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素养教育在公安专业通识教育中的价值定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20
/ 2

财经素养教育在公安专业通识教育中的价值定位

农敬萍

广西警察学院  广西南宁 530022

摘要:公安专业学生警务技能的培养不仅仅是专业教育和警务训练,还需要培养学生政治素养、职业认知、思维能力及心理品质等方面综合素质。财经素养旨在培养学生具备健康的消费观、正义的财富观、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将财经素养教育引入公安专业通识教育,通过拓展课程内容、优化课堂组织设计、完善考核评价机制等方式,逐渐凸显在通识教育课程提升人才价值定位方面的作用,促进警务人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关键词:财经素养;公安专业;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与专业化教育的区别在于教育模式的选择不同,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的多元化和广泛性, 可以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学会多角度、多方位对问题进行综合研判。

一、公安专业通识选修课开设财经素养的意义

教育部在2018年公布的《公安学类国家教学质量标准》明确了公安本科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忠诚可靠、纪律严明、素质过硬,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法治意识、创新精神和公安实战能力的人才”。因此,应用型警务人才的培养课程体系绝不仅指专业素养的提升,更应是职业素养、法治素养、人文素养、道德素养、伦理素养的综合体现。

而在2021年发布的《中国大生生财经素养状况蓝皮书》显示,在财经意识的调查中得出我国大学生的财经素养意识处于中等水平,约有一半的受访大学生有较强的延迟满足能力和较高的克制力,38.1%的受访大学生具有冲动型财经人格。随着金融服务多元化、复杂化的发展,大学生群体出现的恶意透支信用卡、套路贷等现象也暴露出学生个体的财经素养问题。公安专业学生比普通专业学生具备较强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但是由于缺乏财经知识,对收入与消费、个人相关的税收、财富观等还是处于迷茫状态。

二、公安专业通识课选修课引入财经素养教育的实践

通识教育课程需要结合校本特色,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规律,探索适合本校特点并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路径的通识课程体系。公安院校在办学性质、招生规模等方面与其他综合性大学和应用型本科院校存在一定差异,但也需要积极探索通识课程体系设置和通识教育质量的提升。

本文以在广西警察学院通识选修课开设财经素养课程为例,探索在公安专业开设财经素养教育的实施路径与举措。在该课程开课前,为了解公安专业学生财经素养的现状,优化课程模块设置的时效性,针对学生的当前生活和设计设计了一份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发放一周,回收178份问卷,经筛选得到符合调查标准的有效问卷为167份,有效回收率为93.41%。被调查对象中,男生100人,女生67人,分别占比59.88%和40.12%。学生的月生活费水平大部分处于1000-1500元和1500-2000元之间,占比分别为60.08%和 13.77%。财经素养调查包括了22个项目,考察了学生在收入与消费、储蓄与投资、税收了解、保险与风险、制度与环境、财富与人生等方面呈现出的财经知识、能力与意识。对财经素养整体调查结果发现,公安专业学生收入与消费方面,较其他普通高等院校学生理性,估计与公安院校实行警务化管理有关;储蓄与投资态度较积极,税收了解方面较差,风险与保险认识方面能力一般,对制度与环境知识掌握不够充分,对财富与人生的态度十分积极。通过调查问卷总体分析,当代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物质生活比较富裕,更注重个体的情感检验和价值实现。00后的大学生消费水平明显高于90后大学生,但是00后大学生的消费趋于理性,善于运用电商平台进行消费,有目标、有针对性,有计划地进行理性消费。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课程按照财经知识、财经意识分为预算的学问、信用与信贷、生活中的税收、储蓄与银行理财和投资风险与收益五大模块 ,旨在带领学生学习运用有关货币金融、税收的基本知识和一般原理,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金融现象和经济行为,树立正确的财富观。

在教学设计环节,摒弃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的方式,更注重与学生进行财经相关案例的讨论分析,并通过情景模拟、头脑风暴等方式,生动地将单一的知识概念嵌入于现实生活中,提升学生运用知识的主观能动性,培养财经意识、财经素养,提高财经技能。以《信用和信贷》模块的教学设计为例,运用翻转课堂形式,课前通过课程平台布置作业,观看视频了解我国征信发展史;课中,引入“无偿献血,能与社会征信系统挂钩吗?”、“甘肃兰州特大套路贷”案例,组织学生对征信体系对个人、企业、社会影响,互联网信贷产品对我们生活带来怎样积极和消极影响的讨论,了解征信基础知识和信贷知识;课后,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访谈、查阅资料等方式完成课后作业“如何维护好个人信用”。在信贷模块知识讲解的反馈中,也发现面对多元化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学生的财经素养并没有达到明辨是非的程度,普遍存在着金融安全意识薄弱,风险识别能力弱,风险控制能力差等特点,对网络借贷平台的过度依赖也将累积大量的非系统性风险。

在课程实施路径中,结合公安专业课程思政特点,加入“忠诚守正、担当奉献、科学规范、爱国爱民”思政模块,并配合在线开放课程、专业案例库等教学资源,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采用情景模拟、角色体验等教学方法,运用案例融入、红色警示、共鸣感悟、点睛提示、体验式等隐性融合的思政融入载体方式,将思政元素融入启发式共同解析理论、探讨式问题分析、实战式强化训练等教学活动。

三、公安专业通识教育课堂体系构建的时代声音

公安教育面对时代的挑战,就必须打破以往固化的教育理念,用于创新,将学生能力的培养与警察的职业需求相结合,牢固地树立起培养高素养、复合型的预备警官的理念,积极进行警察职业化教育改革, 以“数据引领、实战凝练” 提升学生专业思辨能力,培养学生对党忠诚、服务人民、公平正义、实事求是的公安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的侦查规范意识和综合研判能力,培养具备防范化解经济风险,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专业政治素养,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法治意识、创新精神和研判经济形势能力的综合能力。要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预备警察,通识课教育课程体系建设还需要“软实力“。

(1)培养科技能力和大数据思维。大数据时代,如何运用人工智能、智慧警务等科技和装备,提升公安机关预测预警、精准打击和实时动态管理。

(2)培养财经意识,提升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努力践行“谨遵法律、严守道德、取财有道、用之有度”的财经行为,争做财德明、财思健、财商高的高素质时代新人。

    (3)拓宽通识课程评价维度。通识课程主要侧重于过程性评价,激发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可以采用“作业+小组问卷调查+期末报告”方式进行过程考核,取消期末考试,改变一张试卷定成绩的状况。这样提高学生全程参与度,面对真实自我。

四、结束语

财经素养的养成,能让学生更好的认识个人与家庭、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培养社会责任感,以适应新时代对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公安院校学生也不例外,除了弘扬忠诚教育的政治文化、无私奉献的廉政文化、从严治校的管理文化意外,也让学生在警风拂面的过程中自觉培育财经意识养成,提升警察综合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皮华英,陈俊豪.核心素养目标导向下的公安专业通识教育探索[J].湖南警察学院学报,2020(06):84-90;

[2]乔明明.论新时代公安教育改革引入民族学通识教育[J].民族论坛,2019(03):67-71;

[3]姜林.公安院校通识课程改革研究—目标、意义与评价[J].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学报,2022(02):91-96。

作者信息:农敬萍,女,1985-02,壮族,广西警察学院,副教授、会计师,研究方向: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经济犯罪侦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