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治理视角的班级文化共构的策略研究                                  ——研究报告

/ 3

          基于治理视角的班级文化共构的策略研究                                  ——研究报告

彭涛1吴成利1文倩1周旋2李佳妮3

1.成都市天涯石小学逸景分校  610000 2.成都市盐道街小学得胜分校  610000 3.成都市成师附小白鹭湾分校  610000

一、研究动因

1、学生全面发展的效应

长期以来,我国人民形成的分数赢天下的理念,导致了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高度重视课堂教学和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内在需求。班主任一直在做程式化的教育教学工作,也就是根据上级安排而安排班级中的学生,根据自己对班级的前期愿望来计划与实施,班级工作能有序开展就是大家认为优秀的班级管理,而忽视了班级主体的成长体验。

2、班级文化发展的需要

班级文化的核心就是班级精神和价值取向。传统班级管理之下,以师者尊也,行驶着自己的绝对权威,安排学生服从指挥就是守则,学生被动地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缺乏自主性,班级就变成了班主任的一言堂,效果差。越到高年级,孩子越叛逆,内驱力不够,做任何事情都不能事半功倍。而传统班级管理中班干部相对固定,多数学生缺少思考与参与的机会,这样的班级缺少文化(班级精神)的引领,看起来一片繁华,实则全是班主任绞尽脑汁策划,安排大家完成任务而已。班级主体学生,在班级成长中缺乏自主性、创新性,民主管理的程度低。

3、班级发展现状的需求

担任班主任工作已十余年,虽然班级管理工作得到了大家的肯定,但每天都忙得快要飞起来了,觉得班主任工作太繁琐,班级中什么事都找班主任,班主任管理工作量大,根本没有更多的思考时间,不能真正的融入班级中。

(1)学生:不会参与。几个得力的班干部很乖,能帮着管理班级,但是大多数孩子每天都等着分派任务,不会主动参与班级事务,偶尔全员参与,也是被安排,不会思考这样做的目的。教育主体根本没有得到体现。

(2)任课教师:缺少参与。任课教师只是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认为自己并不是这个班集体中的一员,对于班级中出现的情况,或者自己说两句“你们班今天表现太差了”,或者直接给班主任“告状”,不把自己当成这个班的一份子,更不会主动参与班级管理。一群教育智者被埋没。

(3)家长:被动参与。家校共育理念比较前卫的家长,会积极接受被布置的任务,并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他们便是家委会。但是大部分的家长则是潜水军团,没有他们一显身手的机会与平台。一个庞大教育资源体被忽视。

二、概念界定

1、治理

“治理”的核心是人人参与。班主任不再是班级唯一决策者,实行放权与赋能。把班级管理中的各种事情放权给学生、家长、任课教师,让他们成为班级主体,倾听他们的声音,采用他们的观点,众筹智慧,调动主动、全员的参与班级管理,共同构建美好发展蓝图。

2、共构

每个孩子、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个家庭对自己的孩子的希望也不同,应充分尊重学生、家长,通过不断地互动发展的过程,师生共同建构出大家喜欢的成长环境,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提供沃土。

3、班级文化共构

班级文化是一种氛围,是一种精神,班级全体师生、家长共同创造的财富,是全体师生、家长共同劳动的结晶。它不仅包括摸得着、看得见的环境文化,更包括制度、观念、行为等软文化,这些都需要教师、家长、学生三方共同设计、打造,变被动管理为主动参与。

三、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使班级形成主动参与、充满活力、共护公约、全面发展的班级文化。

2、通过研究,共构教师、家长、学生三方参与的班级治理机制。

3、通过研究,总结出共构班级文化的策略。

四、研究内容

(一)研究对象

我校五年级一班学生、家长、任课教师

(二)研究周期

1、准备阶段(2020.9——2020.10)

