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体能训练的几点做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2
/ 2

探究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体能训练的几点做法

陈杰

浙江省临海市哲商现代实验小学  317000

摘要:小学是学习和打基础的重要阶段,为了帮助学生参加更多的体育项目,必须在小学阶段打好体能基础。通过多样化体育教学,小学生可以丰富自己的人生观,强健体魄,激发对体育锻炼的兴趣。这就需要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科学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小学生参与体育课堂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小学生体能发展。

关键词:小学体育;体能训练;开展策略

引言

在小学阶段,能帮助学生提高身体体能的唯一方式就是依赖体育课程。体育教师有针对性地规划小学体育教学内容,促使他们增强自身免疫力,拥有一个健康优良的体魄。对小学生来说,在生活水平的提升下,日常饮食摄入了大量营养元素,但是没用运动量消耗,促使他们的体能不断降低,连带着身体素质下降的同时,健康问题也逐渐浮现。因此,小学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体能训练极为重要。

一、小学体育体能训练的意义

(一)有利于为小学体育教师提升教学质量打下基础

体能训练的加入让体育教师提升了自己的教学质量,针对传统课堂,体能训练让体育课多了些许色彩,同时也给体育教师带来了一些压力,但正是这些压力促使体育教师提高了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综合实力。所以,教师在教导学生的时候也在不断提升自己,这更有利于体育教师在课下研究体能训练的意义和正确方法,以便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升自己对体育的见解,这样一来相较于以前的体育课教学,教师会在这一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所以只有教师先接受和认可体能训练的意义,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并且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对体能训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体育课堂体能训练的策略实施,首先会对体育教师产生积极影响,帮助教师获得更多体育知识,丰富自己的认知,促使教师改进教学方法,甚至借助其他设施辅助教学。如此一来教师就会在这一过程中逐步提高自己,掌握更多的教育方法,在提高自己专业水平和授课经验的同时也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有利于体能训练与技术手段有机结合

体能训练的实施有助于训练项目和技术水平相互结合,训练并不是一味地让学生进行运动量大的项目,而是要采用科学的训练方式,再通过长时间的训练达到提高体能的效果,所以在小学体育体能训练中更有利于两者有机结合。体能训练与技术水平是相互依赖的,所以小学体育体能训练的开展对二者有着积极作用,更何况任何一项体育项目都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撑,但所以在训练前让学生对技术有一个了解才能为之后的训练做准备,否则很容易对学生的身体造成损伤。每一项运动都有独特的运动技巧和一套合适的运动方式,既然要进行体能训练就一定要掌握每项运动的正确方式和步骤,毫无疑问,体能训练与技术水平的结合使用在体育体能训练中效果更加突出。在体育课中教师带领学生在运动前进行训练,学生能以更加积极的状态掌握各种技术要领。只有教会学生各项运动的技能,学生才可以在不同训练中灵活运用这些技术,在学习时也能无形中促进了两者的结合。小学体育是体能训练应用最频繁的时期,在体育课中教师和学生都会对体能训练和技术水平有比较清晰的了解,必然会促进二者结合。所以小学体育体能训练的实施有利于体能训练与技术水平有机结合,二者相辅相成。

二、小学体能训练教学策略

(一)制定科学体能训练计划

小学体育教师需要严格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秉持着“健康第一”原则,根据学生身心发育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体能训练方案指导教学活动开展。针对中低年级小学生,体育教师制定的体能训练计划时应考虑到学生肌肉神经发育尚不完善、身体可塑性较强等特征,以锻炼学生身体柔韧性和协调性为主,体能训练强度和难度不宜过大,训练时间不宜过长,避免运动负荷过高反而影响小学生正常身体发育,无法取得预期体能训练效果。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教师可在低年级学生体能训练计划基础上增加力量、爆发力等训练项目,根据学生实际承受能力适当增加训练强度,筑牢小学生体能训练基础。以某小学体能训练计划为例,该小学体育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三项训练计划,分别是耐力训练、力量训练和柔韧性训练。耐力训练计划以提升学生心肺机能为主要目的,为后续其他体能训练项目开展奠定基础。对于低年级小学生,耐力训练活动主要是往返跑,八字跑活动,对于中年级小学生,耐力训练是四百米跑,对于高年级小学生耐力训练主要是八百米或一千米长跑,可适当降低跑步速度,但要保证长跑距离。在力量训练方面,主要包括上肢、下肢力量训练,教师可教授学生拳击等武术动作,或教授俄罗斯转体等运动技巧,锻炼小学生腰腹部核心力量,对于中低年级小学生力量训练标准可适当调低。在柔韧性训练方面,体能训练计划主要以瑜伽动作练习为主,借助单双杠器材进行训练辅助。

(二)积极提高学生的训练热情,引导学生自主锻炼

学生能主动参与到体能训练中来,才能让体能训练的开展效果得到有效发挥。积极提升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需要时刻保持学生的运动热情。小学生的年龄大约在6岁到12岁,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渴望竞争也喜欢合作,教师就可以多开展一些团体性的体能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可以把学生分成两个队伍,队伍中自主分组,第一名学生蛙跳20米,然后接力给下一名学生,下一名学生跑步50米,第三名学生需要绕过赛道上的障碍物,最后一名学生再短跑五十米,这样一来,通过合作竞争,不仅能让学生掌握体能训练的技巧,还能享受训练所带给学生的乐趣。

(三)采用分层教学,实现因材施教

小学体育教师应积极转化教学思想,与时俱进,采用分层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能教学。一方面,老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当前的身体素质以及体能特点,根据学生的体能情况以及学习情况,将学生进行层次划分,对不同体能的学生采取差异化教学,这样不同体能的学生都可以获得锻炼。另一方面,体能锻炼也要循序渐进,有计划地推进教学,让学生的身体素质真正获得提升。已经有体育教师开始试验分层体育教学的方法,主要是针对体质较弱的学生降低体能训练强度,如跳绳项目1分钟40个为及格,给体质差的学生设置为30个,循序渐进,这种教学方法在实验过程中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笔者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具体的实施策略,即对于一些体能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设置一些低强度的体能训练,比如慢跑等,让他们在较低强度运动下也能得到锻炼;后期等这些学生的身体机能有所提升后,再逐步加入其他体能训练项目。对于一些体能较强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参与一些拔高的体能训练,如冲刺赛跑等。针对不同体能的学生开展差异化教学,既可以保证每个小学生在体育课上都能得到体能锻炼,也能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其感兴趣的活动中,极大地丰富课堂内容,提高授课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体能的训练促进了学生的长远发展,体能素质强的学生,在身体素质和意志力上都更胜一筹,体育课程是促进学生体能发展的重要课程,因此,更需要合理规划、优化教学新模式,让学生快乐训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旭东,张浩敏.小学体育课堂体能训练的有效措施研究[J].体育视野,2020(05):97-98.

[2]姚东平.小学体育课堂体能训练的有效措施[J].体育风尚,2019(11):69.

[3]林沛春.小学体育课堂体能训练的有效措施[J].体育风尚,2019(10):67.

[4]王云.探究小学体育课堂体能训练的方法[J].新智慧,2018(29):95.

[5]邓跃林.关于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能训练措施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8(42):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