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特征研究—以天津市建成区道路绿化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2
/ 2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特征研究—以天津市建成区道路绿化为例

姜红颖

天津市园林学校 天津市 300181

摘要:道路绿化以线的方式广泛分布于城市空间中,是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天津市道路绿化断面形式、植物配置手法、植物种类等因素的实地调研,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改善生态环境、美化市容市貌、提升道路绿化形象等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道路绿化,绿化景观,景观特征

随着城市的发展,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大楼如同一望无际的庞然大物,消耗着大量资源和能源,同时也排放出废物[1],严重威胁人类生态环境安全。

道路绿化作为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优劣直接决定了城市绿化的质量[2],影响民众的居住环境质量,并影响着民众对城市生态环境的评价[3]。因此,本文通过实地考察和分析天津市不同类型道路的绿化状况,提出了城市道路绿化实践的具体建议。

1.天津市建成区道路绿化现状

由于受地理环境的冲击,天津市的道路沿码头、河道产生,蜿蜒曲折像一张渔网,渔网骨架为内环、中环、外环三条环行线,支脉为放射状的14条干线,天津人称为三环十四射

1.1 环线道路绿化景观分析

1.1.1 内环线道路绿化景观分析

内环线全长15.21公里,承担市中心客运交通的主要道路有西马路、新开路、南开三马路、南京路、北马路、十一经路、狮子林大街、曲阜道[4]

通过调查发现,内环线道路一般都是采用二板三带式的道路绿化断面形式,只有西马路、狮子林大街、北马路等部分路段是四板五带式;而行道树绿带则在新开路、南京路、狮子林大街、西马路等部分路段采用树带式,其余道路行道树绿带均采用树池式;车行道分隔绿带设置在曲阜道、十一经路和西马路上,其余道路则以栏杆为代替绿化;路侧绿带设置在北马路及十一经路部分路段,其余道路未设置路侧绿化。

由此可见,内环线的道路绿化因受空间制约,道路绿化水平较低、绿化覆盖率较低、绿化形式单一,导致部分内环线道路景观异曲同工,景观效益、生态效益相对较差。

1.1.2 中环线道路绿化景观分析

中环线道路绿化的主要特征是以四板五带式为断面形式,仅红旗路、勤俭道、铁东路3条道路为二板三带式。行道树绿带除了铁东路、津滨大道、红旗北路、勤俭道和红星路部分路段为树池式种植外,其他部分的路段都是乔木+灌木的双层树带式结构,行道树主要为绒毛白蜡。

以动景为主、动静结合的中环线绿化景观设计,重视宏观作用,同时兼顾微景观效果;以植物绿化为主,与景观步道、园林小品、水体景观相结合;立面以前景、中景、背景三个景观层面为着眼点,给人以明快、悦目的美感,提高了环境品味、视觉趣味,凸显了城市差异。

1.1.3 外环线道路绿化景观分析

外环线贯穿四个郊区,土质差异较大,道路绿化坚持大尺度、大整体的原则,通过协调视觉比例、限定植物高度等方式,大大降低了对向来车的眩光干扰营造出了形式简洁、树形整齐、错落有致的绿化景观,道路绿化效果明显。

1.2 十四射道路绿化景观分析

射线式道路绿地景观结构较类似,14条射线道路中断面绿化形式以两板三带式、四板五带式为主,仅解放南路、长江道部分路段绿化断面形式为一板两带式。车行道分隔绿带景观讲究形态搭配、突出道路的引导作用,采用绿篱和花灌木搭配、常绿灌木与落叶灌木相结合。路侧绿化景观种植方式多样,改变了传统绿地的单调感,景观层次丰富,展现了优美、自然的道路景观。

道路绿化将历史文脉传承与时代特征相融合,通过景观墙、景观廊架、景观石等建筑小品营造半封闭空间,为行人提供读书、交流的空间,植物搭配色彩选择清新素雅,与周围环境相互衬托充分体现了区域文化特色。

1.3 滨河道路绿化景观分析

调研的滨河道路绿化断面形式多数为一板二带式,只有紫金山路和南运河北路部分路段是二板三带式,其绿化性能较好。行道树绿带采用树池式种植国槐、绒毛白蜡、千头椿、毛白杨、悬铃木,植物种类较丰富。

滨河道路路侧绿化强调了景观空间的开放性特征,通过设置亲水平台、下沉广场、景观驳岸等形式,满足了使用者亲水的需求,驳岸设置既尊重河岸自然形态,又与游览路径、阶梯、小广场等相结合。通过构筑物、景观小品、水上游乐活动等多种形式,将历史文化元素与现代化景观结合起来,将乔、灌木融为一体,唤起人们的历史记忆。如靠近天津站的下沉式景观广场,木板铺就的阶梯使游人可以眺望津湾广场,遥望解放桥与大沽桥,同时能很方便地进入亲水平台区域;金汤桥采用玻璃作为踏面与栏杆进行围合,设置造型简洁的石、木组合座椅,将现代都市感与历史文物景观相融合,丰富了游人的景观体验,融合了现代都市感和历史人文景观。