采用文献研究法,查阅有关“治理”“班级建设”的文献资料,学习相关理论,并了解相关的研究,为研究奠定理论基础;采用调查法、观察法了解班级现状,对班级发展中的问题进行甄别。撰写立项申请、研究方案以及具体实施计划。

2、实施阶段(2020.11——2021.5)

实施课题研究。首先,对以往班级建设中做的好的方面进行梳理。其次,围绕班级治理核心词搭建教师、家长、学生三方共构的治理机制。结合班级中的活动达成三方共构思想,共同构建班级文化。在整个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适时地调整计划,修改方案,总结可操作的治理视角的班级文化共构的策略方法。

3、总结阶段(2020.6——2021.7)

收集、整理资料,撰写结题报告。根据研究目标,对教育实践中好的做法进行总结,形成研究报告,同时,对研究过程中还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

五、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等方法定期对班级发展与建设进行了解。

六、研究对象及周期

研究对象:班级治理中的学生、家长、老师三方的共同参与。

研究周期:一年

七、研究成果

(一)认识成果:

1、共构三方参与的班级治理机制

围绕班级治理核心词:民主、法治、平等、开放,用活动为支撑点,建立以学生为发展中心,教师、家长、学生三方共构的治理机制。

(1)在班级治理的过程中,让学生主体得到体现,明白自己不可缺少且具有无限可能性,培养小主人翁意识,提升学习内驱力。

(2)让家长、任课教师主动、积极为班级服务,共同构建生态教育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升华班主任对班级文化建设内涵的理解,探索班级治理的有效模式,促进班主任教师的专业成长,通过开展课题实践,打造班级文化品牌。

2、班级文化应该用三个维度来看——学生、教师、家长。

治理视角下的班级文化共构与传统意义上是班级管理不同,人人都是班级建设的主人,赋予每个人管理班级的权力、责任,人人都是教育实践者,人人都参与其中。从班级发展目标、达成目标内容、反思调整方向等,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来说,他们成长的乐园由自己绘制;对于爱着这群孩子的家长来说,自己孩子成长的乐园亲手搭建;对于班级任课教师来说,自己的课堂被家长孩子重视。这样的一个三方参与的过程是主动的、积极的。这样的班级精神与班级力量是新时代所需要的。

3、班级文化的构建可以用治理的角度——赋权赋能,人人参与。

治理的核心是人人参与,当一个班级中,人人都积极努力为班级发展努力,这个无形的纽带就把家长、学生、老师紧紧拧在了一起,形成班级精神,这就是一种班级生态文化,有利于创设和谐的育人氛围,能促成良好的班风建设,能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使每一个学生都在积极、健康、向上的风气中接受持久而稳定的熏陶,共同成长。

(二)操作成果

共构物质文化策略——打造不断生长的空间。

(1)共建温馨的家。            

A、净化。

校内:清洁方面由清洁部长把班级清洁分为四个板块:教室清洁、公区清洁、午餐清洁、绿地清洁。每周由一个小组负责一个板块,轮流着做。每一个板块又被分成了小小责任区,小组序号分别对应。保洁方面由清洁部督促,落实自己桌下三包制度:抽屉摆放整齐、桌椅对齐、地面无垃圾。

校外:根据编写的校本劳动教材内容,每周分解劳动任务,学习劳动技能,通过拍摄照片、视频,开展主题劳动实践活动,让孩子们热爱劳动,净化的不仅是环境,也是心灵。

B、绿化

    绿色总能给人心情愉悦,班级中更应充满生机。绿萝能净化空气,在班级中必不可少;孩子们科学实验中需要养殖的花花草草让教室充满生命力;用绿植带来好心情。除了班级书架周围可以安放这些小生命,窗台上、饭盒柜、展示台都可以。每种植物盆贴上该植物的喜好,由“植物养殖专家”照顾,放假由孩子们带回家养,也能培养孩子们的责任感。

