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中学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2
/ 3

某中学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浅析

钟,毅

陕西地质工程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054

摘  要:本文以安康某中学建设项目地质灾害评估为基础,通过对区内地质环境条件和现有地质灾害发育特征的调查和分析,对工程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可能遭受、引发或加剧的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做出评估,提出地质灾害防治措施,避免人类不合理活动产生地质灾害,从源头上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生命和财产损失,达到有效保护建设项目安全运行的目的。

关键词:地质灾害;评估;危险性;适宜性;防治措施

1引言

安康某中学教学楼、餐住综合楼、主通道建设项目位于汉江左岸斜坡低山地带,地形起伏较大,根据《陕南山洪地质灾害受灾地区汉滨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报告》,拟建工程所在区域属于地质灾害易发区,依据国务院2004年第394号令《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第二十一条 “在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工程建设应当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之规定,该项目工程建设需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2 工程概况

安康某中学建设占地约21000㎡,建设教学楼、办公楼、实验室宿舍楼等合计10栋楼,均为低层砖混建筑物,并修建操场和篮球场各一座,建设工程基础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灌装和钻孔灌注桩两种桩型基础。项目总投资1468万元。上述建设工程均按现有地形呈台阶状布置,避免了对场地大规模开挖。根据现场调查,安康某中学教学楼、餐住综合楼、主通道建设项目已建成。

3目的任务

3.1目的

通过对区内地质环境条件和现有地质灾害发育特征的调查和分析,对工程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可能遭受、引发或加剧的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做出评估,提出地质灾害防治措施,避免人类不合理活动产生地质灾害,从源头上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生命和财产损失,达到有效保护建设项目安全运行的目的。

3.2任务

(1)全面了解工程概况,明确建设工程的重要性;

(2)搜集并分析前人资料,确定风安置点的调查区范围;

(3)查明调查区范围内的地质环境条件及区内地质灾害的种类、分布、规模、发育特征及引发因素等,对地质灾害危险性做出现状评估;

(4)对拟建工程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危险性和工程建设与运行过程中可能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做出预测评估;

(5)在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的基础上进行地质灾害综合评估,并对建设场地的适宜性作出评价;

(6)针对拟建工程可能引发、加剧和遭受的地质灾害,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建议。

4 工作方法

(1)技术路线

本次评估工作的技术路线是按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DZ/T 0286-2015)的要求,结合拟建线路工程特点、场地地质环境条件及地质灾害发育的情况,以确保建设工程安全为宗旨,在充分搜集和利用已有资料的基础上,全面调查了解建设区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在调查过程中,注重对灾害点的GPS定位和GIS地理信息系统与计算机制图等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

(2)工作方法

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及《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的有关规定,本次工作主要采取收集现有资料、野外调查及室内综合分析的评估工作方法。具体工作技术方法如下:

①在野外调查前,组织人员学习《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第394号令)和《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69号)以及《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统一认识,熟悉工作程序,明确各项工作的重点和相关技术要求,制定工作方案,确保评估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评估质量。

②充分搜集建设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地质调绘、工程勘察等资料以及安康市汉滨区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等资料,在此基础上通过现场踏勘,确定地质灾害调查区范围、评估区范围和评估级别。

③根据地质环境条件和拟建工程场地特征,确定调查区范围为拟建工程场地边界外扩延伸至斜坡中部或沟谷分水岭地带,上述范围作为本次评估工作的调查区范围。查明调查区内各类地质灾害的发育和分布状况,包括其类型、规模、成因、稳定性、危险性和危害程度,以及发展变化趋势。

④野外调查采用1:1000地形图做手图,调查点采用GPS和1:1000平面图定位,结合实际地形地物校核,对地质灾害特征进行详细调查记录,并对所有地质灾害点和典型地貌特征等用数码照相机记录。

⑤根据拟建工程布置的地形地貌条件,确定野外调查沿着拟建工程所在沟谷采用线路追踪法进行调查,查明区内的地质环境条件,重点调查位于支沟沟口及开挖部位的拟建工程地质环境条件。

⑥在综合分析研究已有资料和野外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及综合评估,提出建设场地适宜性评价,并对地质灾害危险地段提出防治措施和建议,最终编写完成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5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5.1地质灾害类型特征

根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地质灾害是指不良地质作用引起人类生命财产和生态环境的损失,主要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和地面沉降等灾种。根据《陕南山洪地质灾害受灾地区安康市汉滨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报告》,并结合本次野外地质灾害调查结果,评估区内无在册登记的地质灾害,评估区内地质灾害弱发育。

5.2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

调查区所处微地貌单元为低山斜坡,建设场地呈台阶状,斜坡基岩出露,地表分布有厚度不均的残积碎石土。

通过野外地质灾害调查,评估区内地质灾害弱发育,评估区内未设置有采矿权,不存在采空地面塌陷和地面沉降灾害。据区域地质构造资料,经调查复核,评估区内未见活动断裂带分布,不存在地裂缝灾害;评估区地处秦巴山区,沟谷深切地形起伏大且降雨量大,但评估区无沟谷分布,且地表植被茂盛,覆盖率高,第四系松散堆积层不发育,人工弃渣较少,故区内缺少形成泥石流的必备物源条件,调查期间未发现泥石流发生痕迹,也未发现泥石流地质灾害。

