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秦创原平台建设,多渠道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约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28
/ 3

围绕秦创原平台建设,多渠道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约束

姜本田 ,邢誉丹

610422199904060079   610303200012260068

内容摘要:由于可持续的发展以及经济发展趋势我国现存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日益增长。这些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在发展途中所面临的挑战也愈发明显。在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本文以秦创原品台建设为例,以陕西省大力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以及生存为背景,对于现今科技型中小企业面临的挑战以及问题即融资约束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并就相关问题提出多维度的解决渠道以及建议。

关键词:秦创原;陕西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约束

作者:姜本田,陕西省西安人生于1999年,现年23岁。澳大利亚迪肯大学金融专业学士学位,现就读于新西兰怀卡托大学Master of Business and Management硕士专业。曾在西北大学中国西部发展研究中心企业资本研究院实习,曾参与企业资本研究院的元宇宙相关课题研究并形成报告发表。

邢誉丹,2000年出生,女,陕西省西安人,西交利物浦大学、英国利物浦大学管理学院,国际商务专业学生。

一、背景介绍

自2021年上半年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正式启动以来,我省发布了《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政策包(总窗口)》、《任务推进表》,多个项目集中开工建设,探索出多种多样的科技成果转化形式,形成了多层次、多维度、全社会协同的“1+N”政策体系。陕西在创新引领发展、推动两链深度融合上取得了骄人成绩。这一年里,我们成功地解决了一些过去想解决但一时难以突破的瓶颈,扫清了一些持续制约陕西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汇聚、招引、用活了一批优质创新要素,培育形成了一批创新主体、创新单元、创新高地。截至2021年10月底,全省评审通过的高新技术企业同比增长45%,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首次突破万家,全国排名第8。

这些成绩为今后的工作打开了良好的开局,为顺利完成三年行动计划目标奠定了基础。未来,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更全面、更高质量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以产业发展反哺基础研究,促进多种创新要素同频共振,探寻体制机制进一步改革优化的空间。其中,必须直面仍在一定领域存在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多而不强、多而不优、高而不精、趋软避硬等现实问题,着力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特别是创新创业平台孵化企业进一步融资的需求。通过建立健全中小企业征信制度、强化政府性融资担保、完善中小企业股权融资机制、探索数字供应链金融新模式等途径,根除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资金错配现象,确保最优质的资金以最快的速度进入最有效率的企业和和最有潜力的项目。

二、存在的问题以及面临的挑战

据陕西省新闻发布会发布消息了解,2021年陕西省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1189家、增幅38.7%,数量位居全国第10位;高新技术企业8397家、增幅35.5%,连续两年新增数超出全国增幅(18.7%)近17个百分点;上市企业69家,其中科创板上市企业11家。据央广网最新消息,陕西已经建设7个国家级的技术开发区,已最老牌的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代表的西安高科技产业园已经在关中地区广泛撒网,未来将以西安为核心向全省扩张,这代表着以西安为核心的陕西高科技产业发展完成了阶段性的成长节点,但同时去也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开端。虽然陕西省在纵向的发展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并基于其数量优势为日后陕西省培养出优质的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但是作全国新一线城市,横向来看西安的高科技产业数量与质量都有待提升,而面临真正挑战的陕西高新技术企业的质量而非数量,现存的中小微科技型企业所带来的创新与技术从未有改变过任何市场或技术的底层逻辑的改变。绿色创新以及可持续性创新较少,为市场打开的新窗口寥寥无几,并未对全面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陕西省2022年的重点升级项目共有620个,而创新驱动项目共139个,总投资达到2171亿元,同比增长44%。可以看出在纵向同比中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在横相对比中陕西省创新驱动项目的数量以及总投资量都处在相对劣势地位。且陕西省在2020年中国各地区专利申请数排行榜中陕西仅仅排在靠后的第16位,总申请件数仅为广东省的大约十分之一,陕西省的已授权件数仅为广东省授权件数的大约十二分之一。总的来说,从现实数据来看,陕西省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多而不强。

  在如今我国追随联合国的17个可持续性发展目标的大背景下,陕西省2022年推动的可持续发展创新项目共续建398个,新开工项目222个,其中在制造业方面共29个,在传统产业的升级方面共有30个项目,在高端源化工程方面共有13个项目其他领域也有同比大幅度增长。然而在横比中依然不处于优势地位。这意味着陕西的高科技产业在全国范围来看面临着不小的挑战,但是依然可以看出陕西省对于科技创新发展的大力支持以及倾力相助。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中小微企业由于自身影响力缺乏、市场中的竞争力弱以及生存能力堪忧的内忧外患的前提之下,缺乏科研人才、融资难、投资者不看好等挑战接踵而至,导致企业陷入因缺少资源、人才、能力和金钱的问题从而反复导致企业自身不强,却又因此缺少资源的死循环当中。在死循环中中小微企业的科技发展多而不强、多而不优、高而不精、趋软避硬的问题就会自然而然的出现。Liu Z. jun,Liu Shengqiang和 Sun Fangcheng认为,资金约束与企业研发投入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而政府干预对于融资约束的调节性呈现出正向关系

[1]。不仅如此,Lu Zhiqiang等人通过分析2007-2017年间的11610各中小企业的数据发现,投资方对于企业的内部资金的可用性是敏感的,现金每增加平均1%那么投资将会有0.21%增长。因此他们认为中小企业更多是依靠企业内部融资来投资项目,这表明了中小企业在融资时是存在融资约束的。不仅如此,地方银行和数字普惠金融可以再中小企业融资约束中起到缓解的作用[2]

