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农村意识形态建设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2
/ 2

网络时代农村意识形态建设研究

娄衍群

齐鲁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济南 250200

摘要:网络飞速发展导致信息规模更加庞大,传播内容更加多元化,给农民群众的价值观、政治立场等带来巨大冲击。因此必须重视农村意识形态建设,深刻剖析目前农村意识形态建设的困境,从完善工作机制、搭建优质网络平台、加强队伍建设、培育农民文化认同感等方面加强农村意识形态建设,为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保驾护航。

关键词:网络时代;农村;意识形态建设;

习近平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1]]它关系到民族、国家以及政党的兴衰,是国家安全的题中之意,意识形态工作是必须长期坚持的工作。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3.0%,手机网民规模达10.29亿。[[2]]人民群众在哪里,我们的工作就应该跟到哪里,尤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移动终端的普及,农村网民数量逐年增长,农村意识形态建设已然成为国家意识形态工作的题中之意。

一、网络时代农村意识形态建设的困境

(一)意识形态工作联动机制不完善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始终强调我们党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因此,基层党委必须认识到农村意识形态建设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应明白农村意识形态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如果意识形态工作把握不好,农村的建设和发展就会迷失方向。因此,农村意识形态建设需要基层各部门通力合作,建立完善的工作联动机制,切实加强农村意识形态建设。

意识形态工作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良好的工作成效需要党政领导部门、思想宣传部门等相关部门和人员协同合作。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农村存在意识形态工作联动机制不完善,各部门人员配备不足、工作协调性差,线上线下工作脱节等现象。同时,村“两委”领导班子在日常工作的协调性、连贯性、实效性等方面有所欠缺。一旦农村出现集体舆论事件或敌对势力思想入侵等意识形态安全问题,则很可能造成问题搁置并发酵的情况,长此以往就给农村意识形态工作埋下隐患。

(二)农村基层干部的媒介素养有待提高

农村基层干部是乡村发展的领头雁,是农民群众中的优秀骨干。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人们的媒介素养要求逐渐提高,在此背景下农村基层干部理应扮演好网络舆论引领者的角色,但是由于他们在年龄、受教育程度、接受能力等方面差异性较大,导致大部分基层干部的媒介素养偏低。其中一些人对网络缺乏兴趣,互联网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更是一无所知;对微信、QQ、“抖音”、“快手”等网络平台认识不足,认为此类新媒体仅仅是娱乐通讯工具,而忽视了它们亦是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同样具有教育和宣传功能。除此以外,农村基层干部对本村网民的思想动态关注较少,对村民在网络上发表或者转发的不当言论缺乏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无法及时恰当地予以引导,遇到突发的舆论事件更是手足无措。综上各情况表明,农村基层干部的媒介素养偏低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民群众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意识,进一步影响了农村意识形态建设。

(三)农村网民对网络信息的甄别能力不强

网络技术愈发达,网络信息愈泛滥,而且网络信息具有内容碎片化、传播渠道多样化、传播速度快等特征,因此西方敌对势力总会借机散布抹黑社会主义的言论或者传播封建迷信、非法宗教等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的非主流意识形态信息。此类信息往往故意扭曲事实、夸大宣传并模糊其意识形态性质,在思想上对农村网民施加影响。换言之,西方敌对势力习惯于用非主流意识形态信息潜移默化地给农村网民“洗脑”。加之多数农村网民缺乏求证意识,对网络信息的真假难以甄别,对热点问题的讨论缺乏理性思考,对一些政治问题又抱有“暧昧”态度。他们往往认为自己仅仅是普通老百姓不用懂那么多也管不了那么多,平时习惯于跟随网络上的舆论走向看问题,哪个呼声高就支持哪个,久而久之不但会影响网络生态环境也会影响该村的政治氛围。

(四)农村群众性文化活动发展不足

农村群众性文化活动隶属于农村文化建设的范畴,亦是农村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物质生活需求不断得到满足的同时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近年来,农村群众性文化活动日趋活跃,但由于农民总体的文化水平不高、辨别能力较低并且缺乏正确的方向性引导,加之部分农村文化设施不完善、文化场所利用率低等原因,导致农村群众性文化活动掺杂了庸俗、媚俗的成分,以致其发展动力减退,“营养”不足。由于农村群众性文化活动发展不足,文化建设不完善,不能很好地满足农民群众在精神上的需求,进而将我们的对象(农民)推向了虚拟的网络空间,给农村意识形态建设造成诸多困扰。因此,必须对农村群众性文化活动进行正确的思想引领,同时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丰富农村群众性文化活动。

