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财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20
/ 3

高职院校财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研究

邓治华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辽宁省沈阳市  110122)

摘要: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专业教师要深入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想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本文以财务专业“课程思政”目标与内容作为研究出发点,分析了财经类课程思政建设困境,并提出了财务专业“课程思政”的建设路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财务专业;思政;路径

1 财务专业“课程思政”目标与内容

1.1 财务专业“课程思政”的目标

“课程思政”建设需要把思政理念融入至教学工作中,在专业教育中实现学生爱国情怀、责任意识与职业道德目标。因此,高校教师应当完成思政和专业理论的融合。思政教育包括政治观、价值观等不同的层面,其目标在于帮助学生形成优良的价值理念。财务专业作为商科重要专业,在学习与的工作阶段,学生必然会面临许多主观价值判断,在面临这些判断时会计人员的思政水平必然会对其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诚信、守则、遵纪、责任与担当均是会计人员必备的品质,是会计工作的基础。

“课程思政”建设的最终目标在于培育出一批“觉悟高、懂专业、能力强”的高级会计专业人才。“觉悟高”主要指会计学人才需要拥有诚信的优良品质,具有较高的伦理认知和道德敏感性。“懂专业”的内涵在于会计人才必须能够充分掌握实际工作中所需的各种理论,在了解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适应大数据、AI 等尖端技术的普及将会对会计工作产生的作业,了解与把握会计学各种前沿理论。“能力强”代表会计人员拥有相对较强的专业能力,其中包括了将专业知识应用于实践能力等。

1.2财务专业“课程思政”的内容

会计课程涵盖了财会类课程、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类课程、审计类课程以及实践类课程等。根据财务专业“课程思政”培养目标,以此类课程的特性为基础,教师应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生的德育培养融入至教师的教学规划,发挥好课程思政的育人作用。具体内容如下: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其主要内容。财务专业也要求从业人员具备公平、公正、诚信的品格以及遵纪守法的意识。所以,财会类课程的教育者需要采取各种手段引导学生在接受教育后养成诚信的品格,依据客观事实,坚持会计法规、会计准则,客观公正、公允地进行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

(2)责任感与使命感。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冲击下,会计教学未来的主流培养对象必然是管理人员,为此需要依据其掌握的财务知识来帮助企业开展后续规划、价值管理、投资管理等方面提供决策支持。此外思政课程还应当引导学生重视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关注企业社会责任,具备责任感和使命感,站在企业多个利益相关者角度提供企业绿色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成本与价值信息,为管理者制定战略、价值、投资等方面决策提供全面的绿色财务信息。

(3)职业素养、工匠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等综合素质。财会类、管理会计与审计类课程都需要在其中加入职业素养的教学,包括独立公正、坚持原则和准则、诚实守信等。同时,会计学作为一个拥有较强实践性质的专业,实践类课程思政注重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团队协作能力与创造力。

2财经类课程思政建设困境

2.1专业教师育德意识与能力不足

在我国,部分应用型高校的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存在着一些片面的认识,有些教师认为只有本专业课程的教学才是自己的本职工作,对思政教育不够重视,甚至会认为增加自己备课难度,对思政内容了解得也不够深入。还有一些专业课教师认为所谓的课程思政教育就是在授课过程中生硬地“植入”或“照搬”思政内容,对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教育在“大思政”格局中的角色和作用认识不清。这样最终导致课程思政元素与专业教学衔接度不高,只是简单地将思政内容堆砌到教学内容中。

2.2财务专业教学模式的单一性

传统的财务专业教学通常采用线下课堂授课模式,会计专业各课程中思政元素的趋同且重复度高,部分思政素材与课程内容“撞车”。若授课教师对思政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或未能在课前做好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的全面设计,思政教育常常因课时安排紧张而被安排到课下环节。此外,由于财务专业课程有的时候选取的是英文原版教材、双语授课的形式,在学习专业知识方面就需要学生投入很多的时间与精力,如果把课程思政内容交由学生课后自主学习,很难保证学生自学的参与度。且该内容未纳入学生成绩考核体系,学生的主动积极性不高,更难以监督其完成度,达不到良好的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

2.3课程思政未能很好地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相结合

虽然大多数高校已经开始了对财经类学生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大多数教师也具有一定的课程思政意识,但财经类学生思政教育与其他方面的教育在结合上仍存在着不足。具体表现为财经类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思政内容结合不够紧密,且思政教育难以贯穿于教学的全程之中、贯穿于财经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之中。究其原因,一是财经类专业的部分课程理论性较强,在一定程度上也给学校和教师发掘其中的思政元素增加了难度。二是我国高等教育各专业的课程长期以来存在着各自为政的局面,专业课教师往往只专注于自己的教学内容,对其他学科、其他领域的知识不甚关心,财经类学生的教学也不例外。三是高校的生活比高中更为丰富,除课堂教学外,还有较多的社会实践,这种多样的教学活动形式也使得思政教育难以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活的全程中。

2.4尚未健全高校课程思政的考核评价机制

目前,大多数高校在教师业绩考核评价过程中还是普遍看重教师的科研成果,尚未对教师的课程思政提出具体的要求与考核标准。在没有考核以及明确的工作要求情况下,难以保证专业课教师自发地重视并实施课程思政教学。近年来,青年教师在高校的教师队伍中的占比逐年提升,相较于思政政治教育工作,思维活跃且价值观多元化的青年教师更多关注的也是关乎自身职称评聘的科研工作。因此,由于当前高校尚未健全对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考核评价机制,不仅不利于专业教师的思想政治觉悟提升,也不利于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

