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规划变革下城乡规划学科内涵再认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2
/ 2

国土空间规划变革下城乡规划学科内涵再认识

马龙

西宁市测绘院

摘要:国土空间规划,是针对一定区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在空间与时间层面作出的相关安排。从国家层面分析,国土空间规划为促进国家空间发展的一大指南,同时也是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能够为相关开发保护建设活动提供有效保障依据。国土空间规划改革的不断深化发展给城乡规划学科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我国的城乡规划学科建设工作伴随国家城镇化实践而展开,其以规划设计和城市研究为学科建设主要内容,形成了空间品质、公共政策、社会实践并重的学科内涵。本文国土空间规划变革下对城乡规划学科的内涵进行再认识,以期促进规划人才培养并为城镇化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持。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变革;城乡规划;学科;内涵

引言

从“城市规划”到“城乡规划”再到“国土空间规划”,规划学科实现了从单一城市维度到城乡一体化,再到空间全域全要素统筹的提升,“空间”内涵在不断深化与扩展。在未来国土空间规划的发展进程中,规划学科将继续作为国土空间规划工作中多学科交互作用平台的主干型学科,以“空间+”手段和方法推动国土空间规划不断发展。

1城市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的相关内容分析

1.1城市规划的研究方向

(1)环境。基于城市规划学科当中,对自然环境、建成环境的研究充分重视,比如:对城市复杂空间、场所对自然环境及建成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研究,为解决城市环境问题提供有效理论依据支持。(2)问题。在城市规划研究工作开展过程中,涉及的问题较多,比如:其一,社会冲突问题;其二,城市化问题;其三,城市发展问题等,致力于这些问题的研究,可进一步解决城市规划工作面临的一些难题。(3)行动。行动又可解释为“实践”或“实施”,即城市规划工作侧重通过活动实践、实施,使实际问题得到有效解决。(4)变化。随着城市规划工作的持续推进,相关要素并非一成不变,可能受到环境、人员、技术、管理系统等因素的影响,使城市规划相关要素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而致力于城市规划变化研究工作,则有助于为城市规划未来状况进行预测,并进一步构建有针对性的物质程序及制度,利用现代化信息模型对变化情境的模拟进行构建,从而分析行动结果的预期;或者,在收集相关数据的基础上,通过数据分析,对城市规划项目变化的动态过程充分了解,从而为城市规划作出科学的决策,使城市规划安全风险消除在萌芽之中。

1.2国土空间规划的意义

国土空间规划与空间规划相比,格局更加宏观,因此做好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意义重大,在健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基础上,能够使空间治理现代化、整体性及系统性的目标得到有效实现,使现阶段潜在的空间规划不同类别之间的矛盾得到有效解决,进一步使城市规划工作的顺利、有序推进获得充分有效的支持。

2城乡规划学科培养的新目标

2.1以“空间+”为原点的框架

“空间+”作为规划体系发展的主体对象,在全尺度、全要素、全过程的发展诉求下,在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等技术发展的支撑下,延伸出了新的内涵,形成了不同维度的交互支撑体系,整体上可以概括为尺度维度、时间维度、知识维度和技术维度四个维度。“空间+”既是尺度维度与时间维度发展变化的核心,也是技术维度与知识维度不断扩展的核心,而技术维度与知识维度的扩展又为“空间+”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支撑。

2.2规划学科需要培养的“空间+”新能力

国土空间规划的发展打破了传统分尺度、分专项、分类型的规划体系,使得规划学科形成了要素对象与时空关系的统一,与之相对应的是规划学科应以“空间+”为核心培育新能力,而知识与能力是规划学科人才的基本素养。根据学科发展趋势与国土空间规划发展特征来看,规划学科需要建设和培养的是能够应对跨尺度规划、全要素统筹、全过程协同的规划能力,这些能力可以分为思维能力和技术能力两个方面。

3国土空间规划变革下城乡规划学科的优化与拓展融合

3.1城乡规划学科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的优化

我国的城乡规划学科伴随着城市的发展而演进,在世界通用的专业知识与原理基础上,探索了编制并实施区域与城市规划的方式,在支持空间决策、城市治理方面,特别是在以公共服务供给和空间品质营造为核心的城乡规划实践中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工作方法;同时,在城乡规划的知识领域还引入地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以加强城乡空间认识及发展规律研究的科学性。

3.2城乡规划学科价值观和方法论的拓展融合

3.2.1生态文明价值观的全面融入。

在城乡规划学科建设方面,可以结合各类教改项目与课程思政建设,重点在知识体系方面全面融入生态文明价值观,尤其是在有关空间理想范式和空间发展规律的城市发展历史、理论课程中,从强调功能合理、形态优美全面转向自然优先、社会优先等价值分析的范式。

3.2.2空间治理方法论的拓展融合

城乡规划学科方法论向外拓展融合的标准是可以更好地用于配置空间资源和实施空间治理,即有助于城乡规划在土地利用和空间形态方面更好地完成社会分工。而解决问题是突破城乡规划学科分野的现实依归,实践中的知识转移也为提升规划效能提供了可能,如在广东某地规划设计中,设计团队听取地方意见,采用道路中线单向拓宽、规避两厢农地矛盾,在随后的城市更新中也通过单向拓宽道路、减少两侧民房拆迁量来节约建设投资。从规划设计到空间治理,城乡规划一级学科建设需要在与相关学科拓展交叉的基础上进一步融合,尤其是在有关科学定量和全域视角方面的融合。来自环境、生态等自然科学,农业、水利、交通等工程科学,以及信息时代突进的计算社会科学,都带来了基于量化研究的空间分析方法,城乡规划学科必须将其融为空间规划方法论的一部分。公共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则注重问题诊断和决策支持,具备类似全科医生式的治理方法,也是城乡规划学科在公共政策及社会实践属性方面拓展融合方法论的重要来源。

3.3城乡规划学科内涵的再认识

为应对国土空间规划行业的变革,作为应用型学科的城乡规划学需及时对学科内涵进行再认识。通过审视城乡规划学科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既往的城乡规划学科实践既包含了生态空间的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等专项规划编制内容,也包含了针对农业空间中乡村空间、田园综合体、大地景观等规划设计内容。可见,城乡规划学科基本具备在城镇空间、生态空间、农业空间中支撑“能用、管用、好用”的规划实践的能力。概而言之,结合既往的外拓经验,进行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提升的“内优”,补齐空间理想范式、空间发展规律、空间分析方法等方面的短板;同时,注重师资力量培养和行业实践的现实需求,切实推进价值观和方法论的“外融”,形成服务全域全要素、全过程空间治理和空间价值创造的优势。

结束语

值得指出的是,即便作为应用型学科,城乡规划学科也应保持一定的定力,毕竟学科发展的核心是知识贡献和人才培养,仅拘泥于行业实务有可能使规划学科失焦长远发展的方向,方法论外拓应以服务“能用、管用、好用”的空间治理创新为目标,而价值观提升则是在强调城市作为地方性公共空间的基础上进一步走向国家性视角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观。

参考文献

[1]孙施文.我国城乡规划学科未来发展方向研究[J].城市规划,2021(2):23-35.

[2]罗小龙,黄贤金.基于知识需求的高校国土空间规划人才培养体系改革[J].规划师,2020(13):93-98.

[3]周庆华,杨晓丹.面向国土空间规划的区域设计探析[J].城市规划学刊,2021(6):8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