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安全考虑的中小学校园建筑规划与设计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2
/ 2

基于安全考虑的中小学校园建筑规划与设计研究

梁小麦

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校园是中小学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校园建筑的规划与设计,对于学生在建筑当中活动的安全有直接影响。而建筑规划与设计期间,保证建筑施工与使用安全是首要原则,校园建筑当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因素具有多样化的特征,建筑使用期间安全影响因素也较为纷杂,处于动态变化状态。因此,本文从安全考虑角度出发,先分析中小学校园建筑方面的安全风险情况,然后对中小学校园建筑规划与设计的优化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安全考虑;中小学;校园建筑;规划;设计

引言

中小学校园建筑的安全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在校园建筑规划与设计期间,需要对建筑安全问题进行充分、综合的考虑,结合过往中小学校园建筑使用安全方面的经验,来对校园建筑规划与设计方案进行全面优化,切实提升校园建筑使用的安全防护水平,为学生提供优良的建筑环境吧,并为学生在中小学校园生活的安全提供保障。因而,在中小学校园建筑规划与设计当中充分进行安全考虑具有必要性。

1中小学校园建筑方面的安全风险分析

1.1校园安全事故情况

中小学阶段,校园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校园建筑是学生活动的主要空间。而我国中小学的招生数量大幅度提升,校园建筑当中容纳的学生分布密度也就随之变大,导致校园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上升。而在以往中小学校园安全事故问题也都有发生,除了自然灾害造成的安全事故之外,校园踩踏、疏散拥挤等问题经常发生,还有学生在建筑内部行动碰撞导致身体受到损伤的情况,这些都是校园建筑存在的安全风险问题。

而导致上述安全事故问题发生与建筑规划设计有直接的关联,大多安全事故都发生在建筑的走廊结构,这是由于校园建筑的走廊空间结构比较狭窄,在走廊空间活动的学生数量较多时,就容易出现拥挤的问题,学生之间也容易产生碰撞,从而导致摔倒、磕碰、踩踏等安全事故的发生,严重的情况下对学生生命危险也有较大的威胁。而安全事故的发生不仅仅是由于建筑规划设计方面的问题,小学生年级比较小,比较好动,在建筑活动期间缺乏自制力,也是安全风险加剧的原因。但是从校园建筑规划设计的安全强化方面入手,能够有效降低安全事故概率,在建筑规划设计期间,贯彻安全考虑思想,是校园安全事故预防的重要方式。

1.2校园建筑设计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中小学校园建筑的规划与设计,会受到校园建设区域环境、地理空间特征以及项目资金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建筑结构的设计会受到限制。通常中小学建筑室内空间不充分,室外活动场地也具有局限性,学生在校园当中没有广阔的活动空间,学生在空间密度增加时,安全风险水平就会上升。在建筑结构设计方面,通常会应用墙承重形式,使得建筑结构本身的不安全因素就比较多,再加上中小学学生正处于好动的年龄阶段,学生在建筑空间的活动范围比较广,在建筑规划设计期间需要充分对学生日常行动轨迹进行分析,走廊、楼梯等学生活动行走区域设计要保持通畅性,满足学生正常活动需求,尤其要对建筑空间的学生数量容纳充足性进行考量,即对疏散距离、疏散宽度、疏散人数进行严谨的计算。

2基于安全考虑的中小学校园建筑规划与设计优化策略

    在中小学校园建筑规划设计当中,需要从安全角度出发对建筑结构设计、结构材料安全性能、安全防护设计等方面进行综合强化,提升建筑规划设计方案安全水平,下面对齐安全优化策略进行研究。

