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建“沟联”之桥 妙生“思维”之花云练习课的实践研究——以《表内除法解决问题云练习课》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20
/ 3

巧建“沟联”之桥 妙生“思维”之花云练习课的实践研究——以《表内除法解决问题云练习课》为例

陈瑶涵

浙江省杭州市文三教育集团(总校)

摘要随着疫情的突如袭来,以及云端课堂成为主流学习模式。正所谓“讲之功有限,习之功无限”,云微课不应该只是新课的传授,更应该有云练习课,才能帮助学生巩固旧知识,拓展新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练习课 实效性 数学思维

一、现状探析:云教学有效性之困境

(一)教学内容:整齐划一,按步就班

新授云微课以教科书为标准,同时为了平衡整个区的孩子的学习能力,因而在进度和难度上也是比较均衡,每节课也都是讲解某块知识点。学生可能只是学懂了知识,但并没有真正掌握内化,理解知识点,构建自身的知识框架。

(二)教学形式:孤军奋战,缺乏互动

云学习的自主空间大,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习惯了固定时间做固定事情的学校监管模式,另低段孩子自觉性差,缺少老师的直接指导,与同伴的互促,缺少有效的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活动得不到有效刺激,数学概念难以深刻内化,达不到预期教学效果。

(三)教学反馈:时差效应,效率低下

在云学习中,学生的作业需要家长通过钉钉发送老师。由于工作原因,作业是参差不齐地提交。老师进行反馈后,学生通常不能第一时间接受,同时二次修改作业的提交率也是极低的,可想而知松懈的学习状态下,学生的习得知识的效率是非常低的。 

三、实践探索:云练习课有效性之策略

著名特级教师朱乐平曾提出“要将数学练习课上成新课”。练习课更要有创新性、探究性和挑战性。那么怎样才能让练习课变得有趣、有料、又有效呢!

(一)如何让云练习课为学生“量身定做”

  1. 精准目标,实效“云”课堂

练习课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要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进行纵横联系,进而优化所学知识,使其系统化,科学化。因而素材上的内容上要全面,角度上要多维,同时进行知识迁移性训练。首先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漏洞,我们才能对症下药,查漏补缺,有的放矢的针对性复习。

为此,笔者进行了表内除法的解决问题的线上检测。根据反馈情况得出,学生对检测单中的题目一和题目三掌握得不太理想。题目一是根据问题选择相应的图,发现学生对等分和包含的意义理解还是比较模糊的。题目三是学生根据算式自己编一编题,可以发现学生用画图,言语表征数学算式的能力较弱。基于全体学生共性问题,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用除法解决问题的知识点设为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区分理解除法的两种含义设为本节课的难点。

  1. 与时俱进,生活“云”课堂

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数学练习的情境背景应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将数学与生活融为一体,这样的数学课程才能有益于学生理解数学,热爱数学,让数学成为学生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

因而《表内除法解决问题练习课》在教学设计上,以“为开学做好战疫准备”作为背景,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

  1. 投其所好,趣味“云”课堂

低段的学生自身控制力较弱,天性爱玩。皮亚杰曾提出“玩中学,学中玩”。教师特别要在“寓做于兴趣”上下工夫,添加故事、童话、游戏等形式,将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活泼起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

【案例】 实时情境 口算游戏

师:小朋友们,只要答对口算,你就能消灭这些病毒。看看谁最厉害。

在动画设计上,生答对答案,呈现结果,病毒也会向内溶解消失。

【分析与思考】

抗疫期间,杀菌消毒也融入了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中,借助病毒大作战的游戏,答对就能消灭病毒,童趣的形式,贴近生活的背景让学生产生浓厚兴趣,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如何让云练习课使学生“学而有获”

  1. 自主探索,主宰“云”课堂

波利亚指出:“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应该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而不应该是被动接受的过程,学好数学最好的途径就是自己去发现它。”

【案例】问题驱动 自主探究

借助学生在线上检测单中编写的数学问题为题材,提出“这些问题能用12÷3=4这个算式解决吗?”以问题为驱动,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学生1:妈妈买了12只口罩,平均分给3个人,请问每人收到几只口罩呢?

学生2:一只口罩3元,我有12元,可以买几只口罩?

学生3:班级里有12包纸巾,用了3包,还剩几包呢?

学生4:一瓶洗手液13元,买了3瓶,要花多少元?

【分析与思考】

四种情境涉及多种解决方式,题目三是一年级所学习的求部分数的知识点,题目四是二年级上求几个几用乘法的知识点,通过多种问题同时呈现,让学生真正理解除法的含义,初步感悟只有均分或者包含,才能用除法算式解决。也进一步培养了他们要结合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1. 循序渐进,层次“云”课堂

不管是新授课还是练习课,都要给学生创造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孩子都静静地做题。习题在题量上要适度,在难度上也应该有所坡度,设计一些综合性、思考性较强的练习,帮助学生加强实践应用。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内容要有层次性,让每个孩子都可以得到发展。

【案例】

为此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

  1. 基础练习 小小辨析员

(1)20÷4=5  (2)20÷5=4

根据算式想象直观图,进一步强化除法的两种含义之间的区别。在反馈的过程中,再提出“如果是第一个算式,这幅图可以怎么画?”的问题,强化学生用画图的方式来表征除法算式的能力。

  1. 提升练习 小小研究员

(1)给一个小朋友测温需要5秒,请问半分钟可以给几个小朋友测温?

(2)把30瓶洗手液平均分给5个老师,每个老师可以分到几瓶洗手液呢?

