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现实主义结构空间下的山水画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2
/ 2

超现实主义结构空间下的山水画探索

蒋烨

绍兴文理学院  浙江省绍兴市  312000

摘 要:从二十世纪以来,西方的思想文化和艺术思潮对我国的传统绘画艺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无论是在表现的形式、表现手法和表现的内容等多方面,都给画面带来了更多的可能。其中作为传统绘画艺术中出彩的山水画在这个时代也有了自己的诠释,本文主要是作为超现实主义结构空间下的山水画研究的理论依据,试图通过将西方的超现实主义与中国山水画有机结合,探索一种新的山水绘画方式。

关键词:超现实主义  山水画   平衡

前言:通过大量的图文资料学习和查找,发现将超现实主义和中国画相结合早已有人执行并完成了不错的艺术作品,其中主要以徐累和何曦为例。这两位艺术家的国画作品都是大量借用了超现实主义的元素,将中国传统的,具有典型性代表的相关形象事物置入画中,从而画出具有梦幻色彩的中国画。

一、现状分析

  1. 当代新工笔画家何曦受到了超现实主义绘画的影响,他的画面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各种事物看似无关紧要的结合,却又是莫名的和谐。他的画作多为淡雅静谧的风格,具有极高的调性,作画强调笔墨的意趣,也主张画面中留白的运用。何曦在继承与创新方面拿捏得很好,例如在作品《标本》系列中,他将传统画法中的山石搬进了玻璃容器中。这些“标本”似乎又是另一种新的模式将我们的“传统”再现于人们的视野中,让我们忘记了时间上相差的距离,仿佛它们与我们同处一个时代。
  2. 徐累也是一位在绘画艺术上颇有成就的画家,他在超现实主义绘画理念及空间表现方式的基础上进行的“中国化”的改变和创新。徐累所借鉴的超现实主义不同于达里的梦境作画,更多的是吸收玛格丽特的艺术哲理,他运用极具理性的块面风格,通过不相融的物象和情境来营造出一种类似幻觉的梦境场景。而这种虚幻的场面在视觉上带给人们一种全新的观感,同时带给人们更加强烈地思考及反思。

二、研究内容

1.超现实的概念及内涵表达

(1)超现实主义产生的背景和其定义

   超现实主义产生一战后,在一定程度上超现实主义是对达达主义“反艺术”主张的回应。达达主义颠覆艺术的认知甚至艺术概念,反对无意识,而超现实主义主张潜意识,试图将现实认识与本能、潜意识与梦境相结合,从而达到超现实的情境。超现实主义中的“超”就是超越和突破,不被客观现实所捆绑,它所追求的更多是精神上的主观内容。艺术家借由“梦境”,将无法立足于客观存在和自然逻辑的事物任意组合从而打造奇幻的情境。

(2)以玛格丽特为例欣赏解析其作品

   玛格丽特是超现实主义的代表画家之一,与达利不同,他的超现实主义作画原则则是从概念上挑战观赏者的固有思维和逻辑,他的价值的其作品的思辨力量。玛格丽特的代表作有很多,其中《这不是一支烟斗》明明画的是一支烟斗,但是下面却写着“这不是一支烟斗”。和许多观赏性的画作不同,这幅画里的文字同时也起到的关键的作用。当我们看到烟斗的画作或者看到“烟斗”这字就可以联想实际的物品,但是在这幅画中正是有了这几个字,文字的描述和图像不对等的时候我们该相信谁?是相信文字还是相信图像?是认为文字只是画上的一部分,不起决定作用,还是选择相信画作的名字?在这个画面中,这两种相互矛盾的事物同时出现,象征着一种更加完整的现实。就像红楼梦里的经典“假作真时真亦假”,假的当做真的时候真的就像是假的了,真假没有绝对的对立,在特定的时候可以相互转化,毕竟不用的事物及同一事物的不同时期的矛盾一直都是客观存在的,所以这种矛盾的存在才是真实的存在。玛格丽特钟爱这种思辨的方式,常常创作大量类似的画作挑战人对传统概念的认知和逻辑。

