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社区景观场景设计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31
/ 3

养老社区景观场景设计研究

陈虹

深圳文科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我国已经迅速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基数的进一步增长以及老年群体消费能力的不断增强,老年产业也迎来井喷式的发展机会。老年行业里的居住板块是老年生活的重要载体,承担着老年人日常生活的主要内容,由于老年人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敬老院、养老机构已难以满足老年人各方面的需求。鉴于此,面向广大老年群体的养老社区在国内快速兴建,其中养老社区的景观场景设计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是承载老年人文娱社交、康复休养、自然疗愈的重要载体,是社区整体品质的直观展现。本文针对目前老龄化的社会现状和养老社区景观发展的总体趋势,通过对老年人的需求及行为模式进行分析,提出老龄化背景下养老社区景观场景设计的对策,重点对综合场景类、康体场景类、颐养场景类这三大景观场景的设计展开深入研究。

主题词:人口老龄化 养老社区 适老化 场景设计

一、国内养老社区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我国对养老社区建设的认识和探究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晚一些,进入21世纪,尤其是2005年以来,国内掀起了一股养老社区建设浪潮,吸引了各行各业人士的关注,一些保险公司、投资公司、房地产开发商等相关服务行业纷纷投入到养老社区的开发和建设中来。国内养老社区发展方兴未艾,多层次养老社区的产品结构逐渐涌现,如普通住宅型社区、新建综合型社区、养老福利院、持续护理型退休社区(CCRC)和度假养老基地等。总的来说,相对传统养老机构,目前国内养老社区设施相对齐全,服务内容较为丰富,服务水平和质量较高,为老年人健康独立的生活提供了较好的养老环境,其优质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为传统养老机构带来了示范效应。然而,当下我国的老年友好型社区依然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适老化设计标准不统一,景观空间和设施实用性较差;室外空间多,但类型、面积、位置等设置不符合使用需求;景观空间缺少等级划分,设置缺乏关联,影响老人使用。主要归根于我国缺乏对老年友好型社区景观环境的深入研究,缺少对老年人需求和安全的考虑,导致社区里真正适合老年人活动的空间较少,不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可以预见,养老社区将成为未来老年人群居住的重要载体。随着老龄人口逐年增多,将有更多的老人选择在养老社区居住,老年人的社区生活模式将会越来越成熟,社区的环境建设也会快速发展,不断产生新的产品。

二、老年人需求分析

社区空间环境作为人们居住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积极应对社会老龄化、完善社会康养服务的重要物质载体。养老社区的环境应从需求出发,充分考虑老年人的行为特点,并结合建筑规划设计系统来塑造活动场景。

2009年,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通过随机抽取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老年群体,对我国当代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和趋势进行了系统调查和分析。在此次调查中,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傅双喜参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图1),结合我国老年人各个阶段的心理特征,将心理需求分为生理需求、交往需求、认同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四个维度。基金会通过自编的《老年人心理需求问卷》对老年人的心理需求进行调查后得出:应优先考虑老年人的生理需求,其次是交往需求、认同需求及自我实现需求;需求会随着老年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的不同,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趋势(图2)。

61c84b56914dff4ecdcc8fb08cdc7781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         2 外环境对应老人需求的四个维度

可见,养老社区景观设计在满足老人生理需求的基础上,还应从其心理需求出发,进一步满足其交往需求、认同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因此,如何营造优质的环境空间,是衡量养老社区品质的重要标准。

三.养老社区景观场景设计

基于目前国内养老社区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并结合老年人的需求及行为特点分析,可以将养老社区景观场景设计分为综合场景类、康体场景类、颐养场景类这三大场景设计。

1.综合场景类

综合性活动区是社区内使用频率最高的活动场所,在尺度上有大小不一的场地空间,既能满足个人活动需求,又能容纳多人共同参与公共活动,为老人提供了选择余地。根据场地空间大小及客容量指数,可规范其具体场景功能及活动形式(表1)。

D:\lunwen\微信图片_20221021153804.jpg微信图片_20221021153804
表1  综合场景的功能空间

(1)中心广场

中心广场是养老社区中人气的汇聚地,规划宜靠近社区会所及服务中心,空间宜为开敞式,围合范围不宜大于场地周长的45%。作为整个社区的核心,其功能主要为凝聚人群,使人与人、人与景互动,营造出理想的社区文化氛围。中心广场不仅满足了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其布局形式也极大地丰富了社区的空间形态(图3)。

图3 图4-94
兴宁明珠健康城中心广场

(2)宅间空间

宅间空间主要为老人提供相对私密的场景,场景中规划较灵活的空间,满足老人品茗遛鸟、下棋对弈等需求。对宅间空间进行布置时,除了要保证场地可达性、出入的便利性外,还应充分考虑一定的私密性,围合高度尽量控制在1.2~1.8m,避免外界对内部环境的影响(图4)。

图4-97(换图)
图4 设置于漫步路上的宅间空间

(3)附属空间

养老社区需要提供有户外娱乐功能的附属空间,满足老人进行下棋、品茶、书法绘画、文学创作、制作工艺品等活动需求,规模可以根据社区大小、用户需求进行灵活设置(图5)。对于面积较小的养老社区,可将附属空间与宅间空间整合设计,甚至融入中心广场,形成较大的弹性空间,提高空间的利用率。场地内种植选用高大、分枝点高的落叶乔木为主,以满足夏季遮阴、冬季沐阳的需求。

图4-105
图5 设置连廊方便诵诗观鸟

2.康体场景类

老年人在身体素质允许范围内,每天进行至少30min的有氧运动,可增强体质、健脑及改善睡眠。增加运动器械的趣味性及场所的景观性,可避免老年人长时间使用产生乏味感。此外,考虑到运动的安全性要求,运动的起始点应设置相应规模的热身区,满足在锻炼前及运动后做热身运动的需求,避免运动带来损伤。

