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种植与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26
/ 2

水稻种植与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

周晓敏    ,章银珊

江苏省农垦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白马湖分公司江苏省淮安市  223216

摘要: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水稻是我国农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量和品质是农业研究的重点。现阶段,我国粮食需求较大,但在种植水稻的过程中,其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因此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逐步改善这一现状,需要对水稻种植技术要点进行综合考虑,在深入分析技术内容的情况下,扩大病虫害防治作业的实施规模,借助先进、优良的病虫害防治技术,促进水稻产量逐渐提高。

关键词:水稻种植;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分析

中图分类号:   S435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其产量与质量是影响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需要结合当地区域的水稻种植产业要求,发挥出水稻种植技术的应用优势,并加大对病虫害问题的防治力度,促进水稻产量不断提高,实现稳产、增产等发展目标。

1种植技术要点

1.1选种和育种

水稻的品种是关系到水稻的种植质量和产量的重要因素,因此,种植人员要结合当地实际状况来选择抗逆性强的水稻品种,以保证水稻种植的质量满足水稻种植的要求。在实际选种的过程中,种植人员需结合广西来宾市高发地病虫害来选择抗病虫害强的水稻种类,优选颗粒饱满、干燥易于存储、没有病虫害、发芽整齐、种子大小接近的种子。由于广西当地多雨、温度高,故可选择抗高热的品种,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栽培方案。 在选种完成之后,需对种子进行晾晒及风选。在完成相关步骤后,使用药液浸泡种子能有效减少种子的病原体数量。种植人员可用恶线清或可湿性多菌灵粉剂药液稀释浸泡种子,对种子有一定的催化作用,为后续育苗育秧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1.2选择适宜播种方法

水稻种子的生长对于周围环境的要求较为严格,如果环境条件适宜水平不足则会明显影响水稻成活率。应对种植环境从温度和湿度等角度开展观测作业,并以全程性和实时化的形式,对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情况进行记录。对于水稻作物来说,应处于适宜的高温条件,并保证日照时长充足性。在开展水稻种植作业时,应加大对周围环境条件的控制力度,促进水稻幼苗存活率不断提升,并优化水稻幼苗的生长性能。在一般情况下,需要结合水稻种植作业的规范要求,加大对种植温度的控制力度,应将温度控制在28℃~32℃的区间范围内,且最低温度仍然需要超过12℃。

1.3整田耙田

第一,整田。水稻田中易因为微生物作用而产生病菌,故在插秧之前需采取整田措施消除土壤中的病菌,方法是在每年冬季之前将水田深耕翻土,利用阳光的暴晒作用杀菌,这一操作可在每年最后一季水稻收割完成后进行。 第二,耙田。在插秧之前要进行耙田操作,耙田时要补充足够的肥料,主要包括磷肥及太胺,同时在其中加入大量的农家肥。以耙田机械将土壤、农家肥及化学肥料打熟,使其变成淤泥状,耙田之后将其整理平整,然后可实施后续的插秧。

1.4确保移栽方法科学性

在开展移栽作业时,需要对移栽技术操作要点进行全面分析,综合考虑水稻幼苗的生长情况,并对生长周期进行整合,确定最终的移栽时间,保障时间设置的适宜性与合理性。在一般情况下,当水稻的秧苗长出5片叶子时,此时属于最佳移栽时间。对于中稻和晚稻来说,需要在秧苗生长至25天之后,才能够移栽。在移栽作业实施阶段,应从前期的7天左右开始,采取有效通风措施,保障通风方法的适宜性,强化秧苗与外界环境之间的适应性。在移栽作业的前1天应及时去除棚膜,并以全天候的形式进行移栽作业。在实际移栽过程中,应加大对插秧深度的控制力度以确保深度设置的适宜性,助力秧苗健康成长。在一般情况下,插秧深度需要控制在3cm以内。

