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融入乡村振兴的价值与路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20
/ 3

红色文化融入乡村振兴的价值与路径研究

苏慧怡,奚少敏

广州工商学院 广东 广州 510800

【摘要】红色文化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它是红色资源的灵魂、红色基因的密码,是为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服务的文化。探索红色文化与乡村振兴的融入路径,深挖乡村红色教育资源、宣传资源、史料资源、旅游资源,提升红色文化资源等的开发效益,让其在乡村人才振兴、教育振兴、产业振兴等中发挥的应有功能,既能丰富拓展乡村振兴的途径和载体,适应新的形势,结合新的实践,创造新的成果,还能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关键词】红色文化;融入;乡村振兴;路径

、红色文化的内涵与形态

(一)红色文化的内涵

2003年开始,学术界开始从理论层面对红色文化进行研究。我们通常讲的红色文化,指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创造、积累的先进文化,它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蕴含着革命理想、牺牲精神、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依靠群众等文化精髓。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第一个新文化形态,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有机融合,是中华民族众多文化中极为独特的一部分,在长期存在中不断得到完善与发展逐步形成民族精神内核,根植于中华儿女灵魂深处,是中华民族信仰的化身。

(二)红色文化的形态

中国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积淀起来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类型。包括革命遗址、遗迹、纪念地,革命遗物、文物,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物质文化,革命理论、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等制度文化,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的知识、信仰、价值、精神、制度和规范等观念文化。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血与火的革命实践中,吸取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文明菁华,锤炼、升华民族精神而成的先进文化。

二、研究现状分析

通过在中国知网(CNKI),以“乡村振兴”作为检索关键词发现其研究成果丰富以及研究时间长,以“红色文化资源”作为检索关键词发现,文献数量呈现每年递增的趋势,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于地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进行研究。

(一)国内研究现状

1.利用红色文化带动乡村旅游业经济发展

在红色文化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密切关系中,学者何秋霞认为,加强旅游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对当地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发展红色旅游教育,提高人员素质。同时,积极鼓励教育工作者和退休人员参与红色旅游服务,带动红色文化产业发展。学者何文宏认为,加强革命老区红色文创产品的设计开发,以代表性的文化资源为依托,以产品设计为根本促进产业发展,可以为实现区域性精准扶贫提供了有效途径。从文旅、文化创意产业打造等方面充分展现红色文化赋予经济发展的强大的动力。郭斓、敖美蓉的《建党百年背景下红色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机制研究——以赣南革命老区为例》中点出,为了促进农村地区产业发展、经济建设和乡风文明建设、以红色旅游带动赣南革命老区全方面发展,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型农村。

2.以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文化建设的路径

黄秀珍的《红色文化助推乡村治理现代化路径探索》中,点出在建宁红色文化对乡村治理的作用,它具有导向、创新、整合、教化的作用;戴大新、陈杨军、魏建慧的《庄余霞红色资源助推乡村振兴路径研究》中,庄余霞“红色文化”式的乡村治理探索,通过让红色资源成为家乡标记、打造红色娘子军、让家训焕发光彩、发挥乡贤文化的作用等措施,把弘扬传统、传承家风和红色基因有效结合,打造一个让红色围绕的乡村治理体系。

3.以红色文化为人才振兴提供强大情感动力

学者蔡红梅、龙迎伟认为,红色文化可以提升未成年人的理想信念、爱国主义、艰苦奋斗以及集体主义的教育作用。学者徐朝亮、周琰培认为,红色文化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坚定社会主义方向和理想信念,并指出大学生是乡村振兴的强大支持,而红色文化则是强大动力。学者柳红星认为,红色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主要内容和精神支柱。学者孙炳芳、张学军认为,把红色文化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途径,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国外研究现状

