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乘务运营的隐患与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2
/ 2

地铁乘务运营的隐患与措施

孟成韬

苏州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运营一分公司   江苏苏州   215000

摘要地铁轨道交通作为现代城市交通运输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缓解人口密度增长与可利用土地面积缩减所带来的交通压力,能够让居民享受更加便利快捷的日常出行服务,在城市化建设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地铁运行过程中,乘务人员的乘务运营模式与运营质量对地铁轨道交通的运输能力以及运行安全性能有着重要影响。目前的地铁乘务运营工作中还存在着较多风险隐患,给地铁轨道交通的运行安全带来了不利影响,因此,需要相关人员采取合理的优化改进措施来提升运营质量。本文将从地铁乘务运营的风险隐患和应对措施两个方面展开介绍,以供参考。

关键词地铁乘务运营;隐患;措施

引言

在城市化建设进程的持续推进下,地铁轨道交通逐渐成为现代交通运输体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仅与居民的日常出行活动息息相关,还反映了城市的整体建设水平。为确保地铁运行的稳定性、高效性以及安全性,就需要相关乘务人员在合理的乘务运营模式的引导下根据不同区域客流量的分布情况以及乘客的出行服务需求展开工作,但目前地铁轨道交通的乘务运营模式中还存在较多的风险隐患,一旦乘务人员操作失误,就有可能引发严重安全事故。为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对地铁乘务运营模式进行优化。下面将对地铁乘务运营的隐患与措施展开介绍。

一、地铁乘务运营中存在的隐患

(一)单一牵引区段运行时间过长

现阶段部分城市的地铁轨道交通系统所设置的单一牵引区段线路距离过长,导致地铁需要耗费较长的运行时间才能行驶至换乘节点。很多地铁乘务人员需要单独在驾驶室中进行操作,而过长的运行时间会使乘务人员在运行期间难以保持较高的专注力,容易产生疲劳感。一旦乘务人员身体与精神状态都不够好,就会大大增加操作失误的概率,导致地铁速度难以维持在正常区间范围内,从而忽视外界给出的各类操作信号与驾驶指示,为地铁轨道交通的运行安全埋下了较多隐患,很可能导致地铁侧冲、追尾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不同牵引区段工时分布不均衡

在地铁乘务运营工作中,只有确保乘务人员有着良好的身体状态与精神状态,才能使其在驾驶地铁期间时刻保持专注,降低各类疏忽失误的发生概率,以维护地铁轨道交通运行安全。而现阶段很多乘务人员的工作机制采用三班倒轮休模式,早班、中班、晚班不同岗位的乘务人员因作息时间不同,在上班时的身体状态与精神状态也不尽相同,通常情况下早班起床时间较早,乘务人员精力有限,中班时间则不侵占乘务人员的正常作息时间,能够使乘务人员保持相对良好的状态,晚班休息时间较晚,会影响乘务人员的专注力,应当结合乘务人员的精力分配安排不同的轮休岗位时间。但目前不同轮休岗位采用同样的工作时间,容易导致早班和晚班的乘务人员因精力不足、状态不佳而引发安全隐患问题[1]。其次,很多单一牵引区段轨道过长,乘务人员在轮岗时间内行驶两圈工时过多,行驶三圈则工时过长,难以实现工时的合理分配,容易引发安全隐患。另外,很多地铁线路会设置长牵引区段与段牵引区段混合的线路模式,一旦在地铁到站时间或地点上出现错误,就有可能导致乘务人员接错地铁,引发地铁轨道交通系统的混乱。

(三)长短牵引区段与混合牵引区段隐患

与单一牵引区段相比,长短牵引区段与混合牵引区段存在折返站点,需要乘务人员对地铁车厢内进行清客,而这一模式使得地铁在不同牵引区段进行变更时容易出现乘客进入非客运线路的风险隐患,且地铁在折返点进行折返时容易在长牵引区段引发侧冲事故,不利于提升地铁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性。另外,与单一牵引区段相比,该区段调度难度较大,更容易引发调度混乱问题,给地铁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行安全带来较大的威胁。