2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

2.1物理防治

目前,我国水稻种植过程中病虫害防治技术主要包括物理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及化学防治技术。在使用物理防治技术的过程中,种植人员通过人工方式如翻地及除草来清除病虫害,也可使用放养益虫及性激素吸引等方式防治病虫害,种植人员在病虫害繁殖的季节使用物理诱杀灯具来对特定虫害进行诱杀,以防止病虫害出现,保证水稻健康生长。在来宾市水稻种植过程中,最常见的害虫主要有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及三化螟。因此,种植人员需结合害虫出现时间使用物理技术进行防治,以免对水稻种植的质量和产量造成不良影响。

2.2生物防控技术

生物技术主要是通过喷施生物农药进行水稻病虫害的防治:①从水稻苗期开始,通过定期喷施 1% 香菇多糖水剂、0.01% 芸苔素内酯可溶性液剂、29% 极细链格孢激活蛋白可湿性粉剂、5% 氨基寡糖素水剂等植物诱抗剂,提前激活水稻的抗病基因,降低水稻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等病害的发生概率。②通过喷施 400×108个孢子/g 球孢白僵菌悬浮剂、100×108孢子/mL 绿僵菌悬浮剂、8 000 IU/mL 苏云金杆菌悬浮剂、10×108PIB/mL 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悬浮剂等活体微生物农药对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等靶标害虫进行防治。与其他技术相比较,生物技术具有对病原微生物、靶标害虫持续控制、对有益生物以及环境相对友好等方面的优势。在微生物农药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严禁与任何化学农药,尤其是杀菌剂复配,避免对活性菌进行杀灭,影响其效果。二是尽量选择阴天或者 16 时以后进行施药,避免紫外线对有益菌的杀灭作用。

2.3化学防治

在使用化学防治方法时,需要结合不同病症予以分析,综合考虑虫害类型,确保药剂配比的科学性。通过定期观察水稻植株的颜色,并综合考虑冲孔现象,对水稻所遭受的虫害问题进行判断,明确掌握虫害的严重程度。例如:当稻飞虱等虫害问题过于严重时,水稻叶片呈现出了枯黄颜色,且水稻在结穗过程中,出现了异样问题。此时便可以使用可立克与30kg的水调配成40%浓度的溶液(每30kg可立克溶液能够喷洒667㎡面积),采用喷雾式的喷洒形式,促进防治作业有序开展。飞虱宝等药剂通常将其应用于稻飞虱等防治作业中,要确保此类药剂浓度能够控制在20%~25%的区间范围内。在防治二化螟等虫害问题时,需要使用甲苯酰胺SC等药剂,并将其控制在20%左右。在防治稻纵卷叶螟等虫害时,应使用5%的甲维盐WG。利用25%的吡蚜酮WP,将质量控制在480g左右,同样从667㎡的种植面积入手,将其兑入一定的水,在充分搅拌的基础上,优化最终的使用效果。

2.4农业防控技术

主要是创造利于水稻生长、而不利于有害生物扩散的基础环境,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技术:①及时摘,切断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源;②适当提前或者延后种植时间,从而使得水稻生长关键期对病虫害为害盛期进行有效的规避,降低损失。通过种植抗病虫品种,降低病虫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比如袁隆平院士主导研究的玮两优 7713 对近年来发生日益严重的稻飞虱有良好的抗性。

结束语

    现阶段需要根据水稻种植技术的操作要点,为种植作业的开展提供明确引导,并加大对田间作业的管控力度,优化最终的种植成效,从而达到提高水稻产量的目的。为了保障水稻种植作业的安全性,并促进产量全面提升,应结合病虫害防治技术操作要点,加大对病虫害问题的防治力度,基于科学手段,维护水稻作物生长环境,促进水稻作物产量和质量全面提升。从而保证水稻的健康生长,满足市场和种植户提高经济效益的需求,有效推动我国经济稳定运行,为我国现代经济建设奠定坚实的农业基础。

参考文献

[1]周爱芹.水稻种植技术要点及其病虫害防治[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0(08):139-140.

[2]王榕宁.水稻种植主要环节与病虫害防治要点[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0(06):17.

[3]杨林.水稻种植技术要点与病虫害防治对策[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06):173+175.

[4]王禹堃.分析水稻种植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J].农村科学实验,2020(05):119-120.

[5]周策文.水稻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要点浅析[J].南方农业,2019,13(35):26-27.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35.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