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生命科学领域育人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2
/ 2

小学科学生命科学领域育人探析

崔景峰

(济南市南山实验小学  山东济南  250115 )

摘要:近些年,我国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小学科学教育水平也有了很大提升。小学科学是义务教育阶段中的一门旨在提供科学启蒙教育的自然科学学科,其中包含的生命科学领域的教学内容,也是影响学生个人价值观和科学素养的养成,体现学科育人价值属性的重要内容,贯穿了小学阶段义务教育的整个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生命科学领域内容教学对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培养,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认知,尊重生命,理解人生价值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

关键词:小学科学;生命科学;育人探析

引言

1968年,一位美国学者在《生命教育》一书中倡导并实践了生命教育的理念,此后许多国家大力倡导生命教育,成立了各种学术团体。2004年,上海市制定并颁布了《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生命教育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活质量。辽宁、江苏、四川、山东、黑龙江、吉林等省创造性地开展了生命教育研究、教学实践、教材编写、教学大纲试行等活动。小学科学课程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学生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生命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条件,作为一名科学教师,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在小学科学课程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策略。

1生命教育的内涵

生命教育引导受教育者理解生命的意义以及生命与天、人、物、我之间的逻辑关系,使学生积极、健康、独立地生活,通过相互关爱获得个人身心的健康发展,从而实现个体生命的最大价值。生命教育重在对青少年自然生命、社会生命、道德生命的培养和塑造,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的生命智慧教育。生命教育是在充分尊重个体生命的前提下,对人的主观精神进行全面提升,充分体现了我国教育的内在价值追求。顾明远认为,生命教育是教育的本质,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发展。生命教育是一个人身心发展健全的必需要素之一,而学生阶段正是一个人形成人生观的重要时期,应将生命教育贯穿学生的整个受教育过程,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新冠肺炎疫情的到来让学生更直观地正视到生命的脆弱,学习知识正是人类为了提升生命质量最直接的手段和方法,让学生了解到学习的意义在于让生命延续、让文明繁衍。

2小学科学生命科学领域育人策略

2.1创设探究性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创设生动的教学活动情境。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我们能在探究活动的起始阶段多动脑筋,创设具有针对性、趣味性、创造性的教学活动情境,那么探究活动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各种各样的花”的教学中,我首先导入:“关于油菜花,我们知道些什么?其他花是不是跟油菜花有同样的特点呢?”紧接着利用课件让学生欣赏多姿多彩的花朵,并说出各种花的名称,让学生交流自己最喜欢的花,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这为生命科学探究活动教学的开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教学目标提供了条件。

创设具有探究式的问题情景。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生命世界丰富多彩,纷繁复杂,他们对其既熟悉,又感到充满奥秘。因此老师提出的问题应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如在“花、果实和种子”的教学前,我这样设计问题情景:“同学们,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花的构造,也知道了许多植物会开花、结果,但是我家旁边有一个南瓜棚,邻居的小朋友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同样是南瓜的雌花,有的结了瓜,有的却不结瓜。这是怎么回事呢?”问题一出,学生兴趣大增,根据原有的经验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我因势利导将讨论的焦点引到对花的雄蕊、雌蕊的观察、探究上,为新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开端。

2.2搜集资料,从资料中理解生命

学生在学习“生命科学”领域知识的过程中,有时对于某些问题,仅凭教师讲授并不能很好地理解。比如,教师在向学生介绍一些关于珍爱生命、保护野生动植物等方面的知识时,有些学生就很难理解保护野生动植物的真正意义所在,这时自主搜集资料就成为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搜集科学资料是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拓展知识进行判断、推理和论证必不可少的学习过程和方式,也是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意识和能力,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人的呼吸和消化”时,怎样做能够让学生真正认识到食物在人体内的“旅行”过程?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搜集与消化有关的资料。如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有哪些?食物怎样在人体内“旅行”?饮食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些什么来保证身体健康?学生通过搜集资料,不仅能知道食物在人体内如何被消化吸收、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护消化器官等课本知识,还可以收获很多课本之外的知识,拓宽知识面。

在教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动物大家族”时,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搜集资料来进行学习:为什么要保护野生动物?我们身边的动物种类为什么会减少?如何保护野生动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搜集资料的方式,不仅能够增强学习的积极性,知道以前野生动物的丰富程度、野生动物种类减少的原因,还能够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意识到人和动物之间应该和平相处,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我们自己。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使他们树立社会责任意识。所以,在科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搜集资料的方式学习科学知识,从资料中发现生命的奥秘。

当代社会是信息社会,人们需要具有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小学科学是一门关注学科内外联系的学科,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搜集能力、整理能力和表达能力等。

2.3课外实践活动融入生命教育

科学源于生活,生命教育也应融入日常生活。教师要注重课内与课外的融合,使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活动与日常生活和行为习惯紧密结合,注重引导和帮助学生开展课外探索活动。在各种活动中,安全始终被放在首位,因此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教师可以通过布置访谈、访问、调查、观察、实验、搜集材料等课外任务,促使学生利用各种手段拓展信息渠道,使其充分了解居家、校园、社会、交通等安全常识。保护青少年的生命安全,不仅是每个家庭的期盼,也是全社会的责任。只有将生命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预防伤害,引导和教育学生尊重他人,理解和热爱生命,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观,才能有效避免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教师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将动物园、植物园等作为学生体验自然、感悟生命的场所。还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更新生命教育的手段和内容,如利用资源平台空间发布与生命教育相关的主题内容,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主题参与。

结语

综上所述,生命科学领域是小学科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命科学领域的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充分感受自然之美;在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进行生命科学知识的传授,通过创新设计教学活动,将学生的生活实践与生命科学知识有效结合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自然知识的学习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养成探究式的科学知识学习的良好习惯,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也能进一步凸显小学科学生命科学领域的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雷静,谢光勇.近十年来我国生命教育研究综述[J].教育探索,2005(05):92-94.

[2]张振成.生命教育的本质与实施[J].上海教育科研,2002(10):4-6.

[3]程红艳.教育的起点是人的生命[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08):17-20.

[4]许世平.生命教育及层次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02(04):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