综上所述,想要解决多而不强、多而不优、高而不精、趋软避硬等问题必须要解决中小型企业的生存问题,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生存问题之根本即帮助企业摆脱融资困难。这仅凭中小企业本身是很难摆脱得融资困难的困境,因此政府可以通过推出另一维度的新的政策支持。

三、相关建议

、建立健全科技型中小企业征信制度

针对银行与中小微企业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不敢贷、不愿贷问题,建立健全科技型中小企业征信制度,协调整合多维度多来源的金融资源和信息资源,增加来自税务、市场监管、海关、环保、专利、质检等部门的信用信息数据。以对接全国统一的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平台为目标,率先构建陕西特色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征信系统及运行机制。紧紧抓住秦创原创新平台的重大战略机遇,拓宽信息采集范围,尝试纳入专利占有、新产品产出、技术交易等科技信息,积极探索信息采集与整合的新方式,逐步构建信息采集、数据存储、隐私安全、有限共享的常态化机制。在政策协同和信息接口标准化的基础上,实现陕西信用信息数据与全国或其他地区的对接衔接。引进、引导第三方征信服务机构,规范其业务开展,建立统一的信用评级服务标准。

、强化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政府性融资担保

依托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提供的从前端创新到终端产品的全链条综合服务功能,以大数据分析为基础,加快新技术新模式在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中的应用推广,让技术要素充分汇入市场主体发展,实现技术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按照我省《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性融担保体系建设支持小微企业发展行动方案(2021~2023年)》、《关于金融支持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的若干措施》等文件要求,大力培育发展财政出资为主、主业突出、经营规范、实力较强、信誉较好的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在秦创原总窗口西咸新区设立专门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通过重组、增资、整合等方式,向原内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增信支持,探索开展股权、应收账款、订单、知识产权等反担保业务,推出多功能、多属性、多组合形式的批量化担保产品。强化提升融资担保机构服务能力,确保担保服务覆盖面和服务质量同步提高,确保企业申请担保获得率同技术领先度、创新潜力、市场前景直接挂钩。落实好“4321”政银担风险分担机制,落实好担保机构申报奖补资金等有关事项。结合科技型企业特征,适度提高担保放大倍数,有效发挥财政资金“以小博大”杠杆作用。

、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股权融资机制

加大科创企业上市培育力度,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挂牌。按照《关于金融支持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的若干措施》要求,加大秦创原内科技成果以股权形式的受让和输出。加快推进陕西股权交易中心的科技创新专板秦创原专区建设,充分发挥区域性资本市场塔基作用和各类金融服务机构聚集优势,实现对原内资源的优化配置、原内主体的有效激励,推动与境内外更高层次资本市场的对接融通。落实好对符合资质的在秦创原专区挂牌企业的融资奖励,落实好挂牌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评定的政策联动。着力拓展长期股权资本来源。在政策框架允许的范围内,支持银行为濒危初创企业提供股权融资救助,募集中小企业专项救助资金。借鉴国内外成功模式,按照政府主导和市场化配置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基金管理者薪酬与投资利益、风险匹配的激励机制。打破股权投资的现实障碍。定期组织股权投资洽谈会,搭建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平台。对原内企业信息披露进行总体监管,督促企业在规定期限内向投资者告知重大事项。除了股权质押、股权转让、股份发行等传统服务内容,陕股交应进一步探索股份制改造、路演对接、产品展销、共同开发融资产品等特色化定制化服务。

四、探索数字供应链金融新模式

供应链金融是指从供应链整体出发,运用金融科技手段,整合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信息,在真实交易背景下,构建供应链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一体化的金融供给体系和风险评估体系,提供系统性金融解决方案,把单个企业的不可控风险转化为供应链整体的可控风险。基于秦创原平台市场主体持续增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知识载体日益多元化的现实背景,动态梳理原内产业链和创新链,研判两链交汇处的重点企业,沿着重点企业梳理其上下游关系和知识、技术、人才来源,划出“链主企业”,聚焦“链主企业”,围绕“链主企业”归纳原内“链上企业”,进而为满足链上的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对标全链的多方价值,利用资信捆绑来开展集中授信。顺应供应链金融线上化、垂直化、脱媒化、大数据化的趋势,高标准建设秦创原供应链金融大数据中心,根据线上交易数据,动态识别供应链关系演进,区分“链主企业”和“链上企业”,对链上中小企业信用行为和融资需求开展实时监测、科学预测、精准画像。从而,减少货物回购和自行处理大批货物的线下交易摩擦,弱化“链主企业”在供应链金融中的风险,增强“链主企业”的参与感和积极性,完善供应链金融中银企合作的多点风控体系。

五、总结

陕西省作为科技大省如何走向科技强省这个问题于2021年由陕西科学技术厅提出,而其中痛点即提升创新力以及破解科学壁垒。其中多而不强、多而不优、高而不精、趋软避硬便是其痛点的具象化。本文不仅是围绕秦创原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也是为如何解决全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限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Lin Z. Jun, Liu shengqiang, Sun Fangchen.The Impact of Financing Constraints and Agency Costs on Corporate R&D Investment: Evidence from China.[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Finance. Mar2017, Vol. 17 Issue 1, p3-42. 40p.

[2]Lu, Zhiqiang;Wu, Junjie;Li, Hongyu;Nguyen, Duc Khuong. LocalBank,DigitalFinancialInclusionand SME Financing Constraints: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China. Emerging Markets Finance and Trade, May 2022, v. 58, iss. 6, pp. 17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