二、地铁乘务运营的解决优化措施

(一)单一牵引区段乘务运营措施

为降低单一牵引区段地铁轨道安全风险隐患的发生概率,就需要针对单一牵引区段过长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策略。一方面,可以通过在过长的单一牵引区段内部增设交接站,并对地铁运行时刻表进行优化,设置合理的交接时间,避免单一牵引区段过长而使乘务人员在驾驶时难以集中注意力,引发安全事故。另一方面,交接站的设置给地铁乘务运营工作带来了新的困难与挑战。为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对交接内容以及交接要求进行充分明确,判断行调指令是否存在异常,对行车物品进行检查,加强对驾驶人员操作规范的监督管理,以降低地铁运行期间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乘务人员需要在地铁运行之前对内部各项设施的摆放位置以及完备程度进行检查,倘若地铁出现故障,则需要及时替换备用车,并对误点地铁进行尽快交接处理,确保地铁轨道交通系统正常运行[2]

(二)长短牵引区段与混合牵引区段乘务运营措施

长短牵引区段与混合牵引区段是地铁轨道交通易发生意外故障的重要区段,为提升地铁轨道交通的安全性,就需要采取合理的乘务运营所以来有效规避风险。首先,地铁在运行到不同牵引区段的交汇站点时需要提前对站点位置、名称等相关信息进行反复确认,确保地铁能够按照规定正常运行。其次,当地铁运行至终点站或折返站点时,乘务人员需要对厢门区域的空隙位置进行检查,确保乘客不会在关门时违规进入客室,以避免发生安全事故。倘若乘客在折返站点误入客室进入错误的地铁路线时,乘务人员需要及时到现场陪护并向乘客说明情况,避免乘客误触操作影响地铁运行安全。除此之外,地铁在混合牵引区段运行时,很容易在交汇站点发生侧冲事故,为解决这一问题,乘务人员首先需要在地铁到达交会站之前对地铁运行时刻表进行核对,确保开点无误,以避免地铁侧冲,防止停站过程中乘务人员对设备进行误操作。倘若地铁处于降级运行状态,则需要反复确认地铁线路以及运行位置。其次,当地铁在折返站点进行折返操作时,乘务人员需要严格控制地铁速度,若发现异常问题则需要及时停车进行处理,并在交会站区域确认信号机运行状态无误,确保短牵引区段的地铁在折返之前处于信号开放状态,以确保地铁的运行状态信息能够被有效监控查看,降低地铁侧冲风险,提升地铁轨道交通运行的安全性。

(三)乘务人员轮休岗位工时分配措施

在地铁乘务运营过程中,很多城市采用了三班倒的轮休模式,而不同岗位的时段设置会对乘务人员的作息时间与作息质量产生重要影响,为确保乘务人员能够在岗位工作期间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与精神状态,避免因疏忽失误而引发安全事故,就需要对其岗位工时进行合理分配。通常情况下,早班和晚班岗位的乘务人员休息质量相对较差,需要适当降低在岗时间,早班工时要尽量控制在五小时之内,晚班工时则需要根据地铁不同路线牵引区段长短的不同进行合理设置,让早班和晚班岗位的乘务人员能够以清醒专注的状态维护地铁的安全运行[3]。中班岗位通常不会对乘务人员的作息质量产生较大影响,可以适当延长在岗时间,并做好出勤与退勤管理。

三、

新时代背景下城市化建设进程的持续推进促使地铁轨道交通网络体系的构建越发完善,地铁线路数量更多,分布形式更为复杂,给地铁乘务运营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为落实节能增效目标,为乘客提供更加便利、安全的地铁出行服务,就需要对地铁乘务运营模式进行优化改进,而目前的地铁乘务运营工作中还存在较多风险隐患,需要针对地铁不同区域牵引区段模式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服务频率并进行合理的运量安排,结合不同线路客流量分布情况的变化有序开展地铁乘务运营工作,排查其中的风险隐患,提升地铁乘务运营质量与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刘文政,王萌博.浅谈地铁乘务安全管理及实践策略[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16):138.

[2]只巍.浅析地铁乘务工作中行车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J].江西建材,2017(22):147-148.

[3]杜培矿.浅析地铁乘务运营的隐患与措施[J].科学中国人,2017(12):154.