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段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元素渗透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20
/ 2

低段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元素渗透分析

严彦

全椒县城东小学,安徽 滁州 239000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小学音乐课堂需要不断加入民族元素,丰富学生的音乐与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到艺术中包含的民族文化魅力,激发学生对音乐、对艺术、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喜爱。下面本文就低段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元素渗透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低段音乐;民族音乐元素;渗透;

1 低段音乐教学现状

1.1 低段音乐教学流于形式,浮于表面

部分音乐教师将教学侧重点放置在了歌曲的演唱教学、乐器演奏、音乐知识讲解之上,音乐课虽然是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关键环节,但不少教师并没有真正发挥出音乐课的教学价值,使之成了一种形式化的表演。本该是培育学生音乐素养的音乐课成了走过场,被教师一笔带过,学生的音乐素养与审美情趣并没有获得提高。

1.2 音乐课教学模式单一,课堂教学效率低、质量低

音乐课的教学目标在于引导学生把握音乐作品的内涵与情感,锻炼小学生的鉴赏水平,提升审美,陶冶心灵,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然而部分音乐课堂教学模式枯燥、单一、死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不上来,音乐课教学质量也难以提升。教学模式固化还会导致音乐课堂的氛围变得枯燥沉闷,导致学生积极性被削弱。

1.3 忽视学生的自身音乐素养与欣赏水平

这种情况较为常见,音乐教师在带领学生音乐作品时,并没有充分考量到班级学生的音乐水平与能力。在开展音乐课时过分注重于音乐理论知识的讲解和音乐作品的分析,使得音乐课变得刻板枯燥,尤其是对于低学段的小学生来说,音乐作品本身的节奏、旋律、曲调、变化是非常抽象的,这种分析为主的音乐欣赏教学法既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也无法真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总而言之,目前小学低段音乐课教学过程中的确存在一些常态化问题,音乐教师需要将音乐课重视起来,不断在教学实践中评估音乐课的教学成效,努力研究更符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授课方式,切实提升低年级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与艺术修养。

2 低段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元素渗透的具体实施措施

2.1 弹奏民族乐器,感受音乐之声

民族乐器是民族音乐的一个重要演绎载体,能够诠释出不同的音乐及艺术风格,是音乐作品的物质外壳。同时,造型各异、丰富多样的民族乐器也能深深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让音乐课堂更加生动活泼。因此,教师在音乐课堂中要运用不同种类的民族乐器展开教学,这样不但能够创新教学环节,更能体现音乐的多样性。

例如,在教学《百鸟朝凤》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引入民族乐器为学生介绍,《百鸟朝凤》是中国经典的民间吹打乐合奏曲,它最早在河南、河北、山东、安徽等地流行,是中国民族器乐十大名曲之一。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欣赏唢呐版本的《百鸟朝凤》的演奏,并让学生谈一谈感受,学生会感受到唢呐的生命张力,并对唢呐产生强烈的兴趣。此时,教师再展示唢呐,并为学生讲解唢呐的相关知识。值得特别说明的是,唢呐在以前的民间婚丧中担当着重要角色,让学生感受到唢呐在民间乐器中的与众不同。最后,教师可以出示一些有代表性的其他民族乐器,如古筝、笛子等,将它们与唢呐进行比较,选取代表性的作品片段让学生欣赏,让学生感受不同民族乐器的演奏方式与风格,从而感受到民族乐器的魅力。如果学生感兴趣,教师也可以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选择一种民族器乐进行研究,这样,学生便会更深入地了解民族乐器,音乐课堂也会更有民族元素。可见,在音乐课堂中穿插一些民族乐器元素,可以让学生扩充音乐知识,开阔视野,更能够让学生对民间音乐有初步的了解与感受,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

2.2 拓展民族音乐欣赏,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音乐欣赏是推进音乐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低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良好的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低段音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增加民族音乐欣赏的时间,净化学生的思想,让学生在感受到音乐的美的同时能够提高自身的音乐审美品位和能力,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例如,欣赏二胡齐奏曲《小青蛙》前,教师可以拓展该乐曲取材的山东民歌《花蛤蟆》让孩子们欣赏,教师对歌曲的起源和歌词进行讲解,让学生对取材后的乐曲《小青蛙》有了初步的了解。在学生欣赏完音乐后,组织学生互相交流欣赏音乐的感受和体验,鼓励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当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教师不要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要引导学生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教学目标的完成。

2.3 创设教学情境,提高教学质量

民族音乐中包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故事,低年级的学生具有想象力丰富、活泼好动的特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学生这些特征创设教学情境,增加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自然而然地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了解民族音乐。例如,在《快乐的啰嗦》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形成两个圆圈,通过肢体舞蹈伴随着音乐演绎出彝族人民轻歌曼舞、欢快的场面。学生通过对音乐的演绎,更深刻地了解到这首是由彝族民间舞曲音乐改编而成的弹拨乐合奏曲,引出了彝族人民最喜爱的乐器—月琴。通过欣赏一段彝族小学生齐奏月琴的视频,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彝族的民族特色,感悟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内涵。

2.4 结合流行音乐,讲解民族音乐元素

对于当代小学生而言,在其学习音乐时,对流行音乐的学习兴趣远远超出民族音乐学习兴趣。为此,教师在音乐教学时,就应适当融入流行音乐元素,让学生在学习流行音乐时,感受民族音乐。为此,教师就可以挑选一些饱含民族音乐元素的流行歌曲,以此缩短学生和民族音乐间的距离,加深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印象。例如,很多当代小学生都非常喜爱周杰伦及其歌曲,所以教师就可以在音乐课堂上融入周杰伦歌曲,针对其中含有的民族音乐元素加以讲解,从而促进学生进一步了解民族音乐文化,调动其民族音乐学习积极性。

2.5 结合民族舞蹈,感受民族文化

受民族文化影响,我国多数民族都已具备了独特的舞蹈特色及音乐特色。在小学音乐教学时,若能有效结合舞蹈与音乐,便可为小学生带来前所未有的音乐学习体验。同时,这也是帮助学生理解民族文化的关键途径。为了将民族音乐文化元素真正带入小学音乐课堂,教师在日常授课之际,应结合民族音乐特点,为学生展示有关舞蹈动作,通过肢体律动来配合音乐演唱,从而令学生进一步感受民族文化。例如,在教学“蒙古族民歌”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展现蒙古舞视频,引导学生通过视频观 摩骑马动作及赠哈达流程等,为民族音乐文化教学增添魅力,提高引导性及感染力,促使学生在轻松环境下掌握相关知识。

由于班级中的一些学生,从小就跟着爷爷、奶奶观看京剧节目,所以在讲到相关音乐知识时,很多学生都愿意主动示范,为其他伙伴展现“抬腿”“迈足”等京剧中的精髓动作,在民族舞蹈表演配合下,学生兴 致高涨。由此一来,便提高了音乐课堂教学效果,并促使学生对传统艺术有了更深的见解。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教学中渗透民族音乐元素对低段音乐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是推进教育进步的必然趋势。低段音乐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教学中重视对民族音乐元素的渗透,增加民族音乐欣赏的时间,创建教学情境,提升学生的民族意识和音乐文化素养,为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奠定稳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隋云.“舞”动音乐课堂——浅谈舞蹈律动在小学低年级欣赏教学中的应用[J].北方音乐,2018(16).133-135.

[2] 徐丹.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运用体态律动的策略[J].教育观察,2018(10).166-169.

[3] 夏伟.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中旬), 2014(06):191-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