1.4 公园附近道路绿化景观分析

公园附近道路绿化以植物配置精细、色彩丰富、层次突出为主要特点,充分满足了乘客在行车过程中近距离观赏的需求。通过植物色彩、尺度的对比给人眼前一亮的效果,降低了行车中的视觉疲劳,丰富了景观观赏性。

路侧绿化以借景、框景、漏景为设计手法,

以高密度的植被、丰富的地形变化形成一条连绵起伏的绿化景观,与周周公园、广场、单位附属绿地等环境结合起来,展现出整齐大气的景观效果,从而为减轻城市热岛效益发挥了绿化作用;种植色彩鲜艳、季相变化明显的花灌木、地被植物,达到花开三季、景映四季的景观效果。

1.5小结

1.51 注重延续性,打造层次丰富的植物群落

环状道路绿化景观通过合理搭配乔、灌、藤、草本植物,构成了复层结构植物景观,将各条道路有机结合起来。以线状景观为主,将点状绿化、线状绿化、面状绿化融为一体,增强了道路空间的环境连续性,使有限的道路绿化发挥着最大的生态效益。

1.52 融合地域文化,凸显道路特色

射线道路周围有许多具有历史意义的场所,路侧绿化通过融入地域文化唤起市民对过去的回忆,展示城市的文化底蕴,彰显道路的独特性。

1.53 以人为本,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滨河道路绿化设计中充分考虑行人的感受,创造适合行人尺度的空间,通过景观路、座椅、亭廊、花架等小品的设置为行人提供了参与自然的机会,满足行人亲水需求,突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行人营造优美的环境。

1.54 巧妙融合,展现自然之美

公园附近的道路通过借景、框景、漏景等设计手法,将道路绿化与周围环境结合起来,将植物个人和群体的形式美通过艺术构图原则表现出来,将四季美景展现在有限的区域。

2.存在的问题

2.1 行道树种类相对单一,配置形式较简单

行道树主要以绒毛白蜡、国槐和悬铃木为主,其他品种应用较少。由于受道路宽度和周围环境制约,一条路,二行树的道路绿化普遍存在,无法形成多层次的绿化景观。

2.2 道路识别性较低,地域特色不明显

多条道路绿化差异较小,识别性较低,与周围老式建筑情景交融较少,不能充分体现道路绿化特色。

2.3 植物分布不均,差异性较大

天津市道路绿化水平相差悬殊,新建区域道路绿化优于老旧城区。老旧城区部分道路绿化存在残缺不全现象;部分道路因宽度较窄,绿化空间受限,致使街道绿化不连续、不完整,遮阴功能较差,从而影响了道路绿化的整体性

2.4 养护管理质量有待提高

道路绿化存在重建轻养的现象,致使绿化质量不断下降。同时,绿化景观也常因市民绿化意识不足而受损。在养护管理上仍需更加细致,对死苗及时更换,对缺苗及时进行补栽。

3.优化的对策

3.1 丰富行道树品种,提高物种多样性

在道路绿化中应完善道路绿化形式,将绿化结构单排树池式降低到最低限度。建议在树池式行道树下增种色彩丰富的低矮灌木或草花,提高道路景观丰富度,提升道路群落物种多样性,同时丰富道路绿地景观层次,提升道路绿化环境效益。

3.2 注重立面空间的营造,体现城市的文化内涵 

利用攀援植物结合墙体和柱体进行纵向垂直和立体绿化,拓展绿化空间,丰富立面空间的层次。打造个性化道路绿化,以地域历史文化特色提升道路绿化的可识别性。

3.3 健全绿化结构,丰富植物景观

建立健全绿化树种的组成结构,构建常绿乔木、落叶乔木、灌木、地被、花卉与草坪结合的植物群落系统。以乔木为主体,以颜色斑斓的花灌木、地被、花卉为补充,使道路绿化既简洁又丰富。

3.4 健全配套设施,提高养护管理水平

以园林绿化精细养护管理为标准,以保绿化建设成果为目标,全面落实养护管理责任制[5]对植株进行合理的整形、修剪,提高植物观赏性;与市政、电力等部门,协调绿化植物与基础设施之间的关系,缓解管线冲突,满足植物的生存空间;加强植物周边环境的保护,降低人为损害;对病枯、杂乱的枝条进行及时修整,让树形保持整齐美观;科学灌溉,保持水土环境。

参考文献:

[1] 宋燕波. 21世纪绿色建筑世纪[J]. 绿色中国, 2005(7).

[2] 刘琳婕. 广州绿道系统中的文化景观呈现研究[D]. 华南理工大学, 2020.

[3] 王新茹. 杭州西湖环湖道路绿地植物景观调查研究[D]. 浙江农林大学, 2021.

[4] 王维智. 天津市中心城区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空间配置研究[D]. 天津师范大学, 2019.

[5] 韦文娟. 西安市三环路道路绿化景观研究[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