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目标导向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整体教学实践研究—以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2
/ 3

基于目标导向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整体教学实践研究—以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例

李小彩

广州市从化区良口镇善施学校  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小学语文是教学阶段非常重要的学科,是基础教育的奠基石,由此,就需要做好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工作,例如基于目标导向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整体教学就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基于目标导向的语文大单元整体教学符合新课改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同时也杜绝了语文教学当中篇与组脱节的情况,能够更好地实现小学语文大单元整体化教学的目标,并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由此,本文基于目标导向,以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例,对小学语文大单元的整体教学实践进行探究。

关键词:目标导向;小学语文;教学实践

引言:在小学语文大单元整体的目标实践教学中,还是运用传统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教材内容碎片化导致语文教师习惯性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警醒单篇教学,把单元之间存在的联系给割舍掉了。从而使得小学语文教学过于僵化,教育改革对于以上问题均进行了改变,尤其是在培养学生的目标导向和大单元的整体教学上都进行了整改。

一、小学语文大单元整体教学的应用

(一)目标导向

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来培养小学生的思维,不断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具有较强的目标导向性。同时,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清楚,这一目标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而是需要在长期坚持下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另外,教师还需要选择适合的方式,通过借助网络资源,来帮助学生将学习的知识与自己的实际相联系,从而使学生渐渐产生共情。

(二)整体性

部编版教材的编排把所有知识组成了一个整体,无论怎么看教材,每个单元都自成一派,都具有整体性,人文和语文要素双强结合各成一派。若是将教材全部整理,就会发现教材的知识都是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把语文素养的整体性完整的展现出来。例如在第四单元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落实单元整体教学,首先就需要明确这单元的主题,该单元是策略单元主要围绕着“预测”阅读策略,在第四单元中的《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以及《不会叫的狗》几则具有深刻寓意的童话故事,就以《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这篇文章来说,该文主要是采用反复结构叙述,还有旁批的方式将预测的过程呈现出来,提示学生了解起因、分析规律,从而提出合理的推测,让学生在预测的过程中明白预测不是对问题进行随意地猜测,而是需要相应的资料支持,并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来做出合理的预测。另外,预测也没有绝对的对与错,而是需要在不断阅读中,不断更正预测观念,并且要鼓励学生对其中的故事进行预测,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判断能力与想象能力。

另外,为了将整体性教学贯彻到底,在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当中,就需要鼓励学生将想法表达出来。把自己的想法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是需要学生积累阅读经验的,丰富的阅读经验有利于提升学生文字的表达能力。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原则之一。阅读教学,主要通过阅读范文来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提高阅读能力,吸收思想营养和写作营养。写作教学,主要通过作文来练习表达思想感情,提高写作能力。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两者相辅相成。在读写教学中,自觉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二者结合,才能有效地提高读写能力。读写结合小作文训练和大作文一样,“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也要做到中心明确,内容充实,结构严谨,因其字数的限制就更要达到语言的精炼与优美。而写是在读的基础之上,文章要先读懂读透,审题要清,别看只是一百多字的小作文,要做到不跑题、不偏离,得高分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三)三位一体

把小学语文中的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体合一,精读课主要老师教,一般要求讲得比较细,比较精,功能是什么?就是给例子,给方法,举一反三,激发读书的兴味;而略读课文主要不是老师讲,而是让学生自己读,把精读课学到的方法运用到阅读课中,自己去试验、体会,很多情况下,阅读课就是自主性的泛读。课外阅读也是需要学生自主自发地去学习,这就需要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部编版语文教材,就有意识改变这种课型不分的状况,加大了精读和略读两种课型的区分度,初中教材干脆改“精读”为“教读”,“略读”为“自读”。教读课设计比较丰富,有单元导语,预习,思考探究,积累拓展,读读写写。新教材格外注重往课外阅读延伸,这就建构了“教读——自读——课外阅读”组成的“三位一体”的教学结构。

二、小学语文识字写字和阅读教学的应用

(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材把人文和生活结合起来,把学生的兴趣和学习能力同时激发,主要就是体现出语文起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一主题观点,并突出学生的主体,能够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课堂是活跃学生学习气氛的场地,引导学生做学习主人是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编排意图之一,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学生搞好学习的首要条件。引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首先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有机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理想前途教育、爱劳动爱人民教育。通过这些教育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目的,促进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逐步树立为祖国为人民而学习的远大抱负,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原动力。其次是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设置激趣激思、动手动口的问题,推动他们自己看书、查资料、讨论、做实验、观察、思考,主动地解决问题,教师适时对其引导、鼓励、评价,使他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产生“只要自己认真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就能成功”的自我评价意识,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只要教师教学中能坚持正面教育为学生做学习的主人铺路搭桥,就会逐步形成“要我学”为“我要学”的良好的学习态度,学生不会再感到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产生越来越带劲的主动学习氛围。

(二)规范书写

“人生聪明写字始”,写好汉字是国人接触中国文化的开始,也是终生学习与发展的一种必备技能。具体到小学生来说,“正确、端庄,行款整洁”、“有一定的速度”是国家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生书写的统一要求。早在1962年,郭沫若就在《人民教育》杂志上题词说:“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要人人都成为书法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用田字格,米字格的目的就是训练孩子掌握汉字的排列,规整。在学生练习书写后,教师通过展示优秀的作品,鼓励学生,提高学生对于书写的兴趣,并养成良好的练字习惯。