二、网络时代农村意识形态建设的路径选择

(一)完善工作机制,提升工作主动权

网络时代加强农村意识形态建设必须完善意识形态工作机制,提升意识形态工作的管理权和主动权。首先,要充分发挥基层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的引领指导作用,联合各部门制定相应的工作办法、出台相关文件,激励各部门积极投身农村意识形态建设。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党委宣传部监督指导,村“两委”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工作机制。其次,要进一步完善与宣传、网信、公安、主流媒体之间的信息沟通协作机制,加强网络舆情常态监测和预警机制,建立网络舆情联合应对处置机制。同时,在网络时代必须学会借助大数据手段收集研判农村网络舆情态势,强化发现问题和应对网络舆情事件的能力。最后,利用政府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等平台,打造市县镇协同联动的新闻舆论工作矩阵,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拓展农村意识形态工作空间,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

(二)创新传播渠道,搭建优质网络平台

网络平台不仅是信息发布、共享的便利工具,更是广大农民群众学习主流意识形态知识的重要渠道,各基层组织可以在各大网络平台开通官方账号,搭建符合农村实际情况的优质网络平台。

一是创新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方式,提高农村网络平台的吸引力。广大农村基层组织可以利用网络平台传播速度快、形式多样等特点,将党的理论、国家政策以及思想文化等富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进行创造性转化,比如可以制作成短视频、情景剧或者小品,用老百姓们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主流意识形态。二是创新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内容,增强农村网络平台的引领力。网络时代信息更新速度加快,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容必须与时俱进,要在原有内容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及时融入时代精华,并根据农村受众群体的特点,打造更多通俗易懂又蕴含哲理的话语体系。质言之,要充分利用网络带来的契机,创新传播方式打造接地气的话语体系。例如,可以适时与农民进行线上对话交流,悄无声息地给予引导;也可以通过创作具有农村特色的微电影、微视频,邀请农村理论骨干做直播等让主流意识形态更贴近农民生活,让党的理论和主张“飞入寻常百姓家”。

(三)加强队伍建设,掌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

农村意识形态建设队伍的整体素质直接影响党的理论主张能否真正掌握群众,因此必须加强队伍建设,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工作队伍。一是将政治素养高、责任心强并且熟悉互联网传播规律的工作人员纳入农村意识形态工作队伍。比如,可以邀请“大学生村官”、“新乡贤”和乡村教师加入工作队伍,鼓励他们积极开展面向广大农民的实践活动,通过拉家常与开讲座相结合的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农民的思想观念里。二是加强对农村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的培训力度,着重提升队伍成员正确应对和及时引导网络舆情的能力,促使其懂得如何“析舆情”“懂舆意”“引舆势”,及时疏解民情民意,将话语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三是提高农村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的亲和力,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站在广大农民的立场看问题,关心农民的内心诉求,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为进一步开展意识形态工作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四)注重文化熏陶,培养文化认同感

“意识形态是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决定着文化的性质和方向。”[[3]]网络时代加强农村意识形态建设必须注重农村文化建设,因势利导对农民群众进行文化熏陶,培养广大农民对社会主义文化的认同感,提高农民群众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使其能够主动抵制网络空间的文化入侵。

一是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4]]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农村意识形态建设相结合,激励农民群众自觉践行优良传统。二是注意整合红色革命文化资源。红色革命文化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与改革中创造的,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沂蒙精神等均发端于革命老区,农村有大量的红色革命文化资源可供开发整合,必须充分利用相关资源来激发农民群众的家国情怀。三是重视发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互联网是传播文化的重要载体,应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及时向广大农民宣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使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与时俱进。四是要注重发挥党群活动中心、乡村大舞台、农家书屋、农村广播等思想宣传阵地作用,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渗透进农民群众的内心,让广大农民真正认同中华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153.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EB/OL].http://www.cnnic.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2202/t20220225_71727.htm.

[3]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视野[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11.

[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5]赵仁青,张德化.新时代农村意识形态的日常生活化构建[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6):12-19.


基金项目:2022年山东省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重大研究课题“村级组织青年后备人才思想政治状况研究”(编号:22SAQ059)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