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2
/ 3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何红松

中共杞县县委党校,475200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这就要求社会治理一定要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首先、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其次、社会治理的定义和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再次、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方法。

关键词:社会治理;存在问题;社会组;创新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这就要求社会治理一定要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

    一、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从改革开放之初至今,我们国家进行着一场历史上最为深刻的社会转型,从社会发展这个角度来看,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体制转型。我国正在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80年代初,计划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型;90年代,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90年代提出了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一直到现在,我们仍然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结构转型。结构转型不仅仅是百年大变,甚至可以说千年大变。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改革开放以后的工业化、市场化、城镇化,使我们国家的产业结构、人口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农业国内生产总值占比不足百分之十。中国历史上是以农业人口为主体的农业大国,持续了几千年,我们国家也正由一个以农业人口为主体的农业大国,转变为以城市市民为主体的新的社会结构的国家。

传统体制机制被打破,新的体制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所以当前社会矛盾处于多发时期,社会治理领域出现了突出问题,从全局的角度看,表现在八个方面。

    1、因为利益关系引发的社会矛盾多发多样,触点增多、燃点降低。比如:因为农村土地被征用、城市房屋拆迁、劳资纠纷等利益问题引发的矛盾。参与者涉及的行业越来越多,有企业的下岗失业的职工、下岗的军转干部、出租车司机、环境污染受害者等等。一个很小的事件处理不好可能引发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

2、刑事犯罪问题,经济犯罪比较突出。比如:非法集资、某些网络平台诈骗、信息诈骗、短信诈骗等等,这些经济犯罪,往往表现出现新特点:通过信息化、智能化的技术性犯罪,来扰乱社会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出现很多不稳定因素。

3、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的管理问题。我们国家快速的城镇化,每年都有一亿多农民工进城,由于就业问题、公共服务不到位问题等,引发了一些流动人口刑事犯罪。

有的年轻人初中毕业、高中毕业,甚至大学毕业到了社会上找不到工作,没有固定收入,没有固定住所,这些人都是社会不稳定因素。还有吸毒人员、精神病人等等,他们的生活比较特殊,也很容易走上犯罪之路。

    4、公共安全事故频发。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的快速发展,我们取得很多成就的同时,也付出了很多代价。比如:工厂起火事件、煤矿矿难事件、食品药品不安全事件、交通事故等等。这些事件的不断出现会让老百姓没有安全感。

    5、社会文明程度不高。我们的物质文明发展很快,但是社会文明程度不高,比如:媒体时常报道的老人倒地不扶、孩子被车碾无人相救的现象。中国社会有五千年的历史文明,尊老爱幼是我们的优良传统,我们的民族特别讲究尊老爱幼,我们的优良传统什么时候丢了?这也说明社会治理这方面我们还比较滞后。

     6、环境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十八大以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人们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邻避现象。如果要建一个垃圾焚烧厂,老百姓没意见,只要不建到他们家旁边,只要旁边有居民居住,总会遭到抵制。如果这些事件没有处理好,也会引发大规模群体性事件。

    7、互联网管理问题。中国与世界同步进入到互联网时代,进入到信息化时代,互联网给我们提供方便的同时,也出现了负面的东西。互联网在当前复杂的国际背景下,已经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主阵地了,也是最前沿的阵地。网络具有跨时空性、去中心化的特点,而且靠技术驱动。我们进入了新时代,进入了现代化社会治理创新的关键时期,一定要做好互联网的治理工作。

    8、境外势力插手人民内部矛盾问题。我们在民生和社会治理方面还有很多不足,西方的一些敌对势力就紧紧抓住我们新常态下出现的社会矛盾和热点敏感问题,打着“维权”旗号,插手利用人民内部矛盾和群体性事件,组织利益群体人员频繁赴省进京上访、请愿、游行、示威,把西方的街头政治活动搬到中国,挑起基层群众同我们基层党委政府的对立情绪,来逐步动摇我党执政的社会基础。我们一定要谨防。

   由此可见,我们现在面临着很多挑战,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非常必要和紧迫。

    二、什么是社会治理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并与各种社会主体合作,运用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对社会成员提供公共服务,对公共事务进行管理,协调不同利益群体的关系、化解矛盾的过程。

