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海洋文学及文化发展概观[1]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2
/ 2

辽宁省海洋文学及文化发展概观[1]

范英梅1, 黄磊2

1.大连海洋大学  辽宁大连 1160232.大连大学  辽宁大连 116622

摘要:辽宁省地理位置独特,海洋文化资源丰富,海洋文学创作繁荣,应该对此进行深入研究,进而提升辽宁省海洋文化软实力,为辽宁省转身向海的深入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助力辽宁省的全面发展与振兴。

关键词:辽宁省 海洋文学 海洋文化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辽宁自古地位重要,是东北唯一的沿海省份,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地区。海域辽阔,海洋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环渤海经济带对辽宁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海洋事业的高速发展,海洋文化作为软实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海洋文学是海洋文化的重要内容,需要对此进行系统深入地研究,进而大力推动海洋文化的发展,高度重视对海洋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一、辽宁省海洋文学及文化资源丰富

辽宁省有着丰富的海洋文化资源,既有特色的自然景观,又有风景宜人的人文景观,以及社会景观和浓郁的民族风情。例如,大连的发现王国主题公园、国际服装节、星海公园、老虎滩、黄渤海分界线等;盘锦的红海滩;营口的白沙湾;丹东的民族文化风情;历史古城盘锦;以及旅游资源丰富的葫芦岛等。营口金牛山猿人遗址、葫芦岛绥中的姜女坟、兴城古城、旅顺的万忠墓和营口西炮台等海洋历史文化资源也很丰富。由此可见,辽宁省海洋文学创作有着得天独厚的土壤和条件。

大连之外,营口、丹东、锦州、盘锦、葫芦岛等沿海城市也创作了丰富的海洋文学作品。《鸭绿江》《渤海文艺》《关外文学》《红海滩》等文学刊物刊登了大量作品。作为中国东北近代第一个对外开埠口岸的营口市拥有薛涛、沙爽等大量优秀作家,“营口中青年作家群”的崛起是近十余年来营口文学振奋人心的收获。丹东历史悠久,尤其是满族民间故事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数量繁多,又是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见证,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作家作品。锦州“海祭”民俗文化从古延续至今。锦州的满族民俗文化氛围浓郁,满族的海洋信仰和海祭形式独特,满族史诗《乌布西奔妈妈》对此进行了描写。盘锦地域文化面貌也在中国农耕文化的大同之外,具有鲜明的个性。“古渔雁民间故事”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红海滩诗词全集》是优秀的海洋文学作品集,杨春风等作家也创作了《红海滩》等大量海洋文学作品。

二、辽宁省海洋文学及文化研究与应用不足

相对于国外海洋文学的研究和中国南方的广州、泉州、潮汕文学,乃至北方的青岛等城市的海洋文学,辽宁省海洋文学的独特魅力挖掘不够。辽宁省海洋文学的整理与传播的研究相比于国内其他省份的研究情况更为薄弱,研究辽宁省海洋文学的文献较少,没有相关的专著。只有《中国海洋文化丛书·辽宁卷》梳理了部分辽宁海洋文学,研究多是对于邓刚等重要作家的专题研究,还有学者梳理了长山群岛近代海洋口头文学。大连之外,辽宁省其余各地的海洋文学也缺少系统研究。不利于辽宁省转身向海,发展海洋事业,从而影响了海洋文学的发展与传播。

辽宁省海洋文化的发展缺乏创新性和对自身特色的直接定位,容易形成千城一面的现象。人们发展海洋更多的是为了经济效益,提升GDP和国际国内影响力。而海洋文化的软实力和深层价值往往被忽略。大多数的企业只是把海洋文化当做海洋企业发展、海洋资源开发的宣传广告。这样就导致了海洋文化在发展过程中,技术人才匮乏、专业领域研究不够深入,竞争力不强等现象。例如,大连市有着独特的海洋文化以及广阔的文化发展平台,面对大连特有的历史文化,例如民风民俗、历史建筑、文化遗产、百年流传的海洋文化等,文化传播手段的创新、文化传承方式的创新、创意的人才和产业、创新的城市理念等等,这些内容都是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重视的,更是可持续发展目标中一个动态的过程。但是大连在近几年的实际发展过程中,并未形成新的品牌亮点和品牌产业链,发展缺乏竞争力。