C、美化

俗话说:“环境造就人。”校园设施都是为学生服务的,而学生在校园驻留时间最长的是教室。优美的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和学习的乐趣,同时还能负载着诸多教育功能。每一项环境的布置都需要孩子的参与,根据当期目标讨论方案、设计图纸、内容上墙,无一不是孩子们参与的杰作,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更应该有前期设计,在执行过程中进行指导。

(2)让墙面会说话。

A、每日挑战,激发活力。

挑战角小黑板上,每天会由老师或者学生出不同分值的数学挑战题,限定时间,挑战成功的同学获得上台讲解权及相应奖励分值。激发孩子主动探究的学习内驱力。

B、每日一诗,中华魅力。 

黑板一角,按照学号每日轮流写一首诗,并利用铃声响起后促使同学们回位上课时朗诵,不仅能让每一个孩子有当小老师的机会,还能通过诗歌净化心灵。 

C、我比我想象得更有力量。

每个人除了常规得个人积分,还有小组积分,促进团队协作。

四部:“四部”是“一委”下设的四个职能部门,班级家委会由四个部门组成,分别是:学习部、组织策划部、宣传部、后勤部,每个部门由2名任课教师、2名家长及这2名家长的孩子组成。各施其职,各尽所能,共同为班级的发展助力。

“学术部”负责各科师生、生生、家校间的学习交流、反馈、调整;

“组织策划部”负责班级各类活动调查、策划、组织、开展;

“宣传部”负责各类正向舆论导向、通知上传下达;

“后勤部” 负责班级各类收缴费,学生健康生活,各项事务后勤保障;

D~UC@(5EE%{0EQ)ITFE(@UP

三片:把班级11个小组分为3、4个片区,在民主的基础上提高效率。

十一组:每4--5人为一个小组,全班共分为11个小组(小组根据自己的班额进行划分)。组内每一个同学分别选择一个部门在本组实施的责权,人人有岗位,人人有职责。各部门事务直接对接11个组相应负责人。

每个学生的职位与家长的职位是相匹配的,在学生共同治理班级的同时,家长助力指导学生完成自己的事务,因为人人都是教育实践者,共同参与,共同治理。

(1)共议班级事务

正所谓没有目的的努力都是假努力,对于小学生来说,明白自己每天在学校学习的任务是什么,不仅能激发孩子们垫脚获取成果的动力,而且对养成认真对待事情的习惯也很重要。所以,每周一次的班会课就是班级议事时间。

班级的常规管理通过这样的“班级议事”,全部交给了学生。他们自己根据要求,实施管理、总结、评价与反思,成为班级治理的一员。

家长对孩子的学校生活充满了好奇与担忧,所以会经常问老师,孩子在学校乖不乖?这个问题实在太大,一两句话真的没办法回答。而对于孩子们来说,也想告诉爸爸妈妈,自己在努力做好每一件事,争做一个人见人爱的好少年。所以,每一次班级议事后宣传部将活动内容会反馈下去,人人都清晰自己的情况。

3、共构精神文化策略——合作共赢,多元发展。

1)用赋权取代要求,激活家长主动参与共育实践

李镇西老师说“学生真正的成才,老师或者说学校教育的功劳最多占三分之一,还有两个三分之一分别是其家长的教育培养和孩子自身的天资以及勤奋。”老师和家长的关系是盟友,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老师和学生是一起不断走向成熟和成功的伙伴,一个班不仅仅是一个教学单位,而是一个大家庭,每个同学都应尽量做到使自己的同学、使整个集体因为有了自己而感到温暖。所以,与学生、家长、任课教师共情,我们就能心往一处走,劲儿往一处使,形成班级共愿。

A、建立互信,共绘愿景

老师第一次与家长见面,要让家长认同老师的教育思想,知道老师的教育计划,感受到老师对教育的热爱、对孩子的喜爱,才会认可老师,放心把自己的孩子交到对方手中,以后的工作才能得到家长们的信任与理解。家校步调一致,才能化解教育矛盾,形成教育共识。所以,开好第一次家长会很重要。                   