我们当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层党组织还存在弱化、虚化现象。有些党员不作为、慢作为,甚至乱作为。各级党组织应该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应该发挥先进模范作用。

2、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政府在社会治理中扮演着负责、主导的作用,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有失位、缺位现象发生。

3、社会组织数量少、规模小。做好社会治理,必须要有社会的力量。现在,我们的社会组织在民政部门登记的有九十多万个,相对于老百姓的需求和国家的发展来说,数量少,规模小,服务能力难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

4、社会治理方法上,政府的社会管理手段仍然比较单一。在一些问题上习惯性采用行政性的手段和强制性的手段来解决社会矛盾问题。比如拆迁问题,总是采取强制性手段,导致百姓意见很大。

社会治理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社会治理的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满足老百姓的需求过程中要强调公共利益最大化。

三、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习近平总书记说:社会治理创新核心是人,关键是体制机制的创新。

    1、中国共产党领导一切,所以基层党建要引领社会治理,就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核心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整合社会资源,推动社会参与,构建党组织引领下的群众自治和党群共治的组织体系。

    社会组织搞基层治理,离不开党组织,社区一定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我们的党组织,一定要鼓励和引导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充分发挥作用。

比如:浙江金华案例,当地推行了红色网格管理法。网格长必须由党支部书记来担任。如果在农村,村支部书记就是网格长,村干部、党员就是网格员。每名网格员联系五到十户居民,每周至少走访一次。网格长召集网格员一个月开两次会,网格员汇报各个家庭的情况。这就很好的解决了基层党组织软化、弱化、虚化的问题。支部建在网格上,激活了每个党支部的生命力。党员深入网格中,唤醒了每个党员的存在感和责任感。

    红色网格管理法同样也成为了党员联系群众的新途径。网格里面的党员和群众成为了共同体,根据服务的好与坏决定对网格员的奖与惩。党员走进群众,及时倾听群众的诉求,解决群众难题,密切了党群关系,形成了“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的运行机制。以前老百姓有事不知道到哪里找组织、找政府,现在政府和基层组织就在身边。发现问题在网格,责任落实在网格,矛盾化解在网格,这样就把基层治理做实了。

2、坚持发挥政府在社会治理中的主导作用。习总书记说:政府在社会治理中,要从原来的划桨人转变为掌舵人。政府原来是权利式的政府,现在要变成掌舵的、把方向的、制定政策的、制定监督制度的政府。所以政府在社会治理中有三大作用:一是要做好服务型政府建设。要做好宏观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要提供更加优质,更加高效,更加贴心的服务。二是必须要做有限政府建设。政府不能什么事都大包大揽,社会组织能做,就把它交给社会组织,甚至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包括企业,也鼓励它们参与提供公共服务。三是法治型政府建设。社会组织做公益,政府要加强监督,没有监督就没有好的质量。养老的社会组织,要让它做养老的事;环保的社会组织,要让它做环保的事。一个法治型政府,有责任做好监督。

    3、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有三大突出作用:一是服务社会;二是规范行为;三是表达诉求。社会治理的首要任务是公共服务,政府做公共服务,不可能完全做到位,需要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因为社会组织有服务社会的职能。比如:北京有很多公益性组织,其中有个红丹丹交流组织,专门给盲人讲电影。盲人也有精神文化的追求,好的大片来了,他们虽然看不见,但也渴望了解,于是就诞生了专门给盲人讲电影的社团组织。每一个社会组织都有自己的章程,用章程管理自己的会员,当会员出现问题的时候,比如非法上访、游行示威等,它们自己就会积极去管理,否则这个社会组织就可能被取消。因此,每一个运行良好的社会组织都会较好的规范自己会员的行为。这些社会组织也会尽可能的让自己的会员合理的、有序的表达诉求,可以减少群体性事件。如果群众大都属于社会组织的成员,社会组织就可以一手连接着人民群众,一手连接着党委政府,能够让成员有序的、理性的表达诉求,可以更好地规范群众的行为。

