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阅读能力培养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2
/ 2

小学数学阅读能力培养浅析

吕凤

吉林省靖宇县靖宇镇保安希望小学

摘要: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古人对阅读的理解有多么深刻。斯托利亚尔一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曾说:“数学教学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语言的学习离不开阅读。因此,数学教师应重视数学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和较强的数学阅读能力,这是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该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阅读能力;培养;教学;鼓励

阅读是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是认识世界的最基本途径。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和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的提出,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数学应用能力和探究能力都有待提高。

这些都对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改进教学方法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那么,如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呢?

一、加强教师自身阅读能力,促进学生阅读能力提

老师是学生最好的榜样。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通过教师的阅读示范作用,对学生形成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上,多数教师都习惯于题一出来,念名字,然后开始让学生分析。“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老师在每次读题时能读两遍、三遍,指导学生来阅读,那么学生对阅读也会更加关注。如在《圆柱的认识》课中,对“圆柱的两个底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这句话的理解,通过阅读先抓住“完全相同”这个关键词,又通过与“面积相同”、“形状相同”等知识的比较后就真正地理解圆柱的概念。

二、 为学生编写预习提纲,促使学生学会阅读

数学课文不同于语文课文。语文课文有故事情节,而数学课文则是以严谨、演绎的面貌出现,重在分析、推理和抽象概括。自学数学课文让学生阅读有一定困难。因此,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及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编拟预习提纲。例如教学“比的意义”一课时,编写好提纲:1、什么叫做比?2、几比几怎样写、怎样读?3、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4、怎样求比值?5、比值可以表示什么?6、比和比值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引导学生从已知出发,经历初步探索、发现未知的过程,有利于学生逐步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的能力。

三、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细心的习惯

常言道:“习惯改变命运,细节铸就终身”。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养成习惯”。一个人养成了好的行为习惯之后,他的那些自觉的行为会渐渐内化成品德,并在学习、做人、做事方面表现出来,逐渐形成健康的人格。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造阅读的机会。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阅读,课后也让学生尽情阅读。

(1)课上读。在教学中,凡是学生通过阅读能够读得出的问题一定让学生自己读;在教学中,可以提供充分的观察材料,如板书、演示、图形、实物等,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比较、思考,在观察感知中积极思维,并让学生用清晰的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观察过程,不仅能反映学生思维的正确性,掌握知识的程度,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表达能力,达到深化理解知识的目的。

(2)课外读。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是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通过主客体的交互作用,获得心理发展的。”适宜的物质和心理环境,能激发儿童学习的欲望,增强其主动探究的意识,并促进自身发展。因此,老师要留给学生自由阅读数学的时间和空间,提供一些有效的数学阅读材料,如《趣味数学》、《小学生数学报》、《快乐数学》等课外数学高读物及数学学习指导读物,让学生在数学阅读中,抽象与形象自然地融合,数学与生活的自然融合,促进学科与学科之间的整合、融通。

四、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激发兴趣。感兴趣的学生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阅读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例如:教学“厘米、分米”时,老师可以在课堂教学结束阶段,编写小华的一天,小华早上从2厘米的床上起来,穿上15分米长的上衣,和9厘米长的裤子。又穿上20厘米长的鞋子,拿出5毫米长的牙膏,挤出1厘米长的牙膏,拿着15分米长的牙刷在刷牙。让学生通过阅读发现错误,能及时加深对“厘米、分米”的感知。

(2)动中悟意。数学中的语言常常非常简洁,一些数学概念、数量关系通常是隐藏的、含蓄的。老师可以边读边做一做、画一画、写一写。例如把一个圆分成若干相等的扇形,拼成近似的长方形,周长增加了6厘米,求长方形的面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阅读和画图,在操作的过程中,把语言转化成直观形象的示意图,学生很快就会发现,增加了两个半径,这个问题很快就会得到解决。4.3咬文嚼字。学生先逐字逐句的阅读教材内容,从整体上建立对数学知识的初步感知,然后“点击”重点字、词,展开分析、研究,获得对文本内容的深层次感悟。教师在引领学生与文本中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以及解题方法、操作步骤等对话时,一定要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反复推敲,可借助“你认为哪几个词语很重要?能去掉或换成别的词语吗?”等来帮助理解,逐步弄清结论成立的条件,准确把握结论的内涵。如,教学三角形的定义“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叫做三角形”时,就可围绕“围成”、“封闭”等词语展开对话,从而生成三角形的定义。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讨论、操作、验证,进一步理解三角形的定义。

五、 适时表扬鼓励,提高学生阅读自信心。

有位教育学家说过:“让你的课堂在一种沸腾的气氛中进行。”让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的认识在头脑中达到一种历史学家的快乐,让他们有一种成就感,培养他们的自信.只有这样,学生们在课堂上才能真正兴奋起来。教师可以结合周评表为孩子在这一阶段的“读书”表现,及时做出评价,对好孩子,要鼓励,对暂时落后的孩子,教师应及时捕捉他们的进步,促使他们快速进步。

参考文献

[1]盖野,刘相荣.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内蒙古教育,2005(6):18.

[2]历小康.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04(5).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师大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