(1)运动道路

运动道路是老年人使用频率最高的康体类设施,健跑、散步也是老年人最喜爱的日常户外活动。根据其使用的独特性,养老社区中的运动道路设施可分为漫步路与慢跑道两类(图6)。

以步行为主的漫步路,应考虑其遮阳避雨的需求,全段内不宜设计阶梯,局部段落可设置扶手,方便需要复健训练的老人使用。

慢跑道可设置不同的赛道、布置不同的提示信息,如针对不同年龄和身高的步幅提示、圈数提示、景观提示、天气提示、污染指数提示等。此外,跑道距离建筑外窗宜大于5m,在跑道的制高点或视线开阔点应设置安全巡视区,使管理人员及看护人员能及时观察到老人的活动,从安全角度考虑,建议以500m为一个阶段设置调整区域。

D:\lunwen\图4-112 (1).jpg图4-112 (1)
D:\lunwen\图4-112 (2).jpg图4-112 (2)图6 图4-108(换图)
图4-107
多样化的运动道路

(2)健身场地

健身场地是老人进行户外健身与康复活动的主要场地,也是一个成功养老社区的必要设施。健身场地可分为运动区与休憩区两大类。

运动区设置的各式健身器械主要分为调节型健身器械和复健型健身器械两类,根据用地面积按2:1布置即可。健身器械选型需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且其运动地面应为松软或富有弹性缓冲的地面,并设置相关救护系统。复健型健身器械可以按照体能训练及认知训练选择,并增加使用轮椅的老人可操作的器械,为老人提供康复训练的功能空间。休憩区的空间场所应开敞而温暖,满足日照要求,可设置花廊供老人休憩、闲谈(图7)。

图4-115 (3)
图4-115 (2)
图7 布置各种运动器材的健身场地

3.颐养场景类

“老人友好社区”以打造一个安全舒适、可安放身心的归属之地为宗旨,将生活中的记忆与现代养老环境相结合,在空间里还原品茶、遛鸟、听戏等老一辈人熟悉的场景,让老人置身其中犹如日常,并从食、住、养、娱、护五大方面,让他们体验“老有所学、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护”的老年生活乐趣。

为达到这一目标,设计可通过规划感官环境,刺激人体机能的五感区,利用自然发生源刺激听觉,利用不同的材质刺激触觉,利用药用芳香植物刺激嗅觉,从物理疗养、心理疗养、自然疗养着手,打造能够缓解压力、安抚情绪、恢复精神和复建心灵的空间。

(1)物理疗养

物理因子治疗的发展和进步丰富了疗养学的治疗手段,它是应用天然或人工物理因子的物理能,通过神经、体液、内分泌等生理调节机制作用于人体,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促进康复、增强体质的目的。物理疗养的常用方法包括:水疗(对比浴、旋涡浴、水疗运动等)(图8)、冷疗(冰敷、冰按摩等)、热疗(热敷、蜡疗、透热疗法等)、声疗(治疗性超声波,频率为45KHz~3MHz)(图9)、光疗(红外线光疗、紫外线光疗)、压力疗法等。

图4-124b
图4-117
  图8 温泉水疗                     图9 装置声源场景

(2)心理疗养

心理疗养主要是通过设定特定的环境,让老人与动物及儿童进行情感沟通,来达到心理疗养的目的。儿童和动物均可为老人提供情感支持和心理安慰,使其在活动过程中实现身心的治愈,可在园区设置宠物园和童趣园。

宠物园场景俗称“宠物心理疗法”,指通过饲养动物的方式进行心理治疗。它通常只是作为一种心理治疗的辅助手段,或者作为其他形式心理治疗的准备步骤。宠物心理疗法实施的具体方法为:先让患者抚摸动物并与动物说话,进而鼓励患者与人交往,以改善患者与人接触、讲话的能力。该疗法对于老年孤独症、抑郁症、情感淡漠和处于焦虑状态的患者,都具有激励生活乐趣及改善心境的治疗作用(图10)。

图4-128(倒转)
图10 宠物园区域平面示意图

童趣园应强调老人与儿童两类使用者的交流与互动,规划能调节老年人心情的舒缓空间,宜设置在中心组团区域或阳光充足、景观性强的区域,对老年人步行路线没有明显的干扰。

(3)自然疗养

自然疗养是主要通过植物等自然元素提高老人的参与性,增强其心理的归属感,既能满足观花、观叶及观果的需求,又可提供休闲健身及交流娱乐的场地。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基础上,设计主要提供静坐、冥想及放空的空间,通过植物疗养使老人身心舒畅、享受静谧时光。在进行景观布局时可嵌入修剪园、芳香园、果蔬园、水生园等场地,从而打造多重休闲颐养空间,成为自然里的生态社交场(图11)。

图4-150
图11 水生园

四、结束语

人口快速老龄化已经成为当前及今后相当长时期我国最重要的基本国情,发展好老龄事业,做好养老社区的建设运营,是我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营造良好的养老社区环境景观氛围,不仅可以提升为老年人服务的质量、扩大老年人的社会参与、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且可以进一步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作为景观设计师,应该本着以服务老年人为核心,充分了解老年人需求,在社区景观场景的设计过程中,注重细节,重视老年人实际需求,以应对老龄化背景下人们对养老空间景观规划设计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曹越.老龄化背景下住区景观的适老化设计对策[J].中国房地产

业.2016.

[2]应晓雨.养老空间景观规划设计[J].智能规划.2020.

[3]陈彬.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及其影响[J].中国科技投资.2016.

[4]深圳文科园林股份有限公司.养老社区环境景观设计[M].北京:北京林业出版社,202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