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习设计品质  促进深度学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2
/ 2

 提高学习设计品质  促进深度学习

 胡秋娜

(厦门市湖里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  福建  厦门 361000)

摘要:学习者是“深度学习”环境的核心参与者,各种活动以学习者的认识与成长作为重点目标,因此,在学习设计的时候应该以学生为中心。要了解学生的学,课堂观察是一种好的方法。文章基于“学习共同体”倡导者提出的自然课堂观察法,提取课堂关键事件、回溯与分析、重新发现学生,围绕如何改进学习设计,提高品质,从而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进行阐述。

关键词:关键事件;学习设计;深度学习

要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就要进行高品质的学习设计。学习设计,从学习者的角度为其设计学习计划、活动和系统,是为学习者系统规划学习活动的过程,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个活动脚本。学习设计必须遵循学习者的学习起点、认知风格和学习历程,揣摩和研究学生学习知识的基本历程,通过有效的设计将学习活动引向深入。高品质的学习设计意味着不断地改进,在学习设计实施的过程中,要通过课堂观察、提取关键事件、回溯与分析的方式了解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调研学生的学习需求,探索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可能性和条件,在此基础上对原有的学习设计进行调整和改进。

一、高品质的学习设计应有聚焦性

关键事件1:探究偏离核心

在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小括号》一课中,学生经历创造小括号的过程,感受引入小括号的必要性,能正确计算含有小括号的运算。教师改变课本情境,数据不变“10,送给A同学2个,再送给B同学3个,还剩几个?(先圈一圈,再列式计算)”。通过观察一组同桌,ABA是用根据送的顺序不同列出了“10-3-2=5,10-2-3=5”,B第二种方法为“10-5=5”。教师本预设学生有两种做法:一种是用“10-2-3=5”,另一种是用“23=510-5=5”来解决,然后重点围绕第二种做法,引出小括号。可是实际的课堂,大部分的学生都是想到用A的两种方法来解决,或者只写出一种方法,教师花了很多时间在学生已会的解决方法上,然而对于“23=510-5=5”这种方法,引出有点牵强,由于大部分学生没有想到,停留在模仿,理解浮于表面,学习无法深入。

通过分析发现,学习设计让探究偏离了核心。深度学习在认知领域是表现为对学生的深度理解与掌握,高品质的学习设计应有聚焦性,聚焦核心问题,《小括号》一课应聚焦“如何让综合算式中,让不能先算的又不得不先算的算式先算”来探究。

因此,改进学习设计:1.既然10-2-3=5的方法是已有学习经验,可快速出示并说明道理;2.探究应重点围绕“2+3=5,10-5=5”这种方法,学习单设计三个任务:任务①,还有其他方法吗?通过观察,观察对象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能够直接写出一个综合算式“3+2-10=5”,相对于写分步算式的孩子,思维层次更高一层,有思考,能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他想要先算一共剪掉5个,再算还剩几个;任务②将两个算式写成一个综合算式。观察对象为了体现“2+3”先算,在它的下面划横线并写上得数5,满足了其中一个条件先算“2+3”;任务③写一遍带有小括号的综合算式。在教师讲解错例后,观察对象就把错误答案擦掉,独立先写出10-2+3,再给“2+3”加上小括号,说明他能够理解小括号的作用——让原本不能先算、又不得不先算的算式先算。

这样的学习设计,任务围绕核心问题,教师给的三个任务明确、层层递进,符合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不同的任务指向不同的目标,学生在围绕核心问题的学习任务驱动下主动思考,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在多次尝试、交流、反思,不断完善自己的思考,深刻理解与掌握知识,在创造中积累经验,收获了方法,取得了成功。

二、高品质的学习设计应有挑战性

关键事件2:学生的提高点在哪?

在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一课中,通过观察,观察对象能独立、快速、正确地完成各项任务。教师尚未指导,学生却能独立完成,那学生的提高点在哪?

