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新”背景下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教学研究—以新湘教版必修一“牛轭湖”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20
/ 2

“双新”背景下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教学研究—以新湘教版必修一“牛轭湖”为例

谷祥

嵊州市马寅初中学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高中的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2019年6月发布相关改革意见,要求2022年前全国高中全面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以下简称“双新”)。笔者根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与《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地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1],本文就以新湘教版必修一“牛轭湖”为案例,探索在“双新”背景下如何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教学设计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双新;地理实践力;牛轭湖

一、“双新”背景下的教学设计要求

(一)教学目标的核心化

教学目标是整节课的核心,不需要大而全而需要小而精的方向与节奏,来决定一节课的教学各个方面,从而解决“双新”的要求。

(二)现代技术手段辅助教学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在我们的教学也带来了各种新的方便,可以运用新技术,如高德地图、北斗地图、希沃白板、3S技术、VR技术等,使我们的课堂更加生动,使学生更容易掌握理解突破重难点。

笔者利用百度地图、希沃白板、3S技术等技术展示教学目标的过程,来完成教学目标。

二、地理实践力的概念和结构

新课标对地理实践力的定义提出了更重要的能力和新的理念,主要表现在运用问题、针对问题、解决问题。

然而在结构方面刘辛田将地理实践力分为野外考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社会调查能力、使用地理仪器设备的能力及地理观测能力等七类能力.

笔者利用本校旁的嵊州市城西湿地公园来达成地理实践力的目标。

三、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教学设计案例

(一)案例课题:追湖溯源  研学在路上——牛轭湖

(二)课标要求:1.4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三)教学设计案例

1.3S 导入,追湖研学

【教师活动】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去做“追湖少年”,追的什么湖呢?还需要从我们学校旁的城西湿地公园说起。

①打开希沃白板和百度地图找到湿地公园。

②通过3S技术学生自己动手查找,设计规划合适湿地公园研学路线。

【学生活动与课堂实录】

认真利用3S技术设计湿地公园研学路线,得出湿地公园的成因。

【设计意图与素养达成】

    ①用身边的真实案例情景使学生形成感性的认知,激发学生学习牛轭湖(河成湖)的兴趣;使之自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

②引出本节课的线路:研学线路与牛轭湖的成因问题。

③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

过度承转:刚通过研学路线体验了我们美丽的湿地公园,现在我们来学习其的相关内容。首先,老师的第一个小问题就是要追湖溯源,来聊聊嵊州市湿地公园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简述湿地公园的形成过程(明确“地理过程类”问题怎么回答→学生尝试回答→教师点评总结“湖泊形成分析方法”)。

2.自主学习,研学筑基——湖泊的成因和分类

【教师活动】

展示湿地公园研学线路的遥感影像及相关视频图片,提出问题。

①读图试分析长乐河与湿地公园的关系。

②结合新湘教版必修一第40页内容,按其成因给其分类;并查找总结出湖泊的成因和典型案例。

【学生活动与课堂实录】

通过湿地公园研学路线及参观沿线长乐河与湿地公园的位置关系图,形成以下基础知识:

①湿地公园是长乐河截弯取直后,弯曲河道被废弃,形成的牛轭湖。

②牛轭湖主要是在平原地区(流水沉积作用)蜿蜒曲折(流水侵蚀作用)的河流易形成。

③湖泊常见类型:按成因:内力作用(构造湖、火山口湖、堰塞湖),外力作用(风成湖、河成湖、溶蚀湖、冰蚀湖、海成湖),人工湖按泄水:内流湖、外流湖,按性质:咸水湖、淡水湖。

【设计意图与素养达成】

①知识水平:学生基本掌握牛轭湖的成因、分布、典型案例三大基础知识,及延伸的湖泊类型。

②地理核心素养:从地理实践力的角度认知区域。

过度承转:了解完湿地公园的成因,那我们真正的了解我们身边的湿地公园吗?我们还需要从哪些方面更加精准的了解她呢?

3.分组合作,继续追湖

【教师活动】各小组分工合作一项任务,完成实践探究并展示。

任务一:利用3S技术和实地研学明确湿地公园的位置、长度、面积、形状、流向、深度……(2小组分工)。

任务二:测量湿地公园的水温(温度计)、盐度(盐度计)。

任务三:查找资料和日常观察湿地公园的补给方式、有无结冰期、水位变化、透明度(2小组分工)。

在学生完成后板书展示总结。

【学生活动与课堂实录】

分组分工任务充分研学讨论并展示。

任务一的两小组:在结合现代技术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向学生分享湿地公园具体的量化指标。

任务二小组:学生运用各种相关温度计和盐度计展示。

任务三的两小组:学生在研学的路上,观察查找湖泊水相关水文特征。

【设计意图与素养达成】

这个环节上主要有以下几点考虑。一是湖泊的重难点突破,掌握湖泊水文水系特征;二是落实地理实践力,地理实践力一直是我们课堂学习的薄弱环节,此环节可以落实学生在考察、实验、调查方面的地理实践的能力;三是课堂分组的合作,小组分工合作,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更加有效的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过度承转:既然湿地公园的有那么多的功能,那请问同学们我们的湿地公园是越变约好还是越变越差了呢?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印证我们的结论呢?

4.合作探究,继续追湖

【教师活动】结合湿地公园的水文水系特征,合作展示湿地公园的生态功能(气候、生物、土壤、地形)和经济功能(水资源、旅游、科考航运);结合学生所学知识,板书总结。

【学生活动与课堂实录】

观察一:学生在研学路上,分工观察湿地公园附近的鸟类、鱼类等生物种类,土壤的颜色和理化性质,地形的类型和起伏大小。

观察二:日常生活感受湿地附近有拍婚纱照和游玩人员人数。

观察三:学生展示所见所看,并总结出我们的湿地公园越来越好。

【设计意图与素养达成】

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方面的综合思维,在生活中观察湿地公园方面生态功能和经济功能。

5.板书设计

四、教学评价与反思

(一)“双新”背景下的案例充分整合。2017年版新课标更加强调了地理核心素养,在素养中地理实践力方面为其重点加强部分。2020年浙江新一届高一就开始使用新湘教版地理教材,与2004年旧版相比,更加突出地理实践力方面的培养。笔者依据其背景下,一身边的牛轭湖为抛砖引玉,延伸对湖泊的整合学习探讨。

(二) 地理实践力的课堂不仅仅需要对具体实践方面的操作,最重要需要基于对区域认知、人地可持续发展、综合思维的整合。在课堂中笔者充分运用学校周边的湿地公园这一绝佳的环境,结合具体课程,走出教室培养学生获取湖泊相关地理要素的意识和能力。

(三)地理信息在本堂的充分利用,弥补了实践力的限制。以本节教学设计为例,虽然对身边的湿地公园很熟悉,但是具体其长度,面积,位置……并未有量化方面的认识,地理信息技术弥补了其中不足。

本节教学设计体现了在“双新”背景下对地理实践力的初步探究,研学的过程也是从易到难,并拓展了湖泊相关自然和人文方面知识。所以内容量是蛮大的,学生接受能力需要课后温故强化。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刘辛田:《论中学地理实践能力培养的现实困境和对策》,湖南师范大学 2003 年硕士学位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