思想观念和人文精神等意识层面的内容会潜移默化地对未来发展有着深远影响。海洋文化发展也都是在重复多年前的路径,文化宣传停留在文化表面,并未对海洋文化进行深层次挖掘。辽宁省对于海洋文化精神的培养和塑造,尚未形成多元主体广泛参与的现状,尤其是市民的参与度较低,并未真正的凝聚到广大民众的共识,没有融入到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三、推动辽宁省海洋文学及文化发展对策

现阶段辽宁海洋文学研究相对于国内外其他地域还比较薄弱,海洋文学的应用与传播相比于其他省份也较为薄弱。因此,要挖掘辽宁省本身的海洋文学特点,要因地制宜,寻找辽宁建设海洋强国的本土文化基因,挖掘具有地域特色的海洋文学,挖掘各类海洋文学资料,并在深入挖掘和分析辽宁省海洋文学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全面梳理辽宁省海洋文学史及其传播情况,构建海洋文学资源共享平台,实现海洋文学的发展与传播。与此同时,要进一步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海洋文化,充分利用辽宁省各海洋城市独特的海洋文化资源,将海洋文化精神特质融入到海洋文化建设主题中去,努力建设具有时代特征地域特色的海洋文化名城。需要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及本土海洋文化相结合来向大众传播。实现辽宁的海洋科技文化自信、海洋经济文化自信、海洋生态文化自信和海洋安全文化自信。

要有不断创新的信心。辽宁省不仅仅在地域上具有优势,而且在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有着更广阔的发展平台走向国际社会的前景。因此要对自身文化充满自信,在发展中,要彰显自身的海洋文化特色,重视本土海洋文化,对于传统海洋文化要进行深层挖掘,要全方位整合文化资源,发挥好文化遗产资源的作用。保护的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丰富的工业遗产资源和海洋文化资源等,以及博物馆、图书馆、旧城区、建筑文物等文化载体;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机制。将特色文化资源和城市形象相融合,保护和合理利用文化旧建筑,与科技相融合,打造创意产业基地,促进历史风貌保护和文化产业和谐发展。在挖掘本地的海洋文化的同时,区域性文化有待进一步丰富和挖掘,例如,俄罗斯文化,东北亚的朝鲜,日韩文化等。在“一带一路”发展背景下,要有兼容并蓄的文化发展定位,打造高质量品牌海洋文化,对于国际化的建设将大有裨益。

要积极搭建各种文化活动平台,多渠道鼓励市民主动了解文化,自觉提高文化素质。可以发挥高等院校的文化传播功能,打造市民良好的教育基础,以及开展文化历史科普活动和讲座。发挥好媒体的作用,做好文化宣传。媒体已经是现代信息的普遍传播方式,要充分利用媒体传播渠道,例如,通过宣传片、短视频、微电影等,以本土的民风民俗、节日活动等为契机,展示文化成果、传播优秀文化、提升影响力。在此基础上,也要营造浓厚的文化学习氛围。通过文化宣传和教育的方式,促进市民主动认识文化发展脉络,了解文化价值取向的变化过程,让居民积极投身到文化的建设过程当中。

总之,要要根据时代要求,充分发挥制度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政府要坚持把社会利益放在首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发展原则。要因地制宜创新制度,例如制定配套的政策,大力扶持文化创意产业,支持开展文化创意活动;为相关企业营造有利于其自主创新的市场环境,支持文化企业上市融资;通过立法手段,加大对文化创意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重视对创意产品的保护。为全市自主创新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提升辽宁省海洋文化魅力,提高民众的海洋意识,并将这种道德意识和精神成果变为自觉的实践行动,提出海洋农业文化、商贸、旅游、军事和民俗文化创新的对策,以期为辽宁省海洋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制定提供理论启示和对策借鉴。

本文是2021年度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合作课题“文学地理学视域下辽宁省海洋文学整理与传播研究”(编号:2021lslhzyb-20)的阶段性成果。


[1]本文是2021年度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合作课题“文学地理学视域下辽宁省海洋文学整理与传播研究”(编号:2021lslhzyb-20)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