基于意识形态的不同,国外对于红色文化的具体研究较少,一些境外学者围绕红色文化与经济发展、产业建设相融合的研究,更多做该方面研究的学者都具有国内任职或教育经历。但国外的乡村振兴的成功模式提供了丰富的理性素材,他们在乡村治理中以挖掘本地资源、尊重地方特色来推动治理。日韩的“新村运动”和“小镇文化”是乡村发展模式的典型,新村运动”旨在通过改善乡村环境、建设乡村礼堂和大规模培训乡村领导人等方式完成农村文化的精神启发。而日本的“小镇文化”则是对许多天然形成小镇的文化改造来进行乡村文化建设,其充分挖掘小镇中用热茶和暖食养育的人文资源和其特有的“田舍文化”。以“花园村庄”为特色的法国是新农村文化建设模式的代表,它更加注重农业教育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加强农民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教育,在打造美丽花园的同时,增强乡村文化底蕴。

三、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意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红色文化资源彰显着革命先烈奋斗的历史,记录着他们为祖国勇于奉献,敢于牺牲的历程,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华民族抵抗外国侵略,最终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光辉历程,这些珍贵的红色资源既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激发乡村内生动力的关键因子,是传承红色文化的重要平台。“红色古村”通过活化利用红色遗产资源,传承革命精神助力乡村振兴;同时乡村振兴中保护红色文化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主旋律,二者相辅相成,实现协同联动。

(一)红色文化带动乡村新业态发展

乡村利用红色文化旅游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主题旅游产品,激发乡村的内生动力,盘活红色资源、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例如发展红色旅游,打造乡村产业;构建红色文化教育体系,推广红色研学;拓展红色文化功能,助推乡村治理等,走出一条革命老区发展红色文化旅游的新路径。乡村立足特色资源,探索建立“红色+”的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红色旅游、红色研学、“红绿”融合产业等新产业新业态,为红色文化的保护提供更多路径选择。

(二)红色文化助推数字化乡村建设

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政府扩建、修缮、升级改造了一批红色革命旧址,“家门口的红色学堂”让老村庄焕发新活力,如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河源市闻啸轩学堂与阮啸仙故居、佛山市高明区红色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惠州市东江干部学院等;同时把常见的红色活动塑造成“虚拟现实—VR”等沉浸式参观互动体验,让人们零距离感受红色氛围,如“粤学党史·粤爱党——打卡广东红”小程序,将VR、AI、LBS等前沿技术和语音导览、全景直播、视频展播、真人讲解、图片文字等手段进行全方位、多维度聚合展示,为开展红色旅游提供更多鲜活素材和空间载体。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助力,在弘扬红色革命文化的同时,推动乡村振兴、全域旅游,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城乡高质量发展。

(三)红色文化激发乡村内生动力

红色文化是红色资源的灵魂、红色基因的密码,它是为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服务的文化;它凝结着我们党的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呈现着中国共产党人的鲜亮底色。将红色文化与乡风文明教育进行有机地融合,把伟大建党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改革开放精神等红色革命文化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文化软实力,用红色文化凝聚人心,打造基层精神家园,进一步激发广大乡村干部和村民们创新创效、致力振兴的智慧和潜能,促进乡村经济发展、人才培养、文化繁荣、民生改善的协调发展。

、红色文化融入乡村振兴的探索

(一)红色文化赋能乡村人才振兴

红色文化具有历史的、政治的、精神的以及物质的多方面的内涵,它强调对人的正面教育,其丰富内涵和外延为乡村人才振兴提供了好教材。建立乡村党校,对乡村青年干部进行“沉浸式”红色教育,将继承革命先辈红色血脉与把乡村青年理想追求相融合,通过体验式、参与式的活动达到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如被誉为“广东的井冈山”惠州高潭镇打造了高潭东江干部学院、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文献展示馆、“马克思街”以及“列宁街”等,开展“学党史,云打卡”,鼓励广大青年开展“跨圈交流”“跨圈分享”,通过学习强国等阅读红色书籍、品读红色故事、打卡红色景点,在不同的红色情景中提升学习和实践体验感,同时将地方红色资源融入地域文化,开展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吸引青年返乡创业并提升当地滞业青年从业技能,全方位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创造乡村振兴新活力。