(3)学校规定每人依次排队洗手,一个人洗手需要5分钟,二3班有15名女生,20名男生,请问需要几分钟?

(4)小明去商店里买了5双手套,付出30元,找回5元,每双手套多少元?

通过设计题组练习,丰富学生的表象,增加对各类除法情境的认识,进一步积累多角度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在对比中让学生的思维走向深刻。

  1. 拓展练习 小小生活家

(1)我带了18元,买了2瓶洗手液,一瓶洗手液几元?

(2)一包湿巾5元,我带了18元,最多可以买(  )盒湿巾?

(3)一个口罩3元,小明带了20元,我带了18元,我可以买一只口罩和几包湿巾呢?

【分析与思考】

通过题组练习,以实际生活作为背景,丰富学生的表象,增加对各类除法情境的认识,让学生初步构建除法的现实模型。在解决过程中,学生要根据给出的问题寻找有用的信息,既可以培养学生选择有效信息的能力,深化学生对数学问题本身结构的认识,进一步积累多角度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

  1. 感联悟法,翱翔“云”课堂

对比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有效促进概念形成和思维发展。练习课不再只是简单地掌握各个知识点,而是让学生主动寻求知识之间潜在的“连结”,使学生把知识连点成线成面成网,内化完善自身的知识架构,最终促进概念形成和思维发展。

【案例】对比分类 求同求异

师:真厉害,四道题目都解决了,你们能给它们分分类吗?并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1:上面两个问题是一步计算,下面是多步计算。

学生2:左边是包含除,右边是等分除。

【分析与思考】

引导学生分类整理,仔细比较,分析数量关系,多角度进行观察,比较,发现问题间内在联系,横着看是一步和多步算式解决,竖着看左边是包含除,右边是等分除。他们在充分地思考,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中,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会从单一走向多元,思维也从浅显走向深刻。助于培养学生大处着眼,整体感知,树立全局意识。

(三)如何让云练习课令学生“意犹未尽”

  1. 一题多解,开放“云”课堂

小学生数学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尚且不强,思维的灵活性就更差了。新课改强调要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从而为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奠定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有意识地设计开放性的练习,例如条件开放,问题开放。

【案例】开放化题目

问题1:“12÷3=4”这个算式可以编写哪些题目?

问题2:学校规定每人依次排队洗手,一个人洗手需要5分钟,二3班有15名学生,20名男生,请问二3班排队洗手需要用几分钟?  

法1:15÷5=3(分钟)20÷5=4(分钟)3+4=7(分钟)

法2:  15+20=35(名)35÷5=7(分)

【分析与思考】

问题一开放式的问题给学生更多发挥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问题二是解决方法不唯一,利于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思路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练习可以给学生创造了一个更加广阔的思维空间,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求异思维。

初步建模,内化“云”课堂

在小学数学练习课中,学生不仅要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提升数学解题能力,最关键的是要逐步建立数学思维能力,能够在逻辑分析、深入推理的基础上建立数模型思维,从而积累更多的学习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数形结合 内化意义

师:老师还发现有两位同学是通过画图编题的 ,你们来看一看,他们分别是在解决哪一个问题呢?生独立思考回答。师:现在我们来比较一下。这两个问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吗?

【分析与思考】

借助图示,数形结合,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体会两种除法意义的内在联系。再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对看似不规则,实则存在一定规律事物的归纳总结,他们的思路从茫然走向了清晰,本节课的探究味变得更加浓厚,学生经历了自主探究建模的过程,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进一步深化了知识,完善认知结构。

  1. 拓展衍生,延续“云”课堂

在儿童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强烈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和创造者,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在课堂结尾,和学生一起回顾,让学生发现其实本节课所解决的问题都可以归为两类:等分和包含,借助直观图,建立除法两种含义的模型。鼓励学生在课后去寻找身边的这两类数学问题,使整节课变得更加饱满,让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得之意,口欲言而未能之貌”的持续探索的状态。

四、课后思考:如何让云练习课走得更远

云微课是非常新颖的教学方式,也是现社会网络的发展的教育趋向。但云微课缺乏“随叫随到”的教学互动支持,要想真正达成实效,必须架构“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教学模式。后续的研究将着力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云”设计,完善知识架构

云练习课更加需要教师提供更多形式的学习支架才能达成教学目标。笔者还收集了学生课后探寻到的数学问题。发现他们找到的题目都包含了除法的两种含义,既有等分除也有包含除。相比他们在前测单中编出来的题目,题型更加全面,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云练习课也的确补救了知识漏洞。

(二)“云”沟通,点燃思维火花

沟通是练习课的鲜明特质,在微课中以不断变化问题引导学生转换思路,思维由此衍生。在交流分享中,可以掺入多种形式的思考维度,例如插入由学生录制的典型想法,让微课不单单是教师一人讲述,有了更多同伴的参与,学生仿佛置身于线下课堂,更愿意表达内心想法,思维火花由此碰撞,智慧由此生长。

(三)“云”探索,提升数学素养

康托尔曾说:“自由性是数学的本质。”云练习课要留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去独立地观察、思考、分析,将知识内化。他们自身的情感体验更丰富,活动经验也得到了积累,找到学习数学的方法,逐渐内化成一种数学的智慧。

参考文献

[1]朱毓飞.小学数学练习课的“四化”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 2009(21).

[2]杜晓云.数学模型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甘肃教育,2019 (8):58.

[3]郭伟.突显“四性”,练习课堂也精彩———浅谈小学数学练习课的有效设计[J].教育观察,2019(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