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结构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2
/ 2

探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结构设计

刘波

342522198401253618  南京  210000

摘要:地震作为自然灾害的一种,具备极强的破坏力,对人们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所以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建筑结构工程师们往往会着重关注抗震结构设计。近年来,伴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也得到了稳步提升。在现代的建筑工程设计的过程中,人们对于建筑工程的性能以及质量的要求也相对提高。将抗震元素融入建筑工程设计中,有利于减少灾害发生时受灾建筑物所受到的损坏,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加入抗震技术还有利于建筑整体质量的提升,具有十分显著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抗震结构设计;结构设计;建筑工程

地震灾害是目前建筑工程施工以及使用期间最为普遍且伤害较大的自然灾害之一,地震灾害具有对建筑结构损害巨大、不确定性、不可控等特点,当地震发生时,建筑物遭受破坏,降低建筑物本身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从而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而我国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也促进了建筑技术的不断优化创新,我国在建筑工程中不断加强对于抗震技术的研究,并推动了其实际应用,因此,选择恰当的抗震技术能够有效地减少建筑工程因为地震而塌陷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建筑住户的生命与财产安全的保障。

一、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的重要性

最近几年,我国地震频发,对多地造成了消极影响,危及到了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例如四川地震、唐山地震等,夺走了无数人的生命,也让无数的人在这些地震中失去了他们一生奋斗的财产,给人们的身心带来了严重伤害。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楼迭起,人口数量也在逐年增加。如果发生一场地震灾难,那么给社会和人民造成的损失将是无法估量的。虽然与之前相比,如今的科技水平更加进步了,但人们仍然不能准确判断地震的时间和地点,因此,面对这些自然灾害,建筑工程领域目前的发展方向就是提高建筑整体的稳定性和抗震性能,保障其在灾害发生时可以给人们提供更多的逃离时间,避免因地震造成的不必要的损失。将抗震设计作为重要因素加入到建筑结构设计当中,不仅可以降低灾难带来的损失,还能够有效保障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并进一步加强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延长其使用寿命,相关设计人员进行建筑物结构设计时应结合实际情况和使用需求,制定合理的抗震结构设计,以保证其抗震能力符合当地地震预报的实际情况,更符合其抗震水平,以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和整体抗震指标,避免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因此,应高度重视抗震设计的重要性。

二、抗震设计应用的原则分析

1.可靠性的原则

要想实现抗震系统,设计人员在进行抗震设计时应遵循可靠性的原则。在当前建筑领域发展的现状下,人们对于抗震技术的应用要与实际情况相结合,不能脱离现实,要着重对使用抗震技术的建筑物进行细致观察,把握其特点,按照严格的安装规定来安装抗震设备。如此一来,便可以使抗震技术达到国家制定的相关规定。

2.实用性的原则

需要强调的是,在抗震技术的应用过程中,抗震技术成本与抗震效果并不是成正比的,所以按照不同的建筑物应该设计不同的设计方案,使其达到科学合理的设计效果。这样不仅提高抗震技术的性价比而且还可以使其达到更好的效果。基于以上分析得知,在建筑中加入抗震设计还要以实用性作为原则。

三、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

1.选择合适的建筑场地

在对建筑结构进行设计之前,要科学地选择建筑场地。合适的建筑场地将直接影响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建筑场地的合理性可以提升建筑施工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最重要的是,地势平坦的场地是作为建筑物的基础,并为施工工艺的多样性提供了更方便的条件。此外,场地的视野要广阔,要根据实际内容对相关区域的密度以及硬度进行检查,了解土壤状况,并根据土壤状况制定出合理的结构抗震构造设计,这样能有效避免建筑物在地震中开裂。要避免将建筑场地放到地震断裂带的区域,施工现场还应处理软土地基,避免建筑物发生开裂倒塌等问题。

