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提升企业审计成果利用的几点思考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28
/ 2

如何有效提升企业审计成果利用的几点思考分析

韦红

江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井冈山卷烟厂   

【摘要】审计成果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实践中经过实施审计程序,汇总工作成果而形成的审计结论与建议,是审计部门、审计人员在依法履行职责过程中形成的工作结晶。对审计成果的利用,直接体现审计监督的价值所在,影响着审计人员的形象。

【关键词】审计成果  有效提升   思考分析 

审计成果的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审计项目的成败优劣,直接关系到审计价值的实现和审计质量的高低,笔者结合近几年的工作实践,谈谈对审计成果利用的几点思考。

一、审计成果的含义

什么是审计成果的含义呢?笔者认为主要包含以下三层含义:一是被审计部门就审计查出的问题接受处理处罚,采纳审计提出的意见、建议,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二是被审计部门变被动接受审计整改为主动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对同类问题举一反三,通过修订、完善内控制度来加强和改进管理,在机制和体制上进行自我完善;三是审计部门上报的审计结果和建议被采纳后,做出行业性、全局性的指导意见、办法、措施、制度、法规等。一方面有助于规范各种经济活动,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屡查屡犯、重复审计等问题。

二、当前审计成果运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审计成果得不到足够重视。审计实践中,被审计部门对审计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往往采取“就问题改问题、避重就轻、敷衍了事办法,造成同类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这在无形中加大了企业的管理风险。

二是审计成果得不到充分了解。审计实践中,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及其他审计文书往往只有单位主要负责人和相关重要人员才能看到,真正参与具体工作的人员很少能够了解情况,导致整改方案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可操作性,审计成果的功能大打折扣。

三是审计成果得不到充分利用。首先是认识不到位,审计工作重处理轻分析、重处罚轻披露等造成有些问题屡查屡犯,审计整改不落实。其次是审计成果转化运用意识不强,没有运用有效的方法去转化应用审计成果,致使审计成果作用未得到有效发挥。再次是审计成果运用机制不健全,与纪检、监察、规范、人事等多个部门之间的联动和协调欠缺,信息不对称,审计成果利用渠道不畅通,使大量的审计信息和成果被闲置,一直未能建立完整的审计资料库,审计资源严重浪费。

三、 提高审计成果利用的方法和对策

() 构建PDCA的闭环审计整改工作框架

 PDCA循环理论最早由“统计质量控制之父”休哈特提出,之后美国学者戴明将其运用于改善产品质量,使其在质量管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内部审计整改工作的有效靠着不仅是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重要一步,也是加强被审计部门管理的有效措施。PDCA理论把审计整改利用工作分成了四个部分,其中P是计划(Plan)—D是执行(Do)—C是检查(Check)—A是处理(Action),四个步骤构成一个闭合循环。具体到内部审计成果利用中,P可以具体为审计部门提出整改建议,D可以具体为被审计部门整改,C可以具体为审计部门开展后续审计,A可以具体为审计部门评价成果利用情况。构建PDCA的闭环审计整改工作框架,可以促进审计成果的有效利用。

()构建审计成果利用联动机制

审计部门从以审计整改清单及跟踪审计实现问题整改和整改销号的闭环管理,从单打独斗的审计监督到与纪检监察部门的深度融合,形成了资源共享的审计成果利用联动机制,达到了完善党员领导干部责任追究机制,促进了企业反腐倡廉和党风廉政建设。通过构建审计成果利用的联动机制,形成了审计整体合力,达到了”1+1>2”的效果,进一步促进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和管理水平的提升,为企业依法治企、风险防控、体质增效和健康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一是建立审前、审中、审后的全方位信息共享机制,纪检监察部门利用审计部门的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对企业的党员干部的履职能力、履职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价;在重点监控和物质采购、基建工程、招投标、资产管理、三重一大等易引发违法违纪、腐败现象的重点领域,提前对相关人员进行提醒谈话。

二是联合检查,协同巡查。对于重要领域和重要项目,内部审计、纪检监察协同组成联合检查组,进行专项检查,对企业内部控制管理起到强化作用,促进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监察,确保审计成果的充分利用。

)加强反馈沟通,加大跟踪督促力度

企业在每次审计项目结束后,立即组织相关人员召开审计整改专项会,要求相关的部门正确对待审计发现的问题,认真进行整改,规范经济行为,有力地推动了审计成果的利用。审计部门努力提高审计成果转化的时效性,加强与被审计部门、纪检、监察、人力、企业管理等部门的沟通、协调,灵活地采取多种方式、利用办公系统下发整改单形式报送审计报告、审计建议及审计成果。由专门人员负责审计整改的督促工作,帮助被审计部门整改存在的问题,着力构建有利于审计整改的软环境,增强了内审的服务意识,提高了被审部门整改的主动性。通过建立反馈机制,加强了审计部门与被审计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表现在审计成果运用上,大量的审计报告、审计信息进入企业领导的决策视野,审计工作成果得到有效利用,为领导决策提供了参谋依据。

(四)明确责任,建立验证销号机制

为了提升审计成果的利用率,审计部门对每次审计结束后的审计问题列出整改清单,研究制定整改方案,提出整改任务和具体的整改措施,明确相关部门的审计整改责任。具体就是明确改什么、怎么改、整改期限、责任人等。审计部门还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分门别类的梳理,逐步建立问题整改清单台账,建立验证销号机制,进一步细化制定出了整改路线图,严格执行三个不销号,对问题解决不彻底的不销号;成效不明显的不销号;职工不满意的不销号。

(五)将审计整改工作纳入执行力及绩效考核

企业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整改与绩效考核、执行力考核有机结合,审计部门依据领导批示的审计报告下发整改通知到被审计部门,责令被审计部门将整改事项纳入部门工作计划及执行力考核内容,添加并调整工作项目权重,将整改责任落实到人,共同推进各项整改措施落到实处,达到提升成果利用率的目的。

(六)开展审计整改回头看专项审计

企业在每个专项审计结束一段时间后开展审计整改回头看专项审计审计部门在开展回头看专项审计前制订统一的审计方案,包括项目背景、时间安排、组织形式和人员安排等内容,并统一审计标准和流程、审计底稿和审计报告、审计纪律。在实际的工作中,就是对整改原因和整改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不断开展审计整改回头看工作,定期在办公系统进行通报整改情况,使其成为提升审计成果利用率的助力器。被审计部门按照管理职责界面,提出相关问题的整改标准和制度依据,审计部门进行审核,统一整改尺度,并汇总编制专项审计工作手册,作为审计人员现场审计的标准。

(七)做好审计成果的分析总结

审计部门对发现问题的不同类别提出审计整改的指导性意见,对于个性问题,要求被审计部门按照“未完善制度不放过”、“未追回资金不放过”、“未进行责任追究不放过”的三原则开展整改工作。对于普遍性和系统性问题,审计部门联合相关业务部门共同深入分析问题成因,并将问题及建议上报。

(八)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审计成果利用率

审计部门负责对审计问题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督导和考核,通过在审计信息系统汇总设定整改计划、关键时间节点、整改部门、整改责任人等关键要素,要求被审计部门定期更新整改进展,并将整改模块与考核系统相关联,对未按进度完成整改的部门进行自动扣分,审计部门可以实现对审计整改情况的及时、全面跟踪及自动考核,有效推动审计发现问题的彻底整改,让审计成果发挥最大效能。

【参考文献】

《提升审计成果利用的几点思考》       李圣博

《如何提供审计成果利用效果》          佚 名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