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红色研学基地建设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27
/ 3

高校红色研学基地建设策略

刘榴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广西 柳州545036)

摘要:“研学”是强调学生主体研究性学习的教育活动。“红色资源”是促使学生树立正确文化观、历史观的思政教育内容。高校重视大学生红色研学基地建设,简单来说,就是重视“课程思政”教育观念与专业教学有机融合,寻找适宜的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培养大学生民族认同感、归属感。故文章从分析高校建设红色研学基地功能出发,针对性厘清现阶段高校大学生红色研学实际情况,进而提出红色研学基地建设有效措施,为“课程思政”进一步发展提供保障。

关键词:高校;红色研学;研学基地;教师队伍;研学课程

前言:

    高校红色研学基地建设,对帮助学生深化爱国热情意义深远,对促使学生综合发展亦作用显著。其作为开展红色研学实践课程基本载体,不但可以更好得发挥红色研学育人功能,承担必要社会功能与政治功能,还可以实现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无缝衔接,促使学生自主探究、自主践行。基于此,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对高校红色研学基地建设至关重要。

一、高校红色研学基地建设的功能分析

(一)文化育人

    “红色研学基地”从本质角度而言,是统筹规划红色研学内容、红色研学路线以及红色研学方向等的基本“中介”[1]。所以,高校在“课程思政”视域下,致力于有效的红色研学基地建设,就是要对相关红色资源(名胜古迹、故居、文化馆等)有机利用。在红色研学基地建设的基本功能发挥层面,分析红色研学基地的革命精神凸显功能以及思想内涵体现功能等,将其联系现实生活,以生动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现给学生[2]。如此一来,当高校对红色资源背后的文化、精神、境界科学阐释、继承,学生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与统一领导,就自然而然形成正确价值认同。同时,红色研学基地是真实历史展现凭证,是思政教育主要依据。高校要科学完成红色研学基地建设,就要遵循学生本位原则,以“实践”为导向,将思政与文化、思想多角度整合,以此发挥红色文化育人价值,激活学生爱国热情,使学生成长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在个人终身学习发展过程中,有效继承、弘扬革命精神。

(二)实践培育

    高校红色研学基地建设,不但可以培养学生文化认同感与自豪感,还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了解学生真实学习情况,为后续教学活动设计提供依据,使学生在参与高校红色研学活动的过程,更加清晰明确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等,在我国市场经济建设中的实际作用,探究、实践[3]。所以,为了使学生在红色研学活动实践参与中,有效完成“感知-判断-记忆”,首先,高校就要利用学生感官,为学生展示足够红色资源,让学生结合自身阅历对其评价。然后,反复强调红色资源背后抽象信息,确保学生在红色研学活动参与中,自主遇到相关内容,第一时间明确其特征、内涵、作用。借助红色研学形式,将基本感知更加深化,实效迁移至转化实践。例如,自主设计一些小组性红色研学活动,到当地博物馆、革命遗址等,具身体验,思想升华,形成正确爱国情怀。

(三)丰富资源

    新时代新形势下的高校红色研学基地建设,与传统模式的学生研学旅行不同,其指向性更加明确,目的性也更加直观。不仅要求学生在参与红色研学实践活动中,对相关红色资源背后的意蕴、精神自主内化,科学树立爱国观、历史观、文化观,还要求学生能够以此反哺其他课程知识学习,在“全域旅游”概念下,充分整合学校周边所有红色研学相关内容。如:红色文化资源、自然景观资源、旅游经典资源等。为高校红色研学基地建设理清思路,找准方向,确保高校红色研学基地建设富有逻辑性、实操性、适切性。最终,在高校红色研学基地建设过程,各种各样红色资源与研学旅行资源相互结合,帮助高校教师与所带学生,深层探讨所接触红色文化资源的思想本质、人文情怀以及历史发展规律等。故,可以说,重视高校红色研学基地创新建设、全面建设,可以充分挖掘、利用所有相关教学资源,使红色资源服务于高等教育,提升红色研学整体质量。

