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学核心素养如何培养小学生量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20
/ 2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如何培养小学生量感

滕东

攀枝花市二小龙珠学校 617000

摘 要: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基础学科是很重要的,不仅仅是简单的知识型教育,还要提高思维水平以增强学生的数学素养。量感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教师应注重内容的内容,教师在教育发展过程中应着重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解决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量感培养

引言

培养学生的基本算术能力,除此之外,要求学生具备必要的素质和技能,以适应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在小学的这个阶段,数学核心包含了更多的元素,如量感、空间感知、符号意识、数据分析能力、几何直觉、操作能力、建模思想、推理等。小学对学生的整体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是学生积累知识和形成习惯性技能的重要阶段。数学课程是学生三大学习科目之一,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必须意识到培养学生数学基本要素的目的,的确,在小学数学学习的整个周期内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在有需要的情况下,学生可获得所需的基本知识,以有效地发展和提升学生的技能。

1量感的概述

数学教育中的量感是指人们通过视觉器官对视觉长度、重量、体积等的感知。小学教育培养的量感包括长度、重量、面积、货币、速度、时间等几类知识,其中单位长度教学是培育的关键内容之一。同时,教师一般不注重在实践中对学生进行量化教育,而是更注重书面语言的教学,例如长度单位有什么,长度单位有不同的换算比率。课堂上,学生使用长度单位进行描述的实训时间较少,因此很多学生尽管对长度的一部分有所了解,但在现实生活中,像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却很少会使用。

2 核心素养背景下培养学生量感的部分问题和不足之处

根据课改新要求,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量感。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往往会遇到有关测量数学元素的知识,如超市购物、医疗测量等活动,形成一定的生活感知和形象,但这种感觉对于学生来说比较肤浅、单调和零碎,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无法发挥积极作用,以形成系统、全面的数学知识。此外,学生亦不熟悉一些基本数学单位,例如公里、公顷、毫升等。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没有机会亲身体验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导致学生数学感知技能少,数学技能发展难,不能利用这些单位进行有效的测量和应用,也阻碍了自身数学意识的培养。

2.1学生自身缺乏数学核心素养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首先表现为学生缺乏数学核心,由于小学生的学习和思考能力处于早期发展阶段,他们缺乏数学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数学中的部分问题不能得到深入的理解和解释,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一定的学习问题,使学生无法提高学习能力。然而,这类问题是从学生本身的角度出现的,但作为教师,他们必须及时帮助学生发展正确的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虽然老师们设计了具体的实用条件,帮助学生在测量过程中亲身感受体重、体型和体长等基础知识,但学生的数学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教师数学教学较为集中和零散,比较难以短期内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数学素养。

2.2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与先进教学方法的运用

由于传统数学教学思想和观念的影响,小学教师没有采用现代教学方法。这是因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认为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理论知识和学习能力,因而忽略了趣味教学的重要性,而趣味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对有关数学问题的深入理解。因为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工作的正常发展。由于上课时间和数学课空间有限,学生往往会产生一种只能应用于解决数学问题的量的感觉。数学生的数学量感的形成具有一定的随机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具体掌握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发展评价,往往错误地引导学生过多关注于数字的多少而不是单位的变化。另一方面,学生本身可能有兴趣学习知识,教师却容易忽视不同个体数学发展的差异,阻碍了数学知识的差异化教学,也影响教师个体数学技能的发展。

2.3 学校的教学机制有待进一步改善

在发展过程中,学校的教学机制对学生的学习教育过程也有很大的影响,但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学校的教学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这是因为在教学机制体系中,学生往往缺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机会,导致他们缺乏良好的数学活动经验,自己掌握的理论内容片面且相对缺乏兴趣,往往缺乏实践教学经验,学生将无法提高和发展综合学习能力。

3学生数学量感的培养策略

3.1丰富表象感知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并将应用于生活,学生学习数学不单止是从课本和老师的讲解,更重要的是从学生本身,可以将数学知识巧妙应用于生活。在数学计算单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生活经验,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真正地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其次,教师要建立一个和谐快乐的课堂,在课堂上与学生积极互动,了解学生对这些数学量度的态度。很多学生可能认为数学量度单位的教学过于简单,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因此教师要尝试利用多媒体或制造问题环境,引起学生对数学维度的反复思考,为了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维度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也为了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教师可以结合不同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培养个人的数学量感,同时建立一个良好的核心。

例如,为了实现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步和定量训练,教师可以举办“美化校园,增强量感”活动,让学生在校园或所居住社区的指定区域内,收集弃置在地上的瓶子。为了让学生了解保护我们周围环境的必要性,形成良好的垃圾处理实践。当学生们完成这项活动时,老师们和学生们一起把瓶子清洗干净,放在讲台上,让老师向学生提问:“这些瓶子中形状都是相同的吗?装的水也一样多吗?在给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抛设疑问的同时,再次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是不是瓶子看起来大一些就装水多一些呢?”培养学生的量感,使他们对学习的“量”有更清楚的认识。通过这项活动,学生们不仅对日常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量感也多了一些个人体会,而且还将帮助发展适当的数学核心素养,也培养学生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3.2培养应用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能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制订适当的教学规划和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而这些教学活动通常是以他们对生活实践的看法为基础,而不是以实际和具体的工作为基础,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情感去做数学。因此,如果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数学敏感性的经验,并系统地将这种情感体验作为智力知识加以考虑,逐步形成个体数学知识体系,那么就更容易培养学生的数学觉知。这就要求教师深入挖掘教科书,根据教科书内容,尽可能地创作生活情景,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具备自发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的能力,运用数学逻辑思维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学生的自主操作,真正形成学生的数量感。

例如在教学长度单位,老师不但要透过课本知识引导学生,体会如何感知长度单位的大小,更要带领学生深入生活,仔细观察周围的物品,例如将物品的长度与手比较,观察文具或课桌的高度等来感知测量单位厘米的适用范围,也可以观察硬币厚度感知测量单位毫米的具体长度,通过这些熟悉周围的东西来学习具体知识的应用,根据真实的生活联系来建立量感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更有助于帮助在学习上准确认知。

4结束语

在基础教育的背景下,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量感,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从生活经验出发为学生创造现实的生活环境,使学生从生活的数学感官知识中通过数字计算形成数学理论知识,开展多样化的测量活动,加深学生对生活中数字的理解。

参考文献:

[1]孔瑞英.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生数学思维的特点及培养策略[J].甘肃教育研究,2021,(06):57-60.

[2]曾凯虹.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1,(81):70-72.

[3]谢灵燕.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生数学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策略探析[J].考试周刊,2021,(53):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