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影像在耕地保护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2
/ 2

遥感影像在耕地保护中的应用

赵小娟1,苏妍1, 包海忠1, 刘晓玲2, 李琳2

1.青海省农牧业区划遥感中心  青海 西宁 810001

2.青海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青海 西宁810001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各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好,耕地资源作为保障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和资源,事关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也是保障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要素。面对当前耕地资源保护的严峻问题,如何促进耕地资源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在保障城乡和粮食生产共同发展的基础上,最大限度释放耕地资源潜力。耕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是现阶段亟待探索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遥感影像;耕地保护;应用

引言

土地资源是国家重要的自然资源,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力地支持了各项生产建设。党中央的相关文件明确要求加大对土地整治、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连片推进,稳定高产稳产基本农田,进一步发挥农村土地整治综合效能和作用。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是未来一个时期国土资源工作甚至是农村工作的重头戏,是加快新农村建设、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途径。

1城市建设对耕地的影响

1.1耕地数量减少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建设用地的需求在不断增加,耕地数量则在不断减少,这对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为了保护耕地,我国颁布并实施了一系列土地保护政策。然而,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耕地面积的减少速度虽然有所降低,但整体面积仍在不断减少。对于这种情况,我国仍在探寻根治之法。

1.2粮食产量下降

有研究表明,目前我国优质耕地面积与发达国家人均耕地面积的比例为0.47:0.79。如果将大量的高质量耕地用于城市建设,那么耕地的数量必然会不断下降,粮食产量也将随之下滑。

1.3造成的土地利用问题频发

目前,城市建设与耕地保护之间的平衡问题并未得到有效解决。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城市建设在土地利用方面存在以下问题。(1)城镇用地闲置、荒废。随着经济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高速发展,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了大量的城镇用地闲置、荒废现象。导致城镇用地闲置、荒废的原因如下:施工单位获得土地使用权之后,未合理、科学地利用土地(土地未被利用或利用不足),从而导致土地闲置、荒废;因土地使用违法(比如,部分企业为了拓展自己的业务,未经相关部门允许就擅自占用耕地),工程被叫停,然而被占用的土地却很难恢复到之前的适耕状态。这种以土地资源为代价的非法占用模式,浪费了大量的城镇用地。(2)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低下。我国建成区的总体容积率偏低,且城镇土地结构不太合理——产业用地占比较大,商业用地、道路用地占比较少,这一系列问题导致我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土地的利用价值难以得到充分发挥。(3)乡镇企业土地利用不合理。目前,我国乡镇土地仍然存在缺乏统一规划的问题,例如:部分乡镇企业对土地的利用不够合理,占用耕地过多。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国陆续推出生态退耕、绿色通道建设、调整农业结构等政策。在这一系列政策的引导下,我国乡镇企业土地利用不合理现象将得到有效遏制。

2遥感影像在耕地保护中的应用

遥感影像技术通过利用卫星接收站,接收地表反射的电磁波,再经过一系列的光学处理和后期的信息处理,最后形成高分辨率的信息影像。遥感影像技术像一个信息探测器,它探测地球的表面信息,准确的探测到其中所蕴含的复杂的数据信息,然后经过对其的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和光谱分辨率三个维度进行处理,之后采用图像的形式反馈到面前。而这些图像与平时看到的那些图像,在亮度和色调上有极大的不同,导致这些差异的原因是这些图像是物体被太阳照射之后,产生的电磁波(即太阳能)反射到了卫星接收器上,再经过处理之后生成的图像。如果物体颜色浅,那么其所能反射的电磁波的能量就越高,生成的图像的亮度就会越低;相反如果物体的颜色很深,那么反射出来的电磁波的能量就越低,呈现出来的图像的亮度就越高。除了这方面的差异,卫星遥感影像生成的图像还具有图像反差的特点,图像反差指的是在影像中相邻的物体如果反差值越大,那么在图像中就越能更好地把它们识别出来,这点对于观察耕地的情况是十分有利。利用这种高新技术手段,通过高分辨率的卫星数据,对土地进行动态的监测、进行调研与分析工作是十分有优势的,极大的便利了国家对土地进行管理,对基本农田的使用进行保护,对生态资源和土地资源进行调查。与此同时,国家相关部门也能够通过这些准确的数据,开展相应的工作,进行土地改革和发展,进而加快经济的发展和促进社会的稳定。

3耕地保护的改进建议

3.1健全耕地保护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必须严防死守18亿亩(1.2hm2)耕地红线,采取硬性措施,确保耕地保护制度得到切实有效的落实。在耕地保护最严格的制度标准下,要确保耕地保护工作得到切实有效的执行,就必须健全现有耕地保护体系,形成长效保护机制。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可以构建起基于耕地保护层面的独立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形成一个量化评价机制,增强地方政府对耕地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促使他们从以往碎片化治理向整体化治理转型。同时针对耕地保护绩效考核,制订专门的奖惩制度,将其与地方政府官员的晋升、奖励等机制挂钩。此外,出台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制度,将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的耕地保护责任与土地管理责任作为其离任的非常重要的审计项目和必经程序,最大限度地增强地方政府以及各级干部等对耕地保护工作和管理工作的重视度,从而提升耕地保护的质量。

3.2建立经济补偿机制,激发耕地保护积极性

结合目前乡村发展情况来看,基础建设项目的开展与招商引资工作的实施,都需要大量的土地才能够保障其日常运作,但这无疑与耕地保护工作的各项要求都存在极大的矛盾;从某方面来说,也必然会对政府和农民的收益带来极大的影响。为此,建立起经济补偿机制,是带动地方政府参与耕地保护积极性的必然措施,同时也是调整土地利用利益分配与耕地保护的重要举措。一方面,国家可以建立相应的耕地保护基金补偿制度,确定补偿标准和补偿面积,对保护耕地而带来的经济损失给予补偿,从而改变“保护农业就是保护落后”的现象,激发地方政府保护耕地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之间可以对土地收益分配方式实施合理调整,将财政转移支付重点补偿到耕地保护重点地区。

3.3切实完善城市规划体系

为了给城市居民创造更好的居住条件,相关部门应加强城市规划工作,切实完善城市规划体系。对此,相关部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解决烂尾楼问题。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各地都有大量的烂尾楼,且这种现象似乎有加剧的趋势。因此,地方自然资源与规划部门必须加强对建筑企业的管理和监督,以有效减少工程烂尾问题。(2)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开发商的资质、能力进行审查,加强对城市建设主体的有效管控。同时,相关部门需要依据专家决策和科学论证,以长远的眼光来进行城市规划。(3)在规划用地方面,相关部门要对居住用地与耕地的比例进行适当分配,根据实际情况做好城乡统筹协调。这样就可以确保城市规划的可行性和合理性,为我国的土地规划工作提供新的思路。

结语

综上所述,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占用土地是无法避免的。如何平衡城市建设与耕地保护之间的关系,实现城市建设与耕地保护的和谐共赢,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相关部门应意识到耕地保护的重要性,总结我国城市建设中存在的土地利用问题,制定出实现城市建设和耕地保护和谐共赢的措施,从而有效解决耕地的保护问题。

参考文献

[1] 钱正清.浅析地籍测绘在自然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5):155-156.

[2] 王继业.测绘新技术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1(25):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