2.选择适当的建筑结构形式

如今,建筑结构更加多样化,钢结构、框架结构、剪刀墙以及砖混结构等在我国倒是常见的建筑结构形式。建筑的结构形式的确定要以保证建筑物的抗震性为基础,但实际不同的建筑结构形式的抗震能力并不相同。钢结构主要以混凝土和钢材为基础,其承载能力和抗震能力较强,且其结构也比较简单,目前在我国建筑结构施工中得到广泛使用。砖混结构主要以砖为主,材料本身的脆性将直接影响建筑结构的抗震指标,目前,它在建筑物中并不常用。因此,建筑设计人员应根据不同建筑场地及其区域地震灾害的性质,选择相应的建筑结构,以期提高建筑的抗震水平。

3.墙体的设计分布

受地震影响最大的是建筑结构的内墙,在地震中最常见的建筑物损坏情况是内墙开裂,承重内墙开裂将直接导致建筑物倒塌。因此,建筑的相关设计人员必须进行合理设计和分配建筑的墙体。墙体结构设计应保证建筑内墙的水平和垂直分布均匀,并改善建筑的刚度,以保证建筑内墙的抗震指标。

4.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结构设计要合理选择结构材料

在进行建筑抗震设计时,应结合实际情况采用恰当的建筑材料。当地震发生时,建筑会因地震发生晃动,其自身重量大,安全性和稳定性都很难保证。因此我们在进行材料选择时,应在保障质量及安全的前提下,尽量选取强度、拉伸性能较高的材料,从而减少建筑重量。除此以外,还需要对建筑结构的均质性以及构件的连接性进行综合考虑,才能够有效提升建筑的抗震性能。

5.建筑结构设计中隔震层的设计要点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隔震层可以有效降低地震给建筑结构造成的损坏。在实际的设计中,隔震层一般在建筑主体与连接部分的中间间隔区域,这样可以很好的减少建筑的损伤。隔震层的优点和功能可被设计人员用来合理使用到建筑物中。

①屋顶的抗震设计

如果房屋建筑的质量比较小,其稳定性就会相对较高,在地震中不会有很大的波动和损坏,那么建筑物的安全性就会得到提高。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建筑各方面的质量都应严格控制,特别是建筑屋顶和墙体的质量,从而增加建筑的抗震性能。因此,建筑屋面抗震设计对材料质量要求极为严格,要选择优质建筑材料,也要选择节能的材料。

②抗震防线设计

在建筑的工程设计中,抗震防线的设计非常重要,假如这其中的环节出现问题,那么很可能会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整体抗震性。建筑结构设计中,我们要设计多重抗震放线,对相对薄弱的环节加以重视。避免因部分结构的疏忽而对整个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造成消极影响。建筑框架作为抗震设计中的弱项,其自身一旦出现问题,便会造成整个建筑物的倒塌,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选择增加抗震墙以提高其抗震性能。

③科学布局减少地震能量

建筑结构设计要进行科学的布局,以降低地震能量对建筑物造成的损害。结构设计人员要认真分析地震能量对建筑物损害的变形程度,适当的增加对建筑结构的地震能量分布,提高建筑的结构稳定性和抗震性能。

结语

总之,抗震技术已经广泛运用到民用住宅建筑和工业厂房等建筑设计中,由于建筑设计中有机融合了抗震技术,建筑物的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且建筑物的抗震性也明显增加。因此,有关设计单位要积极掌握并运用抗震技术,做好建筑工程的抗震设计,切实提高建筑物的整体质量,满足人们对美好居住条件的向往。

参考文献

[1]王役民.建筑抗震结构设计探讨[J]. 魅力中国,2020(7):305-306.

[2]赵善帮. 现代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技术要点分析[J]. 陶瓷,2021(12):81-82. DOI:10.3969/j.issn.1002-2872.2021.12.031.

[3] 李奕方. 高层建筑结构优化设计中的问题与应对[J]. 价值工程,2021,40(19):108-109. DOI:10.3969/j.issn.1006-4311.2021.19.051.

[4]寇秀梅. 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问题[J]. 中国西部科技,2008,7(6):29-30. DOI:10.3969/j.issn.1671-6396.2008.06.012.

[5]李智建,石延明. 浅谈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J]. 科技资讯,2009(12):103. DOI:10.3969/j.issn.1672-3791.2009.12.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