二、高校大学生红色研学的现状

(一)对红色研学活动参与的期望值较高

    笔者在本文主要是对xx地区的高校大学生进行红色研学活动实地调查,以此真正了解现阶段我国大部分高校大学生的红色研学真实情况。调查完毕之后,笔者整理所收集信息,最显著一点便是该地区大部分高校的大学生参与红色研学活动,都是在正式参与红色研学主题活动前期待值满满[4]。其中,从学生对学校组织或相关组织开展的集体性红色研学活动的个人看法及其动机层面来看,选择红色革命主题与理想信念主题的学生尤为之多,大概可占总调查人数的85%左右,选择倾向深入交流的学生相对较少,仅占总调查人数的15%左右。而从学生对学校组织或相关组织开展的集体性红色研学活动的目的了解层面来看,选择自我磨炼的学生相对较少,选择丰富阅历的学生相对较多。整体而言,xx地区高校的大学生十分注重自身思想丰富,对参与学校组织的集体性红色研学活动期待值较高。

十分期待学校组织或相关组织开展的集体性红色研学活动

75.6%

一般性期待学校组织或相关组织开展的集体性红色研学活动

19.1%

较不期待学校组织或相关组织开展的集体性红色研学活动

5.3%

(二)对红色研学活动的实际参与度偏低

    结合前文,笔者进一步深入调查真正参与红色研学实践的xx地区高校大学生发现,未能真正付诸行动参与学校组织或相关组织开展的集体性红色研学活动的学生占大多数。一部分学生对于学校组织或相关组织开展的集体性红色研学活动是明确知晓,但浅层参与,占总调查人数的21%左右。其他学生则是根本没有听说过学校或相关组织开展的集体性红色研学活动,更遑论参与其中。

没有参加过学校组织或相关组织开展的集体性红色研学活动

75.1%

有听说且参加过学校或相关组织开展的集体性红色研学活动

21.3%

有听说过但没有参加学校或相关组织开展的红色研学活动

35.6%

    造成这一问题现象的原因,首先,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或者相关组织开展的红色研学活动形式单一,主题局限。其次,红色研学活动的时间需求指向性明显。因而,高校在开展红色研学活动时,受到多种因素制约[5]。一旦高校本身对红色研学活动组织不足重视,实际上的红色研学活动开展效果就较为不佳,不利于更进一步的高校红色研学基地科学建设。

三、高校红色研学基地建设的具体措施

(一)构建特色化红色研学课程

    高校重视红色研学基地建设,是实效开展红色研学实践课程基本。因为,其本身的教学资源皆可供实践课程教学使用[6]。所以,高校要想真正提升红色研学教学效果,首先,就必须接受相关组织(单位)的针对指导,贴合本土红色文化,对区域内知名红色文化资源深入开掘。如:名胜古迹,名人故居,革命遗址等,以此为基础建成特色鲜明红色研学基地。其次,高校主动借鉴其他兄弟姐妹学校的红色研学基地建设方法,以“研究性学习”为根本,尊重学生主体性与差异性,以帮助学生有效提高思政素养为目的,在构建红色研学实践课程过程中,深入融合爱国主义、革命精神等主题性的专题实践课程。抑或是,高校直接以“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为红色研学基地建设原则,多形式开发实践研学课程。如:红歌创作,红色读物分享等。以契合学生探究兴趣为基本,实效丰富红色研学课程内容,完成红色基因传承[7]。鉴于此,笔者所任职学校就与相关组织紧密合作,积极贯彻“校社合作”,开展“大美中国大美xx”大学生研学夏令营,启发学生切身感悟,文化认同。

(二)营造沉浸式的红色研学氛围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高校的大学生红色研学情况都同上文调查一样,问题多多,亟待解决。因此,在高校在红色研学基地建设过程中,相关人员必须大力改变以往的传统式、单一式红色文物展览方式,以“创新实践”为核心,最大程度提高学生对红色研学活动参与积极性。只有这样,高校红色研学基地建设才能营造和谐、热切研学氛围,发挥红色研学活动思政育人功能。笔者所任职学校对此就是不断加强红色研学基地建设的多层交流,针对性建成由专业教师与部分学生共同组成的建设队伍,积极为高校红色研学基地建设提意见与建议,为红色研学实践提供保障。