3 财务专业“课程思政”的建设路径

在对财务专业“课程思政”的目标、内容以及教学需求分析的基础上,从提高对课程思政的认知水平、形成多元化浸润式教学方法、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实现各学科的结合等层面来规划课程思政教学方案。

3.1加强宣传,提高对课程思政的认知水平

课程思政所取得的成果主要取决于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教师本身是否能够对其传授的思政理念具有充分的理解与认同; 其次是受教育者对于这些理念的认识。教师是课程思政的主体,他们具有的思政素养对于思政课程的实际效益发挥了关键性的影响,所以教师应当具备坚定的立场信念与丰富的理论素养。邀请马克思学院老师给会计专业老师上课,探究思政教学的方式以及内容,提升理论水平与教学技能; 其次通过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带领新教师,储备专业思政教学人才; 最后教师要与时俱进,了解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并尽可能选择学生更加喜爱的模式。

学生是否能够可以思政理念也会影响教学的效益,问卷数据显示,大部分学生在谈及对于思政的印象时,只能在宏观的政治与道德等角度做出反馈,对思政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采取能简单就简单的态度。这也代表高校必须加大力度开展思政方面的宣传,确保学生可以理解课程思政的重要价值,了解思政理论水平对于会计人员专业素养所具有的影响,两者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内容。

3.2融合多种教学手段,形成多元化浸润式教学方法

问卷结果表明,学生希望思政教学不是照本宣科,而是生动活泼的,易于接受的,也能够为学生带来正向的引导。所以教师需要在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时使用更加多样的手段,实现显性和隐性教育的统一,做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目前,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也为教育者产生了更多的选择,不仅有课堂面对面的线下教学,还有基于中国大学慕课的线上平台,教学过程不再是简单的老师讲、学生听,而是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师还可以将思政课程进行录制,上传到年轻用户为主要使用人群的B站,学生能够在其中与教师沟通,提出自己的学习困惑和对课程的改进建议。思政教育应当和会计实践结合,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希望教师能够结合案例,将专业知识融入社会热点、影视题材、案例素材等。例如可以结合瑞幸咖啡财务报表作假事件等会计舞弊实际案例,分析财务人员要守住职业道德,不做假账; 结合明星偷税逃税的事件,分析税法要点,引导学生建立起法规意识。

3.3改革考核方式,健全考核评价机制

传统的财务专业考核方式重视知识点考核,期末闭卷考试成绩所占比重较高,难以表现出学生的实际学习成果。调研数据显示,学生希望课程思政将案例分析、课前演讲等考核形式计入平时分,加大平时分比重。建议改革考核方式,采用多阶段多元化考核手段,全方位反应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思政学习的效果。充分利用学习平台的自动化评价工具,开展会计热点案例结合思政的讨论、案例分析、PPT 展示、小组辩论等多种形式进行思政课程学习的综合考核评价。

3.4多角度构建财经类学生课程思政课程体系

多角度构建财经类学生课程思政的课程体系,要推进课程建设。比如发掘专业课中的思政点、定期组织教师进行相关探讨等。财经类不同专业有其不同的特点,要结合本专业的特点来发掘课程中的思政点。在发掘思政点的过程中,单个教师的力量是有限的,所以学校和学院应采取多种方式,增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除了财经类各专业课教师之间,还应组织专业课与思政课教师之间的交流与探讨。

多角度构建财经类学生课程思政课程体系,还应推进案例开发,针对每个思政点选取相关的案例。案例的选取可以是学科经典案例,比如名人生平、历史事件等。也可以结合时政,比如“会计的职业道德”这一思政点可以选取近些年来财务造假的案例,“企业社会责任”则可选取一些企业在洪灾和疫情中捐款的事例等。多角度构建财经类学生课程思政课程体系,还要推进示范课建设。财经类学生专业课程众多,可以先从具有代表性的课程开始,将其列为财经类学生课程思政的示范课,通过示范课课程思政建设方案的制定、实施与结果反馈等,不断调整课程思政体系的建设方案,并将其推广至整个财经类学生的课程体系中。

4 结语

课程思政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手段之一。财务专业如何融入思政元素,是亟待探讨的问题。本文分析了财务专业“课程思政”的目标为培养“觉悟高、懂专业、能力强”的高级会计专业人才; 具体内容包括:责任感与使命感、职业素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匠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等综合素质。学生对于“课程思政”的理解还有待于进一步引导与加深; 学生认同将“课程思政”与专业知识、社会热点、案例实践活动、影视题材等相结合的教学形式; 在选择考核手段的过程中,则倾向于选择更加简单的提升平时分权重的手段。因此,从加强宣传提高认知水平、融合多种教学手段形成多元化浸润式教学方法、健全考核评价机制,以及加强多学科融合方面提出了财务专业“课程思政”的建设路径。

参考文献:

[1]殷俊明,张兴亮.会计学“专业思政”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财会通讯,2020,( 15) : 163-166 + 176.

[2]安存红,周少燕,石琦,等.高校财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商业文化,2021,( 02) : 1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