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老年性中风 警惕几大误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31
/ 2

护理老年性中风 警惕几大误区

楚红英

华蓥市人民医院  四川广安  638699

大脑作为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一旦出了问题,其结果就是整个身体无法正常运作。现如今,人口老龄化严重,老年人由于器官老化衰竭,很容易受到伤害,导致正常身体功能无法运转,脑中风就是一个老年人常见的病症。在

治疗老年人中风的时候,许多家庭因为缺乏相关知识,会陷入一些认知误区,从而影响老人的病症,同样也消耗了不必要的财力和人力。为了避免发生这样的事,今天就给大家介绍几大需要警惕的误区,以防耽误对老年人中风的治疗。

中风是什么

首先,想要治疗老年性中风就要了解中风这个疾病。中风是一种脑血管疾病,由于老年人血管老化,脑部血压一旦过大就会冲破血管,形成脑出血,还有一种情况是脑部血液流通出现障碍,造成堵塞,导致脑内血液不流通,大脑缺血,形成脑血栓或脑梗死。

无论是哪种情况,都会让老人大脑功能受到损害,无法正常与人交流,甚至出现身体部分瘫痪等严重症状。

护理老年性中风的意义

老年性中风是一种突然性疾病,往往让患者和家属措手不及,一旦患了中风并出现偏瘫现象,那么老人就无法正常行动了,不论是住在医院还是在家里都需要有人来照顾起居,对于要养家糊口的患者家属来说是很耗时耗力的。

虽然中风会让患者生活不能自理,但是如果做好护理工作,能够有效的帮助患者康复,从而缓解家庭压力,让老人安稳的享受生活。

警惕八大误区

对于中风的护理不是那么简单的,许多家庭常常会犯一些错误,导致患者无法正常恢复,所以在进行护理工作的时候一定要避免走入误区,以下将介绍八大误区,相信通过对这些误区的了解,能够帮助患者家属走上正确的护理道路,让患者早日康复。

1、听信虚假信息,盲目用药

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在面对一些突发情况时,往往会动用关系网来想办法解决这件事,看病亦是如此。

许多家庭在老人得了中风后,经常会去打听或者从身边人寻找治疗中风的方法,像一些特效药或者土方子,并相信这些药物都是有现实成功的案例的。

如果是一些靠谱的信息,那么可能这些药物会让患者的病情有所好转,如果那些信息是虚假的,那么对患者使用这些特效药或者土方子,就会造成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比如经常能看到电线杆子上或者墙上贴着治疗中风的名医和名药的信息,这十有八九是虚假广告,患者家属一旦上当,就会购买无效的药物,花冤枉钱,甚至有的药物来源不明,可能会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加重病情,得不偿失。

所以想要更好的护理中风患者,就要相信医生,通过专业的药物来进行治疗,切忌听信虚假信息,盲目用药。

2、不管中风病情,急于用药

由于中风是突然发生的,所以许多患者家属在患者中风的时候过于焦急,在送医前就自主进行治疗,有的家属将患者送去打针输液,认为这样就能缓解病情,但这样不仅不能缓解中风,还会对患者造成不可逆的严重后果。要知道,中风的最佳治疗时间就是在出现中风后的一小时,在这期间如果能够及时送去医院就诊,就能最大程度上的治疗病症,也能更快的恢复。

还需要注意的是,脑部血管堵塞的用药和脑部血管破裂的用药是不一样的,比如脑梗死的药物会提升血液流通速度,扩大血管,但这种药如果用在脑出血的患者身上只会损害血管,加大出血量。如果患者家属在患者中风的第一时间给患者自行用药,很有可能会导致患者病情进一步加重。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产生,在患者中风的第一时间就要送往医院进行急救,不能擅自使用药物。

3、药品用得越多,好的越快

许多患者家属在进行护理的时候,经常会产生一个思维上的错误理念,那就是认为如果一个药品能够治疗这个病症,那么越多的使用这个药品就能有越好的治疗效果,这样把治疗当作简单的加减法是不正确的。还有一些家属认为一种药只能治疗病情的一部分,那么使用多种药物就能够全方面的治疗病症,这也是一种很局限的想法。

