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翻译人才培养,政治素质应放首位

/ 1

新时期翻译人才培养,政治素质应放首位

洪颖, 饶斌,谭冬玲,缪道蓉 ,彭旭,陈静,江艳梅,宋竹鹃

四川成都   西华大学   610039

在翻译人才培养中,虽然使用同样的教材,采用同样的教学方法,但学生翻译学习的效果往往千差万别。笔者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应是翻译学习者的内部因素或个体差异。在翻译学习中,这些因素主要包括:翻译学习观念、翻译学习策略、翻译学习动机、认知风格及语言水平等。这些因素统称为翻译教学中的学习者因素。对学习者因素的研究首先兴起于二语习得研究领域。Nunan(2001)提出了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范式。该范式以学生而不是以内容为其组织线索,教学任务不断演化,教师随学生一道改进。Nunan(2001;3)认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法的主要哲学观念之一就是:由于大多数学习情景中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局限性因素,所以我们不可能在课堂中传授给学习者所需要知道的一切。为了有效地利用短暂的课堂时间,除了语言知识外,Nunan(2001:3)认为,我们还须培养学习者的学习技能,其主要目标是:①为学习者提供高效的学习策略;②帮助学习者找出他们自己偏爱的学习方式;③发展与课程商洽所需的技能;④鼓励学习者制定自己的目标;⑤鼓励学习者采纳现实的目标和时间计划;⑥发展学习者的自我评估技能。

. 当前国内翻译人才培养的现状

而目前国内高校对于翻译人才的培养,培养目标仍然是以培养知识技能合格的专业技术性翻译人才为主,培养的关注点基本分为两类,第一类是针对英语专业出身的翻译人才培养,关注点仍然在对翻译理论,翻译策略具体翻译技能以及学生的跨文化,跨学科知识的培养上。第二类是非英语专业出身的翻译人才,他们具备较丰富的专业知识,普遍在同专业同学中属于英语基础比较好的学生,目前大学英语公共基础课堂,对于翻译技能的培养越来越重视,加之经过后期实践的磨炼,他们的翻译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实现非英语专业学生成功转型为翻译人才。

. 新时期翻译人才培养,政治素质应放首位的必要性

随着世界各国、各民族的经济一体化趋势发展,文化全球化趋势势不可挡,在与世界其他各国频繁交流中,对于素质过硬的翻译人才的需求量只增不减。但传统对于翻译人才的培养目标多以培养合格的专业技术性翻译人才的角度出发,致力于培养综合素质高、专业精通、外语扎实、具备较强翻译能力的实用复合型翻译人才,但笔者认为,新时期,在国际交流中,我国对于翻译人才的需要不仅需要素质过硬的专业技术性翻译人才,更加需要具有正确价值导向,正确的历史观、世界观,具有过硬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始终坚持四个自信,即坚定地从骨子里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的爱国热情,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善于向世界各国讲述中国故事,宣传中国文化,传播中华友好的翻译人才。这样的翻译人才才适合作传播中国文化,传播中华友谊的大使。

因此,笔者认为,对于新时期翻译人才的培养,对于政治素养培养的关注应该居于首位。具有正确价值观和历史观、是非观,能够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式中明辨是非,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具有过硬政治素养的翻译人才是新时期我国高校翻译人才培养的重点。

针对当前国内高校翻译人才培养的现状,笔者提出不论培养对象是英语专业学生还是非英语专业学生,都应该坚持“新时期翻译人才培养,政治素质应放首位”。

学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不仅包括知识的掌握,学习技能的获得,还包括价值取向的引领。笔者认为学习者因素不仅包括知识、技能这两个维度内容,还应该包括第三个维度:价值取向。

新时期翻译这门学科研究的现状,从翻译教学的维度而言,形成了理论、技术和实践 “三位一体”,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理论研究促进技术的开放和运用,技术的优势助推实践的效益,实践的深入推动理论研究的成果创新。笔者认为,从翻译教学,培养翻译人才的角度出发,除了研究翻译理论、技术和实践的培养教学之外,应该将如何敦促培养对象的政治素质的提高放在新时期翻译人才培养关注点的首位。

三、结语

如何培养不仅具有过硬的知识技能,还具有过硬的政治素质,正确价值导向的翻译人才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打破传统的翻译教学多关注翻译理论、翻译策略、翻译技巧、翻译实践以及跨文化、跨学科知识技能的培养,新时期新形势下的国际交流,更需要的是具有正确价值观和历史观、是非观,能够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式中明辨是非,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具有过硬政治素养的翻译人才是新时期我国高校翻译人才培养的重点。

如何在培养翻译人才教学过程中,培养翻译人才的政治素质这一实际教学难题还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