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一体化建设背景下的土地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1
/ 2

城乡一体化建设背景下的土地管理

孟建平

张店区自然资源保障中心   山东淄博   255032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是当前中国共产党对于农村问题解决重要方式,对于农村土地治理中需要不断提高综合治理策略,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同时,实现最大程度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注重对于农村土地的产权、规划和征收制度管理,实现农村土地管理制度高效性都有非常重要意义。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建设;土地管理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十分迅速,城乡一体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而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农村土地管理制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以及承包经营权等,这些问题与城乡一体化发展背景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基于此,结合城乡一体化的背景,针对目前我国土地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创新改革措施,以保证我国土地的合理使用。

1城乡一体化概述

1.1一体化内涵

城市总体规划是将城区的规划管理作为重要内容,并且将提高经济效益作为主要目标,单一地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没有结合地区的实际情况,也未能实质性地改善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条件。所谓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就是对城乡村镇的等级体系、时空分布、功能结构等进行合理布设,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推动城乡各项规划任务的对接,保证生产要素的流动。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将城乡看作一体,增强生产要素的流动和资源的利用,对资源进行统一规划,对建设项目进行统一审核,保证各项目建设的有序了解,促进城乡空间布局优化。

1.2一体化影响因素

①当前我国城市规划管理制度不完善,没有对城乡关系进行统筹考量,当前主要的规划内容是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以及村庄规划,但是没有对物质流、信息流以及技术流等进行考量,也未进行统一配置,发挥出生产要素的利用价值,导致城乡缺乏互动。②各地域的土地产权制度不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的实施。在我国城市中土地为国有,乡村土地是集体所有,因为土地所有权不同,审批权以及使用权也有所差异。所以,在城市规划以及实际建设过程中因为存在不同的利益群体,且利益关系未明确,需要通过城乡土地利用一体化予以解决。③我国很多地区的经济建设水平较低,不具有统一规划和与城市新协调发展的能力,各大县市的规划部门以及乡镇规划管理部门专业人员也较少,不能提供城乡一体化规划技术支持,为此需要增加成员并积极引进GIS、RS等先进技术,并建立专业技术团队,制定相关规范,推动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发展。

2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土地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2.1 农村土地被大量征用

目前,我国城镇化与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最尖锐、最主要的矛盾就是土地征用问题。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人们的居住用地不断增加,楼盘建筑不断扩增,如居民楼、高尔夫球场、企业办公楼、大型商场等造成了农村的耕地大量流失,直接导致了农民经济利益受到损失,而其中农民得到的征地补偿利益过低,导致了征地需求不符合征地成本。例如,在某地城郊区,政府先以低价购买农民土地,然后再以高价卖出,致使征地价格超过了土地原有价格的100倍,农民利益的损失可想而知。除此之外,农民在没有土地之后,其收入来源也没有了保障,农村大量劳动人空闲,农村人口迁向城市,致使城市就业、资源压力紧张,还会对我国粮食产量产生影响。

2.2 土地产权制度不够完善明确

目前我国土地产权制度中存在着集体所有权的主体不完善、集体所有权行使模糊两个较大的问题,这两个问题扩大了城乡差距。尽管改革开放以来《土地管理法》《农业法》都对土地产权做出了制约规定,但仍存在着土地法定权利主体模糊、不确定性的问题,即相关法律对集体没有明确的界定,这就使农村土地产权模糊不清,在土地所有权纷争时,农民常常处于不利地位,从而进一步拉开了城乡差距。

2.3 土地规划缺位使“三生一体”混乱

随着我国新土地改革拉开序幕,而其中在土地规划方面,政策较偏向于对城镇发展空间的布局,而忽视了城乡土地的空间结构布局以及农村土地的空间规划,缺乏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一体的规划设计,导致农村土地产业发展模糊、农民生活空间受到局限和生态环境受到破坏。

3提高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土地管理有效性的工作对策

3.1适应经济结构调整

在实际土地管理中,需结合实际情况适应现阶段经济结构调整,这样才能为当地农民创造更多的经济收入。值得注意的是,土地管理工作需和当地农村经济进行有效结合,在这一过程中还需发展高效农业,并将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进行有效结合,这样才能进一步增加当地农民收入,从而形成当地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在土地管理过程中,还需落实好规划设计工作,增加高质量耕地,为现代农业服务,这样才能落实好规模化管理工作,从而有效提升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

3.2保护生态环境

在土地开发管理过程中,应坚持生态优先,以绿色、可持续发展为目的,推动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要求相关管理人员保护好当地的生态环境。在生态环境保护中包含很多内容,比如,林业规划、城乡建设规划、水利工程规划等,只有严格落实好这些规划管理的衔接工作,才能进一步促进当地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顺利开展,从而适应现代化发展趋势,这样才能为当地农民创造更多的收益,从而达到既能增加耕地又不会破坏环境的目的,有效实现资源、环境和经济3方面有效统一。

3.3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

土地开发管理工作还需保证投资主体多元化,这样才能为土地管理工作投入更多的资金,体现其公益性和有偿性。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土地管理是一项十分系统的工作,除了需要政府提供必需投资经费外,还需结合实际情况不断拓宽投资渠道,从市场上的多个方面筹集相关资金,从而建立高效、多元的筹资机制。筹资机制最核心的问题是效益问题,只有不断提升效益,才能达到有效筹集的目的。不同的经济组织和社会上的各种企业参与到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主要目的是在今后可以获得比较高昂的投资回报。所以,在实际土地开发管理中,需保证投资具有一定的有偿性和自愿性。在现阶段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需落实好土地开发管理工作,兼顾市场选择情况,找出市场经济和政府行为的结合点。对企业来说,主要经营目标是增加经济收益;对个人来说,进行工作的目的是使自己的收益最大化,从而达成效用最大化;政府开展土地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土地,将土地资源价值发挥到最大。

3.4实事求是发展城乡建设

针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需从细微之处着手解决。先要结合实际情况做好城乡规划工作,整理好土地规划编制,并对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情况进行详细分析,进一步明确土地使用范畴,禁止出现滥用土地的情况。在以往城乡发展过程中往往存在很多问题,其中,农村土地投资就是十分显著的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反而会拖延工程的正常运行。所以,只有进一步明确并确定城乡发展目标,结合实际情况制订合理计划,才能保证土地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结语

新时代下,为了适应城乡一体化的社会发展背景,土地管理制度的创新改革势在必行。想要有效弱化城镇发展与土地间的矛盾,主要从土地的规划、土地的征用以及土地的流转三个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将继续不断深入研究,为了推动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土地管理制度作出贡献。在城乡一体化发展背景下,我国农村土地管理制度要实现创新型发展,提高对于农村土地产权制度、规划制度和征收制度创新型管理,保证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高效性。

参考文献

[1]龙花楼.论土地整治与乡村空间重构[J].地理学报,2013(08).

[2]程必定.新市镇:城乡发展一体化的空间载体[J].城市发展研究,2013(05).

[3]安虎森,刘军辉.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与城镇化[J].甘肃社会科学,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