2.山水画的含义以及基本发展脉络

(1)山水画的产生

山水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着重要的位置,最早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出现 ,以东晋画家顾恺之《洛神赋图》为代表。到了魏晋时期,山水画开始独立成为科,相应的山水画理论开始应运而生。最早的山水画论是宋炳的《画山水序》,他受到庄学的熏陶下,好山水,爱远游,超世务之限,隐逸山水之间,寄情于名山胜水。山水画的出现让庄学之道在艺术上得到了落实。

(2)不同时期山水画的特征

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是现存最早的山水长卷,他开创了青绿山水。唐代王维以诗入画,首创“破墨”山水,独创水墨山水一派,后世董其昌将他列为“南宗”之首。另外大小李将军李思训和李昭道创造了“金碧山水”的绘画风格。山水画深受庄学的影响,徐复观先生认为“山水画的出现,乃庄学在人生中,在艺术上的落实”。随着人格的觉醒和艺术的自觉,人们开始追求更高的精神自由。五代山水画趋于成熟,以荆浩和关仝为代表雄伟峻岭的北方画派,董源和巨然则代表了秀丽的南方画派。 北宋延续和发展了五代的山水画,从而达到了新的高峰,主要代表的画家有李成、范宽和郭熙等,其中郭熙的《林泉高致》标志着山水画理论进入成熟阶段,该论著系统总结了山水画的方方面面对后来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南宋以画“边角之景”而著名的画家主要代表是马远和夏圭。边角景构的特点是,画面有大量的留白,简洁洗练,给予观者更多想象的空间。这和五代、北宋的绘画风格迥然不同,是艺术家大胆的突破和全新的尝试。宋画求真、元画尚意。元代山水画与宋代山水画相比更注重写意,不求形似,将个人情感借助山水展现出来。明代的山水画继承和发展了元代的山水画,注重笔墨意趣,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清代的文人画和院体画相互碰撞,相互融合。其文人画中被奉为“正统”复古派和“反正统派”共存并进,既有冲突的一面,又相互影响。

(2)当今山水画的现状

进入20世纪,随着西方的文化思潮的冲击,我们的山水画也在时代的变化下做出了相应的改变。其中林风眠借用西方的光影表现方式,运用了大量的浓郁色彩进行渲染,绘制出了全新面貌的山水画;李可染将西画的技法融入传统笔墨造型中,注重画面的明暗对比和色彩关系。当然还有陆俨少和黄宾虹等艺术家更加倾向于传统笔墨精神和意趣,通过自己的观察、归纳和总结进一步的推向个人化的创新,丰富了当代山水画的形式内容。

3.两者的同与异

(1)在表现媒介和理论基础等方面的差异性

超现实主义和山水画分别是西方和东方的绘画典型,一个是采用了油画的作画方式,而山水画则是中国水墨的展示。超现实主义最主要的理论依据是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学说,而山水画依托于庄学之道。

(2)对哲学方面的思考有相似性

超现实主义和山水画在艺术表现的手法上虽然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在主观情感表达及哲学的思考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他们都重视人自我的觉醒,注重自我个体对于世界本源无尽的探寻。

(3)两者的平衡结合

通过实践将超现实的表现形式和山水水墨的核心内容有机结合。在作画的过程中我可以借鉴何曦和徐累两位前辈的艺术作品,有了借鉴既是便利同时也是挑战,我将寻找具有中国特色的景或物作为画面的空间素材,同时我将画面的主题内容定为身边可见易得的山水内容,运用丰富且饱和度较低的色彩营造自然之美,绘画的宗旨是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

总结

在多元文明碰撞的时代下,山水画的形式和模式不断发生改变和革新,若是寡见少闻,止步学习及不加以自我思考和反省,绘画者很容易为了画画而画画。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我们需要看到山水画背后的价值与意义,试图通过这种艺术方式,在保留原来的山水画意境和传统的笔墨语言上,同时吸收西方的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绘制出具有当下时代特征的思想深刻的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1]严伯钧.《对立之美:西方艺术500年》[M].中信出版社2021.4

[2]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辽宁人民出版社20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