    4、社会治理的渠道是否畅通,关键要看社会组织和群众是否有自己表达和参与的渠道,这是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的重要因素。社会治理共同体需要群众、社会组织的积极参与,但不能成为一句空话,能不能完善公共参与机制,群众能不能积极参与,关键在于我们的制度建设。所以,制度建设一定要保障群众参与公共事务的四个权利。一要有知情权;二要有参与权;三要有决策权;四要有监督权。这四项权利得到了保障,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才能真正形成有效机制。

5、社会治理过程中,要处理好法治和德治的关系。中国从农业大国走向现代化的工业国家,这个过程中,法治、德治就像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同样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曾讲到:要树立法治的思维,发挥德治的作用,更好的引领和规范社会生活,努力实现法安天下,德润人心。

    浙江金华普乔县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创新,推广了“好家风指数建设”活动。普乔县有个郑宅镇,大多数居民都姓郑,同属于一个家族---郑氏家族,历史上从北方迁到南方来的。整个大家族和睦相处,同财共室,经历了宋元明三朝,据说这个家族兴旺发达。郑氏家族有168条治家准则,包括家政管理、子孙教育、婚丧嫁娶、生活学习、为人处事等等。这个家族曾经160多个人在朝廷做过官,没有一个贪官。郑氏家族治家准则非常严格,从小就对家族的后代进行教育。

    普乔县就把郑氏家族的168条家规梳理成了五个方面进行好家风指数评比。一是遵规守纪;二是邻里和睦;三是环境整齐;四是家庭和谐;五是诚信致富。同时还要更多的给村里做公共事务。好家风指数高的农户可以享受各种帮助,且评优评先优先。在党群服务中心,开设好家风墙,宣传身边的先进典型,设立好家风专项贷款,好家风指数高的家庭到银行贷款,不用任何抵押,不需要担保,金融部门就会给最高可达25万元的信用贷款。通过多种手段,把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调动了起来。

    6、社会治理越来越重视运用技术手段进行智能化治理。像南京搞的五微共享社区建设。五微,即微平台、微心愿、微行动、微实事、微星光。利用互联网搭建微平台,老百姓的各种诉求,都可以在微平台空间里表达微心愿。手机里面可以操作,能够随时在微平台里面表达微心愿。社区看到微心愿来了,就调动社会组织,共同来解决老百姓的诉求。微实事就是解决最急迫要解决的问题,而且还要接受群众的监督。做的好的社区主体,就给它微星光,让它像星光一样闪烁。五微共享社区建设,把基层党建跟互联网深度融合,跟社会治理深度融合,运用技术支撑为百姓排忧解难。

7、社会治理必须要建立一套有效的预防和化解矛盾的机制。社会治理的性质决定了我们要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社会矛盾大调解的工作格局。比如金华永康县,当地法院提出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力争让纠纷尽可能化解在诉讼前,使案件尽可能解决在法庭外。百姓打官司的结果有输有赢,官司之后两个家庭的矛盾不减反升,相互之间的仇恨甚至会延续下去,形成世仇。为避免产生这种结果,他们采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当法官接到案件之后,先简单了解案情,接下来就带着相关材料到相关社区找网格长,或者到村里找村支部书书,再找来几个乡贤或者德高望重的人,大家先坐在一起议一议、评一评,然后对两家进行调解,一部分问题往往在这里就可以调解好。第二步,村里或社区调解不了,就进行联合调解,到乡镇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这里联合了公、检、法、司、劳动等部门成立有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设立有法官调解室、心理咨询室、人民调解员调解室、乡贤调解室等多个科室,对矛盾纠纷再行化解,又能化解一部分案件。仍然不能化解的,再进行法庭调解,包括线上、线下调解。所有的调解方式都用过之后,还有少数人仍然要打官司,就进入司法程序,尽快解决。     

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从司法部门调解唱独角戏,转变到党委政府和基层群众共同调解大合唱,从末端管理向源头治理转变,从单一调解向多元化解转变。这就是社会治理共同体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化解矛盾的作用和意义。

   社会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民生工程,需要完善的社会治理体系和与之匹配的治理能力,需要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才能创建出公平、正义、民主、法治、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