(二)红色文化激发乡村教育振兴

乡村振兴最终要靠人才,而人才的培养要靠教育。红色文化是先辈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教材,是进行乡村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资源,在对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重要作用。合理地、创造性地将红色文化融入到青少年儿童的教育培养中,将红色场馆资源嫁接、转换、融入青少年红色教育中,将资源优势有效转化为育人动能,对拓展乡村教育资源,为乡村教育增添更多“源头活水”,重构具有红色气息的乡村教育生态具有重要意义。如河源市江坑村与高校党委共建,学校师生党员将当地学生将课堂知识与红色名人事迹更好地结合起来,以红色人物和革命先辈作为榜样,在乡村育人实践中积聚力量,通过开设“我为青少年讲党史”红色夏令营、“第二课堂”乡村青少年课后服务、“七彩课堂”乡村青少年综合技能提升等项目,帮助乡村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三)红色文化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红色文化是重要的文化和旅游资源,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利用成为带动群众脱贫致富、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将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融入乡村振兴整体规划,将区域内分散的红色资源“点”以历史时间轴串联成“线”,形成具有特色的“红色地图”,打造亮点突出、竞争力强的红色文化产业体系,是当下红色文化村发展的热点。以“中共审计第一人”阮啸仙故里河源市下屯村为例,该村将“阮啸仙”作为主打资源,建立红色展馆与故居与红色讲解队,开发旅游资源以及周边产品,结合“红色+绿色+古色”打造多彩美丽乡村等;惠州低冚村依托红色功臣之路,建立革命纪念馆以及开发红色研学等以助推经济发展;佛山明阳村建设红色廉政文化展馆,积极鼓励培养优质红色讲解员,打造精品旅游线路等;广州洛场村依托独具特色的华侨文化,通过打造“花山小镇”来传承本土红色资源,推动经济建设与发展。

(四)红色文化融入乡村治理体系

红色是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更是坚守初心的党建底色。以乡村红色文化丰富多样的优势,打破原来单一的、自上而下的垂直管理结构,形成多元化、合作互动的治理网络,结合乡村特色与发展需求,发挥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核心作用,完善乡村治理格局,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如佛山阳明村在人居环境提升,结合本土红色资源,以红色墙绘、红色文创产品、红色文旅产业建设等方式大力实施村庄净化、绿化、美化、亮化、文化,加强乡村环境治理,凸显红色乡村韵味,带动乡村生态颜值建设。广州洛场村整合民间资源,发挥基层力量参与治理的巨大潜能,弥补基层治理的力量“短板”,为加快构建党建引领、条块联动、多方协同、群众参与的农村治理新格局奠定坚实基础。

(五)红色文化增强乡村文化自信

红色文化不只是红色与文化两个名词的简单相加,它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于中国国情、世情进行的文化创新。在当前红色文化建设的浪潮中,乡村依托当地特有的自然和人文历史资源禀赋,如农耕文化、孝道文化、戏曲文化、运河文化、渔俗文化等,结合乡域实际,对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和乡土文化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和有效整合,把资源优势转变为品牌优势。如韶关粤北的采茶戏曾经在红色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已经融为红色文化的一部分。新中国成立以来,粤北采茶剧团创作了一大批反映粤北革命历史的红色剧目,让农民与文化产品引起强烈共鸣,增强参与热情,推陈出新,创作出更多乡村喜闻乐见的文化作品,从精神源头增强乡村文化的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刘琨.红色文化的经济价值和品牌效益研究[J].人民论坛.2012(05)

[2]孙伟.红色文化与乡村振兴的契合机制与实践路径——以新县田铺大塆为分析样本[J].河南社会科学.2020,28(07)

[3]马野.关于农村文化扶贫与红色文化促脱贫的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2020(11)

作者简介:苏慧怡(2003-)女,广东清远人,广州工商学院商务英语专业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为语言传播;奚少敏(1986-),女,广东揭阳人,硕士研究生广州工商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公共管理。

基金项目:广州工商学院大学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红色文化传播路径的创新与优化—以广州市花都区为例》(xj202213714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