如果患者家属踏入这个误区,在护理时擅自加大药品用量或者加入更多的药片进行治疗,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正所谓“物极必反”,任何事情都有个度,用药也要适当适量,一味的加大药量只会让患者产生不适甚至引起药物所带来的副作用和并发症,不利于中风的恢复。不仅如此,不同的药物之间会产生不同的反应,自行加入其他药物不但不能发挥其本身的药效,还会造成药物产生排斥反应,对患者身体造成伤害。

药品的使用不是量大,品种多就好。医生是根据患者情况来进行药物的使用的,所以患者家属一定要遵循医嘱用药,这样才能更好的让患者康复。

4、只顾药物服用,不去检查

许多患者家属为了护理工作更加舒适,会选择在家对患者进行护理,这就造成了很多患者家属图方便,只顾着给患者用药,而不定期去医院进行检查。

要知道中风患者的病症不是一成不变的,人的身体内部经常会受外部因素产生异变,而患者家属没有带患者定期检查,只使用固定的药物,则会导致患者病症无法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使得中风更严重。

不论是在家还是在医院进行对中风患者的护理工作,都要定期进行检查,这样,医生才能及时掌握患者病情,并根据不同的症状对症下药,让患者更好的恢复。

5、病情稳定后期,再做康复

在中风患者发病后,患者在病情稳定后无法正常行动,这就导致患者家属忽略了这个时期对患者的康复治疗,再加上康复训练对于患者来说是一个比较痛苦的过程,所以不忍心做患者的康复训练。

对于中风患者的康复训练,在患者病情稳定下来后就应该开始进行了,因为中风患者会因为无法行动,长期卧床,这就很容易让肌肉发生萎缩,所以康复训练一定程度上锻炼了患者无法运动的肌肉,也帮助了患者能在治愈后正常的进行日常生活。

越及时的对中风患者做康复训练就能越好的让患者恢复肌肉力量,适量的运动也能防止皮肤溃烂,降低并发症的出现。

6、康复治疗简单,动动就行

有些患者家属简单的将康复治疗理解为给患者动动胳膊动动腿,让患者日常做一些动作就可以了,并且一个人就能轻易的帮助患者完成康复训练,但事实并非如此。

患者的康复治疗一般都是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专业科学的医学知识设计出来的,康复治疗的方案往往是比较严格的,并且训练需要在康复人员的陪同下进行。如果患者家属让患者随意的做康复动作,那些不到位的肢体动作,不仅不能帮助身体恢复,还可能会伤害到身体。

还有些患者家属认为康复训练的一些动作要反复进行,这样能够加快患者身体的恢复,但中风患者一般无法表达自己的身体感受,过多的重复动作可能会拉伤肌肉,甚至出现肌肉劳损,这都会让患者病情加重,是错误的做法。

所以在康复训练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治疗方案的要求来进行,在有医护人员的陪同下进行,这样也能第一时间纠正动作,在患者出现身体不适的时候也能及时诊断,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危险。

7、越快下地走路,恢复越好

由于中风会导致患者偏瘫,无法正常进行身体活动,所以许多患者家属对于中风恢复的认知就是,能够下地走路就好了一大半。

其实这是片面的,因为许多家属为了让患者能够尽早下地走路,急切的让患者开始做站立和走路的训练,但这样不专业的训练会导致患者下肢产生痉挛,还会损害下肢关节,让患者无法正常行走,对于患者的恢复是极其不利的。

想要尽早的让患者下地走路,一定要循序渐进,采取正规的康复训练,先让患者的下肢肌肉恢复力量,能够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并且能够做出协调的动作,再进行走路联系,这个过程的进程是因人而异的,不同患者的身体素质也不一样,所以不能急于求成,做好该做的工作就能帮助患者更好的恢复。

8、为了预防中风,一味降压

因为许多老年性中风是由高血压引起的,所以很多老人就大量的使用降压药,虽有一定的道理,但也会对身体造成危害。

降压药可以降低血压,但如果过量服用降压药,导致体内血压过低,血液流通慢,脑部供血不足也会造成中风,这样就本末倒置了。

所以,不论是老年人还是患者家属,没有必要为了预防中风而乱吃药,反而会导致对身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