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技术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28
/ 2

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技术研究

胡威

身份证:341002199304102819

摘 要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全面发展,我国工程项目的建设也进入发展的全新阶段,建筑方面的规模也得到显著扩大,我国政府与社会各界均开始重视起建筑工程质量的提升工作,进而确保工程的长期运转。混凝土长期用于大部分土木工程建设中,也是极为罕见的使用频率如此之高的材料,特别是当今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型混凝土技术应运而生,并在诸多项目中引入该技术,人们将其称之为高性能混凝土。

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体积稳定性

一、引 言

步入21世纪后,科学技术高速进步的同时,也催生了多种新型混凝土,混凝土是否可以作为建筑材料的核心材料主要与其性质相关,当该材料具备多种性能后,自然会受到人们的推崇,所以目前混凝土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便是高性能混凝土,也是未来混凝土发展的必经之路。

二、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研究和应用分析

(一)高性能混凝土的概念

作为一种全新类型的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直到20世纪末才得到广泛应用。按照国际权威机构的定义来看,高性能混凝土指导的水胶比在0.40以内的混凝土;日本把高性能混凝土定义为高流态自密实混凝土,也就是所谓的免振混凝土;我国相关权威机构的定义如下:高性能混凝土相当于耐久性突出、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可以实现大范围工业化制造和使用的混凝土。由此可见,全球各国机构、学者以及从业者对高性能混凝土提出各种各样的定义。比方说美国以平稳性与混凝土强度为切入点来定义,欧洲以耐久性为切入点来定义,日本则以工作性为切入点来定义。不过有一点是得到统一认知的,那就是高性能混凝土必然是高耐久性混凝土

高性能混凝土发展和应用中所面临的问题

高性能混凝土在实际运用中暴露的问题并不止一种,从水泥原材料角度来看,国内水泥质量波动较大,离散性过于显著;从骨料角度来看,粗骨料质量不佳,存在过多泥沙,级配难以达标。细骨料过于粗糙;从外掺料与外加剂角度来看,其实用性有待进一步探讨。施工阶段是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阶段,受制于施工人员技术不达标、后期养护不科学等客观原因,高性能混凝土经常达不到应有的质量与密实性;从耐久性角度来看,高性能混凝土会随着水化热反应与水分蒸发出现收缩,一旦收缩应力超出混凝土承受上限,就会发生表面裂缝,一定程度上削弱高性能混凝土的防寒抗冻、抗碳化和抗氯离子扩散性能。高性能混凝土需要使用大量水泥水灰比低于常规混凝土,如果已经硬化的高性能混凝土一直被水侵蚀,水分经由微管汇集于深处,使得水泥粒子逐步水化,那么混凝土表面就会在水泥膨胀作用下出现裂缝,成为外部有害因素侵袭的路径,进一步加剧钢筋受腐蚀、氯离子侵袭以及碱骨料反应程度从设计角度来看,高性能混凝土存在脆性大、后期强度上升幅度小等特点,必须予以高度关注。与此同时,从研究角度来看,目前实验室研究仍然是主要研究方式,而实验室很难模拟真实工作环境,这给大范围应用高性能混凝土构成负面影响

三、高性能混凝土质量与施工控制

(一)高性能混凝土原材料及其选用

1.细集料。选择干净、坚硬的天然中粗河砂为宜,质量必须达到我国混凝土相关规范的要求。河砂粗细度是混凝土强度的关键因素之一,混凝土强度往往随着砂子变粗而提升。细度模数超过2.3的中砂即可用于制备强度级别C50到C80之间的混凝土,细度模数超过2.6的中粗砂即可用于制备强度级别C80到C100之间的混凝土

2.粗集料挑选不太吸水、级配优异、强度出色的粗集料为宜。其中级配和针片状含量达标、外形有棱有角、表面粗糙的石灰岩等是最佳选择。如果想满足高性能混凝土的强度标准,那么就得选择强度达标的粗几条,通常来说,粗集料强度应相当于混凝土强度的115倍到210倍,压碎指标值不能小于10%。粗集料的粒径上限不能超过25毫米,尽量控制在10毫米到20毫米区间,主要原因是粒径越小,粗集料越不容易暗含内部缺陷,更容易黏结砂浆,也能确保表面受力平衡。除此之外,还需要对所选粗集料的岩石性质、级配与粒型进行认真把控,通常得满足连续级配要求,尽量选择满足要求的石灰岩碎石。尽其所能控制粗集料的线膨胀系数如此有助于控制温度应力,确保高性能混凝土不出现明显膨胀

(二)配合比设计控制要点

设计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指标过程中,出于确保其耐久性达标的目的,有必要将添加的胶凝材料总量控制于合理区间,在满足最低限标准的同时,按照下述标准来把控胶凝材料添加量:C30或者更低强度级别的混凝土,每立方米添加量控制在400公斤以内;C35到C40之间的混凝土,每立方米添加量控制在450公斤以内最适合铁路客运专线的掺合料是矿渣粉或者粉煤灰,将其加入普通硅酸盐水泥从而混合成胶凝材料。在添加矿物掺合料过程中,万不能一味顾及原材料成本而不顾混凝土耐久性能,必须始终将抗化学腐蚀等混凝土性能置于关键位置。纵观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可知,确保粉煤灰添加量超过20%,能大幅提升混凝土的耐久性能,甚至有学者认为应当添加不超过五成的粉煤灰。我国现行

《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着重强调,矿物掺和料掺量保持在胶凝材料总量的两成以上为宜,如果占比超过三成,那么应当将混凝土水胶比控制在0.45以内

(三)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控制

搅拌。施工单位必须以施工配合比标准为依据,精准提取适量的混凝土原材料各种原材料的质量误差不能超过下述范围:掺合料等胶凝材料的质量误差保持在±1%以内;外加剂的质量误差保持在±1%以内;骨料的质量误差保持在±2%以内;拌合用水的质量误差保持在±1%以内在混凝土拌制过程中,借助电子秤等仪器称取原材料,尽可能选择以下三类搅拌设备:其一是卧轴式搅拌机,其二是行星式搅拌机,其三是逆流式搅拌机搅拌持续时长以2分钟到3分钟为宜。如果当天气温较低或者过高,那么在混凝土拌制期间应当加大对原材料的控制力度,由此才能确保混凝土的温度达到标准。

结论

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是将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探究其中存在的有关规定和技术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进行说明,分别是选择合适的原材料、确定配合比参数等,通过加入适量的矿物为细分以及高性能外加剂,就可以实现对高性能混凝土的合理配置,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混凝土的整体性能,还可以大大减少资金的投入,可以实现对高性能混凝土的充分运用和普及,本文提出的设计方法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和简便性,可以在多个领域得到充分运用,通过这种方法得到的混凝土性能都比较高,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稳定性。

参考文献

[1] 吴中伟.高性能混凝土[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9.

[2] 吴中伟,廉慧珍.高性能混凝土[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9.

[3] 丁大钧.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4] 俞瑞堂.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与展望[M].水利水电工程设计,1997.

[5] 陈肇元.等.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与施工指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