划分方式最简单、直观,但也会出现两类体系的空间分区与用地分类无法衔接以及同一层级的分类体系无法有效对接的现实难题。主体功能区规划和生态功能区规划主要依据政策划分空间,前者的规划意在为区域空间开发方向提供战略性的框架引导,在国家、省级层面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4类区域;后者主要是对区域生态空间的保护进行限定,为区域发展方略的制定提供生态本底的专业技术型支撑。此外,在分区的基础上,分类采用平行的非等级式结构落实不同的空间政策意图。

2.3分类维度前瞻不足,体系单一

现行的国土空间分类体系着重强调“建与非建”的管控思想,对生态用地和历史文化遗产用地的划分考虑不够全面,将具有重要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的用地定位为未利用地,且在分类细化上较粗略,仅有两级分类,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生态资源和历史资源的重要价值。另外,现有分类体系对新产业、新业态用地的发展趋势考虑不足,在分类体系上对该类新型用地的可扩充性不强,需增加混合用地或复合功能用地的分类指标。例如,在城市写字楼内部可同时存在教育培训、酒店住宿、餐饮娱乐、企业办公等新业态的混合设立;农村地区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新建的民宿、娱乐、餐饮、停车场等服务设施也亟需对用地属性改变的现象进行客观的分类统计。因此,在市场经济更加灵活的情况下,国土空间规划也应考虑新业态发展对用地分类体系的革新,从用地权属、场地活动等方面进行多维可扩充性分类。

3国土空间规划的城市生态网络体系构建策略

3.1细化城市生态网络框架

城市生态网络体系要以国土空间规划为背景和指导,对城市的人文特色、生态环境特点等加强了解和研究,确保城市生态网络体系构建中能够充分发挥当地的特色,加强当地山水景观等资源的利用,构建具有特色的城市区域。在构建城市生态网络体系中工作人员还要有机整合绿色生态环境和国土空间,将两者的一致性提高,深层次地划分国土空间,明确不同区域的用途,从而将城市生态网络体系进一步优化,将本土特色提高。此外,在构建城市生态网络体系时还要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发挥国土空间规划在生态网络构建中的作用,合理管控生态网络构建工作。为此,相关管理部门要明确工程法律法规,做好评估制度的构建和优化,有效落实反馈机制,积极改善、优化、创新城市生态网络体系建设工作。

3.2从多个角度进行构建

相关部门指出在划分国土空间中要对各种影响因素加强考虑分析,重点保护好生态环境和基本农田,要有效连接生态环境和生态格局,加大保护生态资源的力度,提高各项资源的利用率,从而将城市生态网络的系统性、整体性提高。在构建生态网络体系过程中工作人员要有机结合乡镇的生态资源、人文特色、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对国土空间规划和城市生态规划工作进行统筹协调,在宏观角度进行规划设计,加大力度开发利用生态资源,确保城市生态网络系统完善合理。

3.3制定完善的评估体系

完善的评估体系能够明确城市生态网络体系构建的效果和结果,能够明确国民对生态网络体系的满意度。在评估国土空间规划结果和生态网络体系中,常常要对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合理性两个方面进行客观地评价。通过对这两方面进行评价,可以客观地分析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科学性,确认是否能够顺利地落实开展各项工作,同时能够保证生态网络建设中参考数据准确可靠,有助于提高城市生态网络体系建设的合理性。在划分国土空间过程中还要重点划分生态环境区域的保护等级,按照特别重要区域、重要区域和非重要区域进行各个区域的合理划分,在构建城市生态网络体系中也要以划分的区域等级为基础,合理地划分各个区域的调整和生态保护需求,从而采取针对性的保护方法。

结束语

空间规划是国家政策实施的顶层设计。在构建城市生态网络体系中要综合全

面地考虑各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同时重新调整和整合国土空间规划中生态网络体系,细化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各项任务和工作内容,将城乡生态网络整体性提高。

参考文献

[1]方慧莹,杜嘉丹,景哲.城市生态网络构建研究与管控建议——以黄山市中心城区为例[J].环境影响评价,2021,43(5):63-67.

[2]李臻.探究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相关策略[J].中国建设信息化,2021(12):70-71.

[3]詹龙圣,陈可欣,李倩倩,等.国土空间规划中生态保护与修复研究——以山东威海市为例[J].智能城市,2021,7(11):107-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