通过分析发现,为了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教师设计的任务较为简单,课堂中的大量时间放在夯实基础知识上,学生面对、解决挑战性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较少,这使得学生的学习已知处在记忆、理解低阶思维的训练中,而缺乏高阶思维的挑战,无法进行深度学习。

因此,改进学习设计:1.课堂前测:“计算”,统计结果为83.33%的学生能够把异分母分数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并正确计算,10.42%的学生用不同方法进行计算,6.25%的学生不会做或计算错误。2.课堂任务:①针对前测结果,直接聚焦“计算为什么要进行通分?”核心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说理;②由“相同的分数单位才能相加减”的道理,回顾以前的计算,你联想到什么?让学生进行联想与结构,让学生内化整数加减、小数加减、分数加减的本质,即相同计数单位才能相加减;③渗透文化,古人对异分母分数计算早就开始了孜孜以求的探索之路,在两千多年以前的西汉时期,《九章算术》卷一已有记载,如图1所示:

图1 《九章算术》卷一第十一题

这也蕴含着相同计数单位才能相减的本质,学生不仅深化和拓展了认识,并能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产生无比的骄傲和民族自豪感。

这样的学习设计,这样的挑战性任务让学生感受到挑战,同时也被学习任务吸引,为了解决有挑战性的问题,需要将基础知识不断夯实、串联和综合运用,学生从根本上抓住数学问题的本质,在教师的引导下具备分析、评价和创新的能力,培育高阶思维。

三、高品质的学习设计应有空间性

关键事件3:最的资源是学生的资源

《运算定律总复习》是六年级的总复习课之一,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本节课王老师从运算、图形、解决问题三个维度进行知识结构整理,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梳理了很多例子,课堂上都是由教师出示。通过观察,坐在我身边的学生在倾听过程中,只是单纯地接收,常处于迷茫状态。

通过分析发现,为了让学生“知道”更多的知识,课堂上的所有时间几乎都被教师占据了,教师讲述内容密集、速度快,很多学生很难理解,更不用说深入思考了,教师也不能了解学情,资源再怎么丰富也是教师的精彩。

因此,改进学习设计:课前完成“查找一至六年级的数学书,除了四则运算中运用到运算定律,还有哪些知识运用了运算定律?(举2个例子)”。通过观察,观察对象举了2个例子:①相遇问题,“总路程=速度和×时间”,也可以是“总路程=甲速度×时间+乙速度×时间”;②把一个三角形的沿着其中一条高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大三角形的面积等于两个直角三角形面积之和。在小组交流的时候,观察对象第一次先把相遇问题介绍给同伴,等小组其他成员分享完毕后,又主动分享三角形面积的例子。教师也把观察对象举的第2个例子进行展示,分享给全班。通过观察对象的学习过程,我发现他在课前是有认真思考,收集的2个例子都有符合题目要求,同时能够用文字、图形和语言自信、大方表达自己的想法,为课堂上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这样的学习设计,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学习单的题目引领学生自主思考并收集资源。这样的设计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积极参与和能动地探究,构建自身的学习,生成自己的想法,对学习充满了信心,同时带着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全班内进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也是深度学习在人际领域中的表现。

四、高品质的学习设计应有趣味性

关键事件4:学习动力在哪里?

在《比例的基本性质及应用》一课中,教师将比例的基本性质和应用整合在一起,让学生经历从“4、5、8、10”四个数字组成的四个比例中,发现规律并提出猜想,通过举例验证、推理验证得出结论,并应用的过程。通过观察,谨同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得很顺利,但是比较枯燥。

通过分析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在发现和表达上较为简单,在推理的过程中较为困难,在应用上纯数学化,学习过程没有什么动力和波澜,学生被动地完成了任务,感觉无趣,这样怎能让学生有内在的学习动机,保持对问题本身探究的内在兴趣,而全身心投入呢?

因此,改进学习设计:1.写比例大赛:看谁写得多,限时15秒,12:

□=□:2,教师请写得最多(4个)的同学上台汇报,感受比例的基本性质在写比例上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2.大部分学生用举例的方法验证比例的基本性质后,深究本质“在比例里,为什么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引发学生再深入思考,有学生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进行推理:a:b=c:d→a÷b=c÷d→a÷b×d=c→a×d=c×b,同时教师用微课展示更多演绎推理的方法(图2),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

图2  更多推理方法

    这样的学习设计,有趣。学生在比赛中感受到知识的价值,在追本质中感受到知识的深度,在应用中感受学习的价值,在挑战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学生被问题本身所吸引,更能全身心投入学习。

五、结束语

通过“课堂观察——聚焦关键事件——回溯与分析——改进”这样的研究

过程,我们深刻理解学生的学习困境、问题,了解学生的多元解决方案和思路,也为学习设计提供可靠的证据。总之,高品质的学习设计应以学习需求为目标,应有聚焦性、挑战性、空间性、趣味性,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促进每位学生的深度学习。

参考文献

[1]陈静静.学习共同体走向深度学习[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生出版社,2020:17.

[2]刘月霞,郭华.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

[3] [日]佐藤学.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 [M].钟启泉,陈静静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