    细化而言,即在“校社合作”背景下,笔者所任职学校与当地红色研学基地深度联合,重视对学生研学情感激发,以学生为中心,使用学生感兴趣的信息技术:AI技术、5G技术、VR技术等,将红色研学基地数字化建设,以此让学生深刻投入红色研学,理解红色资源背后文化、精神,真正做到研中学,游中学,学有所得,学以致用[8]。以学校联合xx革命烈士纪念馆,使用5D技术,真实还原革命年代历史为例,带领学生进入真实情境,学生身心体验进一步增强,政治思想内化于心。

(三)建设红色研学中“课程思政”教师队伍

    习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时曾强调:“思政教育的关键在教师队伍。只有教师队伍发挥自身思政教育创造性、创新性、主动性,思政教育才能落在实处,发挥实效。”因此,高校为做好红色研学基地建设工作,在开发红色研学课程,营造和谐红色研学氛围同时,就要重点加强具备“课程思政”意识的教师队伍建设,以此形成红色研学实践的“游+师”模式,相较于传统的红色研学旅行纯“游”模式,让学生有机会接受更多的教师点拨与教师启导[9]。换言之,高校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落实中,不仅要自主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多层面致力于自我完善,还要自主挖掘红色资源,将其与课程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全方位做好学生道德修养提升“引路者”,借助红色研学基地建设,真正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而要具体做好这一点,高校就要定期开展教师队伍专题培训,利用当地红色资源,搭建便于教师研学旅行的具体平台,以此为高校红色研学基地建设奠定基础,为红色研学实践活动有效开展提供保障。

(四)利用网络平台传播红色研学成果

    利用网络平台传播高校红色研学活动优秀成果,简而言之,其一:高校基于学生学习发展需求,主动利用学生感兴趣网络平台,不断传播红色文化,实现研学资源与时代精神的科学结合。这样,借助信息化的红色研学阵地,不断渗透红色精神,讲好中国红色故事,学生对于红色文化的价值认识就不断深入,潜移默化受到红色资源生动影响。其二:高校为打造特色化“红色研学品牌”,重点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对红色研学活动组织形式与实践渠道不断优化,明确红色研学根本目的,整合可用红色教育资源,将它们剪辑制作为特定专题音视频内容,对应开设线上专栏,方便学生自主了解。长此以往,学生不但可以在网络平台多层接触红色研学相关内容,还可以自主尝试制作红色主题动画,红色主题条漫,红色旋律音乐等,完成另类红色研学基地科学建设,科学传播红色文明。

结语:

    言而总之,高校红色研学基地建设,不仅可以保证学生在研学活动参与中的实际研学效果,发挥研学基地建设功能,还可以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发展以及社会发展影响深远。因此,加强对高校红色研学基地建设,亟需相关人员重视能够影响红色研学基地建设的各因素,而后针对优化,妥善利用。以此建设优质红色研学基地,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助推研学旅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士权,高翔莲. 新时代大学生红色研学现状分析[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04):72-74.

[2]王源远. 基于深度体验的甘肃红色研学游产品开发研究[J]. 社科纵横,2021,36(06):75-80.

[3]付金梅. 红色研学旅行基地建设探究——以重庆红岩研学旅行基地为例[J]. 中国集体经济,2021,(17):117-118.

[4]汤杨旸,林佳,乔婷婷,缪军翔. 基于体验式教学视角的红色研学旅游产品推广性研究——以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为例[J]. 江苏商论,2021,(04):62-66.

[5]刘筏筏,郭小雯. 基于RMP理论的辽宁省红色研学旅游产品开发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2021,(01):34-36.

[6]史洁,马凤悦,于梦玮,金璐璐. 利用革命文物开展红色研学教育的有效途径——山东沂蒙山区红色研学模式设计[J]. 中国文化遗产,2022,(01):18-25.

[7]成浩. 有效开展红色研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思考[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23):123-125.

[8]李洪龙. 全域旅游视角下的红色旅行研学基地建设[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13):131-133.

[9]玉琢,赵永智. 深挖红色资源  彰显时代价值[J]. 内蒙古宣传思想文化工作,2020,(06):44-45.

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2021年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融入地方“四史”元素的大中小学思政课校本课程开发研究》(课题编号:2021SZ208)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2022年度科研立项课题《高职院校建设红色研学基地策略研究——以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为例》(课题编号:2022KYYB31)

[作者简介] 刘榴(1983-08),女,广西忻城县,大学本科,柳州城市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高校讲师,研究方向:地方党史、红色文化研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