(四)阅读应用

课内外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还可以拓展写作思路,从解决小学生没有写作素材的烦恼。课外阅读中有丰富的文体形式和精彩的内容,小学生通过课外阅读也就可以感受到与文学写作的文化,从中挖掘和理解写作的方式.提供丰富教学素材课外阅读还能够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让教学不再是枯燥的理论讲解,带有具体的内容。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教师都是以写作知识讲解为主,然后让学生进行练习,学生在其中对写作知识的接受性不强,所以需要积累课外知识 ,提升阅读能力,进而提升小学生的创作能力。其实在很多文章中,除了表面的意思外,作者都会有一层更深的含义。大部分文章中会体现的比较隐晦,这需要教师带领着学生去产生更深一层的挖掘,教育中老师可以尽量把学生代入其中,引导出学生的探索精神,对深沉的含义产出渴望,进而加深印象。其中我国的古诗词是最赋探索情感的,这需要学生先对诗词进行大致的翻译,对其浅层的含义有了自我的理解,才能去进行更深层次的剖析。由此可见古诗词是非常锻炼人,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让学生去喜爱、去享受探索的这个过程。在遇到难以理解的问题时,还是需要教师去引导一下,让学生顺利的理解其中的含义。

三、小学语文大单元习作整体教学实践应用

(一)可从阅读与课外整本书阅读出发,扩展学生习作材料

在大单元习作整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方式,使其具备运用单元语文要素的基本技能,同时在指导的同时,也需要学会放手,让学生自己摸索,而要是学生遇到无法解决的困难,则需要第一时间解决学生的问题。在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过程中,需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力量,来解决小学生不爱读书、读书少等问题。为了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教师更需要扩展学生阅读范围和加强整本书的阅读,这样就可以给小学生提供同一作者或者是同一写作手法等阅读材料,以此增强学生材料阅读的兴趣,另外,要将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所学习到的阅读技巧运用到课外阅读方面,以此让其能够实现自主阅读,从而提升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比如在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花钟”教学当中,该教材文章具有清晰的思路,按照归纳现象、揭示原因以及实际运用的方式,来指明每种花的开放时间不同,而开放时间不同的原因是什么。并举例睡莲、蔷薇等多种花不同的开放时间,来说明不同的化会在不同时间开放这个问题。然后分析不同花朵开放时间不同的因素,花开时间和湿度、光照等有关。到后面再扩展到植物学家修剪“花钟”,从而激发学生观察周围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这样一来,学生在习作时,也就有话可说,下笔如有神。课后则可以扩展整本书阅读《花和蝴蝶》,为了落实该单元的语文要素,就需要对该章节目标进行相应的整合,该章节的主要目标就是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使其掌握花开时间不同的原因,而这也侧面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由此,课外阅读过程中,也需要引导学生要根据该章语文要素来进行科学的阅读,从而学习作者的习作技巧,再根据学习到的写作技巧,运用到习作方面,使语文要素得到贯彻落实,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作能力。

(二)制定大单元习作任务驱动

教师在制定大单元写作的任务驱动过程中,需要深度解读教材,在设计教学目标时需要贴近知识点,任务驱动的目的主要就是让学生掌握认知要求和获取教师习作方法的指导。在单元习作任务驱动制定对于教师而言,是一项很大的考验,具有任务重、且繁杂的特点。因此,在具体任务驱动制定过程中,教师可将其进行分类,分为课前预学、课中导学以及课后扩展等多个板块。通过在每个板块上设置不同的单元知识学习内容和知识发现点,来落实单元习作知识的教学,从而将每个章节的重难点、知识点等明确。单元整理课程是每个单元学完而进行巩固的一个课程,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指导小学生从单元整体来把握整个单元的内容。还需要指导学生将整单元的基础知识按读音和句子等不同的内容,进行不同的分类。另外,指导学生将整个单元的写作实践、思考类型以及训练类型等来进行分类,以此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梳理各类知识点,掌握整个单元的内容,从而有利于学生习作素材的累积。例如在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材中《习作:我来编故事》为例,首先可以让学生们进行谈论,探究本次习作的主题。其次还需要细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将其记录下来,用于作为习作素材。最后,可以让学生对于自己的习作进行分享,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能够更好地了解到每个学生的兴趣、性格特点等,以此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同时,单元统筹也不是简单地对整个单元的内容进行组合,而是让学生在掌握整体知识的基础上,理解该单元的主题思想和观点等。制定大单元习作的任务驱动过程中,基于目标导向的单元习作教学构建方式主要是有单元目标导向方法和统筹读写听说方法,第一种方式的侧重点是整个单元的观照,而后一种则是侧重单元整体观照背景下的实际体会。

(三)任务群联动

任务群联动指的就是单元大任务和课时子任务的联动,也就是说小学语文大单元整体教学的必然性取决于教材编排的整体性,而每个单元也都有着相应的习作训练,例如以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续写故事》习作为例。这一单元主要是让学生预测故事走向,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从而学会续写接下来的故事。首先教师可以设计情境,让学生观看,接着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尽量将故事变得更加生动。也可以和周围同学相互交流,试着将后面的故事续写下去,并将内容变得更加完整。接着教师对学生的续写内容进行评价,并引导学生想要将故事编得更加生动有趣,就需要对故事当中的神态、语言等进行描写,同时对于学生不妥之处指出,从而使学生慢慢累积习作语言,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在续写前,也要告诫学生切不可着急动笔,需要把握故事思路和中心思想,以及人物特点等,只有把控了故事的精髓,续写出来的内容才能和前文相呼应,续写内容才具有合理性。

综上所述,目标导向的小学语文的大单元教学把教学与实践有效的结合,实现课内外共同发展。大单元整体教学是实现语文外延就是生活外延这一理念的重要途径,是新课程改革的产物。有利于教师自由发挥,创新性的设计教学情境,还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刘顺泉. 基于目标导向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整体教学实践研究[J]. 新教育,2021(26):11-12.

[2]王金华. 基于群文阅读思想的小学语文单元教学设计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21.

[3]刘清清. 小学语文中段“习作单元”教学设计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