2.1建筑规划与设计的安全原则深化

要明确中小学校园的建筑与普通建筑设计要求是有明显差异的,在建筑规划与设计期间需要对学生校园建筑使用需求与特征进行考量,要深化安全原则,提升建筑使用的安全保障水平。首先,建筑规划与设计需要保证科学性,需要对校园建设区域的各项环境因素进行充分的了解,设计人员要进行实地勘察,对地理、水文、周围设施等情况数据进行收集,作为规划设计方案的参考,保证方案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其次,在设计期间要保持精细化管理,要对中小学学生活动特征、学校教育空间需求以及建筑美观性进行综合分析,要对建筑结构的细节性设计进行重视。最后,要在建筑规划设计的全过程中均将安全保障放在首要原则位置,要保证建筑本身结构的安全性,提升建筑结构安全防护性能,同时也要强化建筑布局的合理性。

2.2严格落实中小学建筑设计的安全标准要求

国家对于中小学建筑设计与建设的安全问题高度重视,针对中小学建筑设计发布了相应的设计规范标准指导文件,对建筑设计安全标准有明确、严格的标准要求。建筑设计人员需要对中小学校园建设设计标准与安全规定相关内容进行全面掌握,并对以往中小学建筑设计安全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对建筑安全内容进行强化设计。设计人员要建立安全意识,对建筑的安全出口、疏通通道、疏散宽度等进行重点精细规划,同时要对校园建筑安全事故比较多发的走廊、楼梯空间设计安全问题进行重视,对楼梯结构、走廊空间形式进行优化。国家将学校建筑规划为乙类建筑,并对建筑功能、性能、质量等方面都有标准设定,设计期间需要严格落实相应建设标准,要结合实际情况尽可能的对内部空间充足性进行保障,让学生在建筑空间学习与活动期间能够拥有宽敞的空间和舒适的感受,比如规范规定教学用房的内走道净宽度不应小于2.40m,单侧走道及外廊的净宽度不应小于1.80m,想要空间充足,就需要在规范的基础上适当放宽。学校建筑中教室长度比较大,可以在前后各设置一个疏散门,并且疏散门的每樘门净通行宽度不应小于0.90m。在走廊两端的教室门设计需要根据门之间的间距和走廊空间规格,对宽度进行合理控制,当教室处于袋形走道尽端时,若教室内任一处距教室门不超过15.00m,且门的通行净宽度不小于1.50m时,可设1个门。

2.3中小学校园建筑结构安全性能的强化设计

在中小学校园建筑规划设计期间,要对结构设计的合理性进行强化,这对于建筑使用安全水平提升来说有重要助益。现代建筑建设科技水平提升,很多新型的建筑结构的抗震防灾性能也非常优良,在规划设计期间,可以根据学校建设要求与条件,来对建筑结构的安全性能进行强化设计,保持结构组成的科学性。学校建筑的安全疏散结构建设非常关键,除了建筑内部安全疏通通道以外,外部的楼体、外廊结构设计能够缓解学校安全疏散通道人员容纳的压力。建筑承重结构需要应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提升结构本身的坚固性与稳定性,如今很多新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设计应用体现出良好的安全防护优势,在中小学校园建筑设计期间也需要应用具备优良安全性能的建筑结构形式。我国地域广阔,校园建筑设计期间需要考量地域安全风险问题,对存在的自然灾害情况进行了解,比如地震与台风多发的地区,还要做好建筑结构的防震、抗风性能设计。

结语

中小学建筑规划设计的安全水平强化,对于中小学建筑安全事故的预防有重要意义,建筑设计人员要深化安全理念,对校园建筑建设区域的地理与环境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对建筑结构布局进行科学、合理设置,强化建筑的安全防护结构建设水平,增强本身的安全防护性能,并严格按照国家关于中小学建筑设计标准对建筑设计方案质量进行管控,并结合以往中小学建筑使用经验,全方位的对校园建筑规划设计安全水平进行提升,为学生在校园建筑空间学习与活动的安全性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邵如意. 中小学校园建筑人性化设计探究[J]. 建材与装饰,2020,(07):96-97.

[2]冯雪. 装配式中小学教学建筑设计方法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20.

[3]毕哓雪. 中小学旧建筑改造设计分析[J]. 住宅与房地产,2021,(03):121-122.

[4]李晓飞. 基于学生行为的中学校园建筑集约化设计策略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21.

[5]王帅. 高密度中小学校园的空间集约化设计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