各组派代表上台讲述,并写下关键词,根据关键词共同绘制我们这个家六年发展总目标:共建和谐七彩梦(共同构建具有团结协作精神的班集体,让班级和谐发展,且尊重每个孩子的差异,让孩子拥有各自的精彩,自信的成长,最终实现班级个性、和谐的蓬勃发展。)共情后的我们是盟友,未来大家一起的六年,学生、家长、老师都围绕这个总目标,共同治理、积极努力。

B、书香四溢,榜样力量

   书香文化,是亲子相伴共读,一起成长的家庭悦读文化。家庭教育容易缺乏专业性,家长们都想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但是却没有方法,更缺少一贯性和长远眼光。当和孩子出现意见不统一的时候,他们往往用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认为不听话就是不好的行为,用或打或骂的方式来解决。而创设书香四溢的环境,是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让父母成为孩子的榜样、成为学习型教育家。

C、勤耕展示,方寸之间

班级文化建设不仅可以让学生受到文化的熏陶、心灵的共鸣,也能让家长、任课教师感受到自我存在的价值与成就。“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让我们明白家校合力的形成应以良好沟通为基础。

2)用治理取代管理,提升学生内驱学习力

陶行知说:“在民主生活中学民主,在民主的自觉纪律中学习做主人翁。” 学生通过班级治理受到真正的民主启蒙教育,人人都是参与者、实践者。

八、研究成效

1、共促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提升

传统的班级管理,任课教师只负责这个班级的该堂课教学任务,班级中的一切事务都与自己无关,自己并不是这个班级的一份子,常常用“你们班”作为故事开头。而通过班级治理,赋予了任课教师人权、事权、财权,班级中的事务由“事不关己”变为主动创新,他们在班级中得到学生、家长的认可,与学生共发展。任课教师是班级治理中的执行者,同时也是决策参与者,还是监督者,成就感激活了老师们的发展动力。

2、共养学生成长的班级文化

班级中的每个成员都建立了明确的目标,全班同学以班级为家,齐心协力向目标努力奋斗,团结一心,互相帮助,遵守集体纪律,维护集体荣誉和利益。同学们勇于承担责任、热爱祖国、热爱劳动,努力践行“共建和谐七彩梦”的班级理念。班级呈现蓬勃发展的状态,这样的班级氛围得到了学生的喜欢、家长的支持、学校的肯定。参研人员班集体多次被评为校“四好班级”“文明班级”;2个班级被评为区优秀班集体;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步,斩获各项奖状120余人次。

九、研究反思与不足

开展班级治理改革,虽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有值得反思之处:

1、班级治理所呈现出来的效果让老师们很喜欢,但是需要班主任改变传统班级管理的思想,变“管理”为共同“治理”,班主任的权威随之减弱,对于班主任们来说是一个挑战。所以班主任思想改革培训课程这方面还需要探索。

2、在推行实施中,依葫芦画瓢的班级治理有成效,但是每个班级有不同的班情,更需要班主任的思考力与行动力,形成多个治理案例会更利于推行。

参考文献:

[1] 班凤晶.《新时期班主任治理班级需要“身心”投入》  现代职业教育2017(03)

[2] 姚佳胜.《论大学治理的学生参与》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6(4)

[3] 鲍芳芳.《从教师管理到学生自治:班级管理的思维转换》  教学与管理2018

[4] 周红云.《社会治理》    中央编译出版社

[5] 高明华.《中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分类指引》    中国出版社

[6]童福兴.新课改下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甘肃 教育,2019(19):39.

[7]赵新静.小学班主任要如何做好班级文化建设[J].新课程 (小学),2019(10):216.

[8]何建龙.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班级文化建设有效策略探究[J]. 新课程,2021,(35):21.

[9]贺华义. 借文化之力,筑魅力班级——新时代中小学班级文化建设[J]. 中小学班主任,2021,(15):58-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