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护理应用于焦虑症患者护理中的价值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31
/ 2

亲情护理应用于焦虑症患者护理中的价值评价

曲雪梅,郭凯迪(通讯作者),,朱宁,,王红飞

武警河北总队医院  河北石家庄 050000

【摘要】目的 本文研究亲情护理应用于焦虑症患者护理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研究时间:2019年2月到2022年2月。研究对象:我院收取的60例焦虑症患者,随机进行分组,每组患者数量:3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亲情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亲情护理。收集并分析患者的护理质量、心理状态、睡眠质量、满意度等数据。结果亲情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亲情组不良心理状态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亲情组患者睡眠质量数据高于常规组,P<0.05。亲情组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在针对焦虑症的护理中,为患者予以亲情护理能够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恢复患者睡眠质量,并具有更高的满意度,建议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予以借鉴和采纳。

关键词亲情护理;焦虑症;心理状态;睡眠质量

    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科疾病,主要分为惊恐障碍焦虑症和广泛性焦虑症[1]。患者发病后会对自身的生活和工作产生十分严重的不利影响,需要及时进行治疗和护理干预,而通过亲情护理能够让患者更好的缓解负面心理状态,改善病情[2]。因此,本文将选择2019年2月到2022年2月期间我院收取的60例焦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针对亲情护理应用于焦虑症患者护理中的价值展开分析。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2019年2月到2022年2月。研究对象:我院收取的60例焦虑症患者,随机进行分组,每组患者数量:30例。一般资料:亲情组:男性:16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40.42±10.34)岁;常规组:男性:13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40.34±10.57)岁。采集焦虑症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数据显示:P>0.05,可以进行对比研究。

1.2方法

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为患者进行用药指导、生活干预等护理。

亲情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亲情护理。首先,环境护理。在患者病房进行装饰,摆放一些较为常用的日常生活用品,营造出在家的氛围,让患者能够缓解对陌生环境产生的紧张感受[3]。同时,调整房间的温度和湿度,定期通风。保证室内采光充足、干净整洁。为患者提供舒适的护理环境。其次,心理干预。通过亲切的交流与患者建立和谐的信任关系。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站在患者的角度进行分析,对患者予以鼓励。此外,引导患者通过音乐缓解法、冥想法以及深呼吸训练法等方式逐渐控制自身的情绪,调整自身的心理状态。

1.3观察指标

收集患者的护理质量、心理状态、睡眠质量、满意度等数据。(1)护理质量:选择我院自制调查表获取数据,分数与护理质量呈正相关。(2)心理状态:选择SDS量表以及SAS量表获取数据,分数与心理状态呈负相关。(3)睡眠质量:选择量表(PSQI)获取数据,共7项,每项0-3分,共计21分,分数与睡眠质量呈正相关。(4)满意度:使用自制调查表采集数据,分数100分,数据整理为三个等级。满意度=(十分满意+基本满意)/病例数*100.00%。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9.0软件处理各项数据。通过率(%)表示满意度的计数数据,通过x2检验。通过±标准差表示护理质量、心理状态、睡眠质量等计量数据,经t检验。数据判定标准:P<0.05。

2结果

2.1患者护理质量比较

亲情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表1为护理质量数据。

1患者护理质量数据(分)

组别

n

基础护理

护理环境

专业技能

服务态度

亲情组

30

95.84±3.12

94.27±2.67

94.58±3.47

95.28±3.08

常规组

30

89.24±5.67

88.61±6.27

90.34±6.18

88.61±4.87

t

--

5.585

4.549

3.276

6.340

p

--

0.000

0.000

0.000

0.000

2.2患者心理状态比较

护理后亲情组不良心理状态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表3为心理状态数据。

表3 患者心理状态数据(分)

组别

n

SAS

SDS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亲情组

30

72.67±10.25

45.47±3.56

70.36±11.32

41.38±4.08

常规组

30

72.14±10.37

56.61±7.14

70.28±11.72

52.36±6.47

t

--

0.199

7.647

0.026

7.862

p

--

0.842

0.000

0.978

0.000

2.3患者睡眠质量比较

亲情组患者睡眠质量数据高于常规组,P<0.05。表4为睡眠质量数据。

4患者睡眠质量数据(分)

组别

n

入睡时间

睡眠效率

催眠药物

睡眠时间

睡眠质量

睡眠障碍

日间功能

总分

亲情组

30

2.47±

2.48±

2.51±

2.61±

2.71±

2.42±

2.63±

17.16±1.35

常规组

30

1.84±

2.02±

2.03±

2.14±

1.83±

1.84±

1.78±

11.63±2.14

t

--

--

--

--

--

--

--

--

11.970

p

--

--

--

--

--

--

--

--

0.000

2.4患者满意度比较

亲情组满意度:96.67%(29例);常规组满意度:80.00%(24例)。亲情组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

3讨论

焦虑症(anxiety neurosis)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神经性疾病,主要以焦虑为特征。焦虑症通常在中青年当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而患者的发病因素也相对复杂,主要和患者性格、环境等因素有一定关系[4]。其中,性格内向、羞怯或者过于神经质的人群具有更高的发病率。此外,患者长时间处于激烈竞争、工作负担过重、长时间从事脑力劳动或者人际关系过于紧张等环境因素都可能成为患者发病的诱因。患者发病后,会对无明确客观对象或者具体观念内容表现出紧张、恐惧、不安等心理状态,同时还会存在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肌肉紧张、运动性不安等表现。焦虑症会对患者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产生较为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需要及时予以治疗和护理干预。而亲情护理是一种较为常用的护理方式,在很多临床疾病中都有所应用。通过亲情护理能够让患者感受到更多来自人性的关怀,在护理期间能够体会到如同在家一样的感觉,进而缓解患者紧张、抑郁、焦虑等负面心理状态,更好的疏导患者的负面情绪[5]。根据本文数据分析显示:在护理后,亲情组护理质量以及睡眠质量的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此外,亲情组不良心理状态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由此可见,亲情护理对焦虑症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能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为焦虑症患者进行护理中,通过亲情护理能够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恢复患者睡眠质量,并具有更高的满意度,建议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予以借鉴和采纳。

参考文献

[1]李晓瑜.探讨对焦虑症患者开展亲情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2,20(05):21-24.

[2]吴妃娟,杨长萍.焦虑症患者护理中实施亲情护理的效果及价值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26):160-161.

[3]陈美丽,颜文静,罗隽.亲情护理干预在中老年焦虑障碍患者的应用效果分析[J].大众科技,2020,22(10):72-74.

[4]曾淑花,张宝英,翁惠卿,等.心理护理干预联合亲情护理在老年期痴呆患者护理干预中的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26):144-145.

[5]邱林垚,曾珍.亲情护理对老年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病情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05):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