综上所述,野外地质灾害调查评估区内未发现地质灾害,现状条件下评估区内地质灾害弱发育,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小,危险性小。

5.3 现状评估结论

评估区内未发现地质灾害,现状条件下评估区内地质灾害弱发育,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小,危险性小。

6 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根据现场调查及委托方介绍,现根据现状评估结果及规划建设情况,对工程建设中、建设后可能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和建设工程可能遭受已存在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6.1工程建设中、建成后可能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根据现场调查安康某中学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也不存在新规划拟建的工程,故只存在工程建成后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1)工程建成后可能引发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安康某中学已经建成,主要建设工程有教学楼、操场、场内道路和配套工程等,上述工程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引发崩塌或滑坡的可能性较小,危害程度小,危险性小。

(2)工程建建成后可能加剧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根据野外调查评估区内无地质灾害发育,且安康某中学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也不存在新规划拟建的工程。故不存在工程建设工程加剧现有地质灾害(现状无地质灾害)的可能性,故其危害程度小、危险性小。

6.2建设工程自身可能遭受已存在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据野外地质灾害调查结果可知,评估区内未发现地质灾害,现状条件下评估区内地质灾害弱发育,故建设工程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危害程度小,危险性小。

6.3预测评估结论

建设工程引发、加剧或遭受现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危害程度小、危险性小。

7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是在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预测评估的基础上,考虑所处地质环境条件,结合拟建工程特点,综合反映所有地质灾害的致灾程度。

7.1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原则及评估方法的确定

(1)综合评估原则

根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中有关对“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小”三级划分原则,对全区进行危险性分区。地质灾害综合评估和危险性分区遵循以下原则:

① 坚持“以人为本、以工程为中心”的原则:确保工程建设项目施工、运行的安全及影响区内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生存环境的安全;

② 多灾种综合评估的原则:综合各灾种的发育特征、危害特征进行分段评估;

③ 突出主要灾害的原则:在危险性分区时,对拟建工程施工和运营形成一定威胁的地质灾害要特别关注;

④ 坚持“区内相似,区际相异”的分区原则:在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时,区段的地质环境条件和主要灾种就基本一致,而区段之间有所差异。

(2)评估方法的确定

根据上述评估原则,本次评估工作以定性分析法为主,其方法主要是:

① 某一区段综合评估的危险性大小主要取决于地质灾害与拟建工程作用的结果,对建设工程有影响的灾点及其影响程度也就成了某一区段危险性大小的决定因素。因此,预测评估中灾点致灾危险性大小是决定各区段综合评估危险性大小的首要指标;

② 某一区段现状地质灾害的发育程度,是本区段地形地貌、岩土体、斜坡结构、人类工程活动等地质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部分灾点与拟建工程相距较远,对工程影响较小,预测评估中对其不作评价,它的客观存在说明了区段灾害的发育程度。也就是说,建设工程所处的地质环境没变时,某一区段内地质灾害发育程度相对不变。因此,区段内地质灾害的密度是判别各区段综合评估危险性大小的另一指标;

③ 在综合评估中也充分考虑降水对地质灾害的诱发作用,级别的划分遵循“就大不就小”的原则。

7.2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

依据上述评估原则及方法,将评估区定性划分为地质灾害危险性小一个级别一个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区(Ⅰ):地质灾害较轻、危险性小区有1个,面积约36531m2,占评估区总面积的100%。该区域基本保持原有自然环境,地质灾害弱发育,为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区。

7.3建设用地适宜性分区评估

根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的规定和综合分区评估结果将整个建设场地划分为适宜。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区有1个区,面积约36531m2,利用场地适宜。

8结语

根据现状、预测及综合评估结果,对工程场地提出如下防治措施:

① 对场地平整过程中的弃渣合理堆放,严禁堆积于河道,避免引发泥石流灾害。

② 在场地平整后设置科学、有效的截排水措施。

③ 对建设场地所处斜坡进行监测,汛期加强监测密度,尤其是对存在局部回填的区域。

④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应接受地方主管部门的监管。

[参考文献]

[1]陕西省地矿局第一工程勘察所.《陕南山洪地质灾害受灾地区汉滨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报告》(1:5万).2012.

[2]安康市国土资源局汉滨分局.《安康市汉滨区“十三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3]王雁林,郝俊卿,赵法锁,李芳,李明.陕西省地质灾害风险区划初步研究[J]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4]范立民,何进军,李存购.秦巴山区滑坡发育规律研究[1].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4(1):44-48.

作者简介:钟毅,男,汉族,1987年生,水工环工程师,从事岩土工程、地质灾害评估、设计及地质灾害治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